信息技术助力北川中学提升学校形象

2011-12-29 00:00:00张木元陈安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5期


  北川中学作为一所山区学校,在管理、德育、教学、教研水平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的学校存在着差距,而5·12大地震又使一大批优秀、有经验的教师牺牲,近年来招收了许多新教师,使得学校教师队伍非常年轻。如何使他们快速成长,以保证北川中学稳定的教学质量,并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成为摆在北川中学面前的一道难题。
  经过不断探索我们注意到,重建之后的学校拥有较为完备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资源,成为北川中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助推器。
  ● 建立校园网络,实现无碍沟通
  管理出效益,管理更要效率和效能。北川中学是一所特殊的学校,一方面,原有的教师饱受灾难,极其渴望平静,更渴望沟通。另一方面,大量的新生血液,刚从学校毕业,有理想,重实效,崇尚高效与低碳。为了能有效针对这两类人群的心理特点进行管理,学校建立了校园QQ群,使之成为沟通学校与师生员工的平台。
  学校各处室利用这个平台,实现了网上办公,各类通知、重要文件都通过校园QQ群传递,这样,上下的联系有了全天候的通道。除此之外,学校的一切规则制度,都要先在QQ群里公示,并通过QQ群收集相关意见,然后再进一步公示,使管理始终在民主的制度下有效运行。
  有了这个平台,老教师的沟通渠道畅通了,新教师也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了。在沟通中,学校的管理渠道畅通了,管理能效也得到了提升。
  ● 收集网络资料,促进教育公平
  为了使新教师快速成长,让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学校实施了一整套的集体备课制度。具体操作是,以学科组为单位,先让年轻教师各自设计一个教案,经学科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把关后,交给学科组全体讨论,之后,再一起电子备课,形成统一教案,生成统一课件,最后利用网络在每个教室的电子白板上呈现,控制教学程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正是实施了依托网络的集体备课,学校的教学教研水平与先进学校、先进地区的差距正不断缩小,教学效果明显,赢得了社会的认可,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教研之路。
  ● 利用教师终端,培养学生责任感
  学校每个教室都有计算机,并且接入了互联网。所以,每晚7点至7点半的信息课,教师都会收集各种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学生借助清华大学网络扶贫平台,与清华专家面对面,解决学习难题;借助国家环保总局门户网站,普及环保知识;借助百度、谷歌了解、收集学习信息;借助各类政府网站了解有关文明创建的政策、法规。
  学校利用联网的电子白板系统,集中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由于电子白板具有多媒体功能,德育的手段变得灵活多样,形式也丰富了,摆脱了以前单调的说教模式。
  ● 利用北川中学吧,加强学校与社会联系
  为提升学校的形象,北川中学创建了很多对外渠道,如建立家长委员会等,但是,这些渠道不是全天候的,而百度上的北川中学吧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校利用这个平台,把它当成了解社情民意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北川中学吧里活跃的网民是学校已毕业的学生和在校学生,还有一些社会人士,他们在里面自由地发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意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他们的意见代表了社会对北川中学的真实看法,根据他们的观点,可以把握学生的真实想法,了解社会对北川中学的真实认知。
  通过多个平台,学校发现并化解了不少矛盾,塑造了形象,同时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提升了学校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