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环境设计漫话

2011-12-29 00:00:00关中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5期


  暑假期间,利用在青岛讲学的机会,我应邀参访了一间即将建设完工的学校,与当地教育局领导和学校校长进行了短暂交流,话题自然涉及学校教育建筑和学习环境的设计问题。学校很漂亮,建筑设计与教室布局也都可以说是国内比较超前的,参访时间虽短,然感慨颇多。
  学习环境研究是教育技术学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学习环境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数字化学习环境和虚拟学习环境的研究,当然也有不少微观学习环境的研究。但是,对宏观学习环境的研究,尤其是学校教育建筑与现实物理学习环境的研究却几乎是一片空白。社会在变化,经济在变化,学校应该向什么方向变?在建筑特色上体现些什么东西?在教室布局上究竟如何设计?如何顺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与趋势?这的确不是小问题。
  在日常教育实践中,“环境育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口头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这样的话:我要让校园里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校园就是一个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之处,都带有教育性。可是,放眼看去,国内新建的大学、中学和小学校舍,不可谓不漂亮、气派和豪华。然而,在不少学校漂亮、气派和豪华的建筑设计中,展现的却是科学性的缺失、教育理念的滞后和对教育主体的漠视。
  学校应当被设计成一个周边社区的学习中心、健身中心和科普中心。学校应当是安全的,学校建筑应当是保健的。教学家具不是日常办公家具的微型化,而应当更有利于学生健康、符合认知工效学要求。建筑与教学用房的设计应当符合声学原理和光学原理,应当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和全光谱照明。学校应当是绿色能源和科技能源的率先垂范者。
  学校应当能够为师生教学资源的共享提供空间,为各种类型的学习小组设计空间,应当提供资源丰富、功能界定良好、同时又具有一定灵活性的活动区域。学校应该为师生预留户内和户外的过渡性空间,应当建立各种形式的户外学习环境。
  新型教室究竟应该怎么设计?教室应当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利于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排排坐式的教室布局的确应该改变了。新型教室应当是富技术的教室,实物展示台、中控、台式计算机、教师自带笔记本、投影仪、音响、电子白板、升降幕等都要有;应该符合认知工效学的特点,更符合师生使用的便捷性和易用性。在学校建筑设计与教室布局时候,充分考虑现实的面对面、数字化学习空间与虚拟学习空间整合应用的可能性。
  我们还必须充分地认识到,新型学校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学校教育建筑、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等,当然也包括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
  今年元月,关中客有幸参访台湾,顺道了解和观摩了两所小学,一所是中台禅寺的普台小学,一所是位于高雄的七贤小学。其中,普台小学是中台禅寺上惟大觉大和尚为落实“佛法教育化”理念,将佛法精神推广至校园而创办的两所学校之一。这所学校的校训是“敬、慈、和、真”,意思是要求教师和学生“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高雄七贤小学是高雄颇有名气的一所小学,规模也比较大。在学校门口的一块牌子上,写着学校的教育目标:“培养一批具有乡土情、国际观,懂得自我行销的快乐的七贤人”。
  两所学校在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上,不唱高调,不故弄玄虚,看来很是令人喜欢。在学校建筑设计、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实践和管理等诸多方面,认真地践行这些理念。实在令人感慨。关中客也相信,这样的学校,一定可以培养出真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