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探究性学习注重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强调发现问题及探究问题的过程。在问题探究中,使学生初步了解、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科学家发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与较高水平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获得奠定基础。
● 教学模式
(一)学习组织形式
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是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形式。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3~6人。在组建小组时,教师可视情况进行协调,给予帮助。小组合作活动中的个体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二)教师的辅导策略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并不排斥教师的辅导作用,但这里的指导和建议更多的是暗示性的而不是直接的,它只在学习者需要的时候才出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使用自己的认知资源和知识,做出适当的决策。
由于学习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在筛选、组织、传递学习资源方面的主导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为了使辅导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合作学习,并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将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自己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加强“异步”辅导。这里的“异步”辅导是指教师对各个研究小组进行提优补差的个别辅导。个别辅导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电子邮件异步非实时实现,也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在线交谈方式实时实现。前者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后者可以得到教师的即时讲解。
(三)学生的学习策略
1.选题策略
主题是根据自己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结合自身经历,发现的感兴趣的问题,经过转化、提炼而形成的。
2.收集资料策略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探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是资料的收集,由于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有差异,学生可以根据他人提供的不同资源,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可以自己动手寻找其他途径收集资料。
3.合作学习策略
在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中,学生常需要展示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这种对自己所学知识的语言表达过程,会使得新旧知识更加交融整合,并扩大新知识的应用层面,同时学生还会根据别人正确的观点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观点,这种认知的重建促进了高层次的思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停地变换角色,有效地锻炼了协作的技巧和沟通能力。这些技能不仅使学生在小组里学到更多东西,对于他们与朋友、家人和睦相处,以及对未来事业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
4.以评价为导向的调控策略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在探究问题前,就应告诉他们研究成果的评价方式,使之在对整个主题研究的过程中,始终以评价为导向,及时调控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
5.反思策略
反思是学习者反省自己学习过程的策略。反思策略往往并不被单独使用,而是和其他策略一起使用,作为其他策略的一个部分。但作为一种深化认知的手段,我们仍然将它作为单独的策略讨论。
● 教学流程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流程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或任务→自主探究→网上合作→网上测试→归纳小结→反馈评价。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操作计算机,教师以教学答疑、主持讨论、个别辅导组织整个教学过程。课前制作的教学所用网站,已把教学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通过超链接的形式与网页中有关文字内容相连,学生只需点击鼠标,便可进入相关网页学习。
这种变化表现在师生关系、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体系等多方面。
● 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主要以开放、互动的网页(或网站)的形式呈现,它赋予小学生明确的探究方向,引导学生认定一个有趣可行的任务,并提供必需、能够指导他们完成任务的资源,而且还告诉他们研究成果的评价方式,使之能够在早期调控研究方向,有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学习资源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学科问题探究学习资源网页
专门为来自某一学科的问题探究而设计,问题的内容具体、有趣,研究的时间一般为1~2课时,强调的是学科信息的获得和整合。
(二)综合主题探究学习资源网页
主要为多学科综合主题研究而设计,主题内容涉及多种学科知识,研究的时间一般为1~2月,强调的是多学科信息的沟通拓展和整合。
(三)主题探究学习资源网站
此类资源网站强调学习资源的开放,探究讨论互动,探究过程的“导航”以及把各人探究成果进行罗列与累积,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