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催生校园信息文化

2011-12-29 00:00:00陆虹清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6期


  国内对于信息文化概念的界定包含多种视角和观点,但归结起来,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信息文化产生、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物,或者说是核心特征。信息文化是指在现代社会活动中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进而形成的一种新文化形态。这种新的文化也同其他文化一样,涵盖了物质形态、社会规范、行为方式和精神形态四大层面的文化。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应该注重引导好这四大层面的文化,催生健康向上的校园信息文化,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稳妥应对各种信息冲击的心理,才能让学生真正适应时代的变化,满足社会的需求。
  ● 催生物质形态的信息文化
  作为物质形态的信息文化,立足于社会信息和信息资源的累积与沉淀、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更替与勃兴,为社会信息交流和利用提供了坚实的物化的人文环境,是社会活动与信息活动交融的结果。
  为了适应日益快速增长的信息交流需求,教育主管部门在信息技术的硬件方面投入巨大,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实现了校校通以及宽带联入互联网,每年的硬件投入基本要求维持在平均50万元左右,再加上软件投入,这方面的总体投入很大。作为人类技术的最前沿,信息技术硬件设备涉及了目前高科技的很多领域,如材料科学、集成电路、软件工程、数据存储、网络传输、智能化等,为了能让设备发挥最大的效能,信息技术教师从购买到开发各种实用软件以及管理校园网站、无纸化办公等方面花费了不少心思,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体会科技的发展,因此必须了解这些高科技的设备。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参看、研究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设备,初步认知其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尽可能让学生了解设备的基本构造及其精密程度,感受当今科技发展方向,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 催生社会规范的信息文化
  作为社会规范的信息文化,是形成和调控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各种信息关系的程序化、制度化手段的组合,从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认同感出发,确立人类信息活动的道德准则和法理制度,是社会信息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总体要求。信息伦理和信息法规以其强制和非强制的力量维系着社会信息交流和管理活动。
  在《信息与信息技术(必修)》课本中,涉及了《中学生“五要五不”》等有关社会规范的信息文化,但说教显然是苍白的,因为信息文化的最大特点是“虚拟性、交互性”。信息技术课堂必须展开热烈的讨论或辩论,让学生把实际碰到的、听到的、看到的情况进行集体分析。我们应该及时分析网络上的各种热点,寻求其中的“真、善、美”。正确的舆论导向应该从信息技术课堂开始,对学生的情感、心理进行影响,催生进步的社会规范信息文化,并逐步使这块文化内容归入德育范畴,这是新时代赋予教师、学校的德育新任务。
  ● 催生行为方式的信息文化
  作为行为方式的信息文化,是人类信息交流和管理中约定俗成的规律性方式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的展现,伴随信息交往过程中外在的技术力量和资源形态的演化而不断更新。在信息扩散、中介、接受、吸纳和再生的全过程中,个人、民族、地域的特色与普遍规律的结合,形成了具有人性魅力和影响的信息行为方式。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经过讨论、激辩获得的成果,如何扩展范围、获得更多的认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本上的以及课本外的各种技术,从浏览互联网信息到回复信息、收发电子邮件、即时聊天……直至在网络上自行实现发布网站、博客、论坛等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以信息技术发展为平台的现代信息沟通之便捷通畅,通过与外面世界的交流,催生行为方式的信息文化。信息技术教师要尤其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交流方式,不能因为怕出麻烦或课堂秩序过于活跃而遏制学生学习使用新生的交流方式。事实上,学生已经开始接触且将来必定使用这些方式,躲避不是方法,应该积极应对,正确引导,发挥技术的特长,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行为方式信息文化的孕育场。
  ● 催生精神形态的信息文化
  作为精神观念的信息文化,是人类个人和群体的精神、内化的信息意识和素养的集中体现,而这种文化体的心理构成和意识外倾成为社会信息文化的精神支撑,是信息文化的核心之所在。
  通过行为方式的信息文化,必定会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信息技术教师需从提高自身素质开始,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力、判断力,面对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教师应帮助学生层层分析、步步讨论、不断总结,催生坚实、文明、正确的精神形态的信息文化。并且,利用冲突、矛盾所形成的精神形态才是真实、易于接受的,它的可信度更高,对学生的教育是内化的,教育效果也会更为明显。更重要的是这种文化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学校管理层,也必须重视这种精神形态的信息文化,因为社会的复杂性与传统教育思想矛盾突出,学生的大部分信息源自校园以外以及互联网,如何在学生心理上建立起强大的精神支柱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信息文化是一种新兴的文化,它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可否认。然而,不管外面世界如何发展、评判,我们都不能因噎废食,否则是对学生的极不负责!当然,由信息技术课堂催生的校园信息文化必须是积极而健康的,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自主学习,扩大信息技术课本上知识的范畴,引领学生的精神领域,争取与现代化校园管理接轨,能够利用信息文化使校园高效、开放、正常的运作,最终也能让我们的教育与社会接轨,与世界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