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专注成为一种习惯

2011-12-29 00:00:00章睿齐
中华家教 2011年5期


  王女士的儿子海海7岁了。老师说他上课注意力总是不集中,喜欢东张西望。孩子在家时,王女士也发现有这样的情况,如:当她给海海讲故事时,他却总是钻来钻去,往往是听了一半就不见踪影了。为什么海海的专注力这么差?怎样才能让他专心地做事情呢?
  要弄清楚孩子做事不专注的原因,需要从本质上了解专注力来自哪里?
  7岁的孩子做事不专注,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第一,他缺少在自由选择中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机会;第二,他成长的环境里充满了干扰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是否有“专心习惯”和个人的“专注力”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所谓专注力,一般的说法是孩子能够集中精神,持续一段时间去做完一件事。专注力是一个集合体,它是一个人聚精会神的能力、脑部的网状结构及边缘系统对外界事物的警觉程度、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培养孩子的专心习惯,也就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当一个孩子有专心的好习惯,就会有好的专注力表现。
  因此,已经养成专心习惯的孩子,自然而然就会专心地做任何事。
  例如:老师说:“我希望你们在三十分钟内,把这一篇课文抄写一遍,已经养成专心习惯的孩子就会留意时间,然后看—下课文内容的多少,如果他发现课文内容很多,需要写得快一点,他就会停止和别人聊天,赶快拿出本子专心抄课文。缺乏专心习惯的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就会完全不一样,虽然也开始抄课文了,状况可能会先东摸摸西摸摸,完全没有时间概念,非常容易被旁边的事物所影响。最后的结果当然是:第一个孩子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老师交代的事,第二个孩子则可能因为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功课而被老师批评为不专心。
  有专心习惯的孩子做事情能有恒心、态度积极、有效率等表现。而没有专心习惯的孩子,容易分心,抓不到专心的方法,不懂得事有轻重、缓急之分。所以,专注力不仅仅是一种行为上的习惯,更是一种善于思维的习惯。
  专注力对于孩子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专注力不强,学习质量难以保证,而且对今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确实,专注于所要做的事情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只有善于克制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完成自己的职责,才有成功的希望。
  王羲之写字时,把精力完全集中到字里行间。午饭时,书童把饼子和蒜泥送来给他吃。过后,他的夫人进屋一看,只见他满嘴是墨,原来他用饼子蘸着墨汁吃下去了,还不住地夸奖夫人做的蒜泥好吃。王羲之研究书法的确进入了一种专心致志的最高境界,因此才被后人誉为“书圣”。
  实践研究证明:专注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提升的,每个孩子的专注力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其实,每个孩子的体内都孕育着专注的天赋,只不过由于引导上的差异导致了今后在此方面的悬殊差距。孩子可能对许多事都有兴趣。但往往很难能够专注于某事——未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永远只能在目标的外围徘徊,很难达到很高的成就。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要十分注意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该把孩子的专注力培养出来。在孩子做某件事情时,让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帮助他排除外界干扰;让孩子对感兴趣的问题不断追根问底、积极思考,并有意的强化;同时为孩子提供投入其中的环境,保证环境的自由和不受打扰……
  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进行专注力的训练。
  ·视觉注意力训练。让孩子看一些照片或动物图片,并提出一些问题。比如给孩子看照片,让他说说照片里都有什么人,他们每个人都在干什么等,不过让孩子观察的东西要不断地变换,不然孩子很快就会没有兴趣。
  ·听觉注意力训练。给孩子讲故事,事先说好,故事讲完之后要提出问题让他回答,如果能够在讲故事之前就把要问他的问题提前告诉他,相信效果会更好,这就好比我们听老师讲课一样,如果先做好预习,找出了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在听讲时就会特别留心,因为我们是带着要寻找答案的愿望去听的。
  ·动作注意力训练。即通过让孩子完成特定的动作来达到训练注意力的目的。比如教他做一些体操动作、舞蹈动作或一些游戏动作,都能达到这种效果。
  ·混合型注意力训练。实际上就是把眼睛看、耳朵听和动作结合起来,既训练了视觉和听觉,又训练了动作。这种训练难度大,可以边说边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跟着做,比如说出一种行动,让孩子表演出来等。
  孩子从小注意力强了,专注渐渐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他的专注力就会不断得到增强。 章睿齐,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研究员。
  
  责编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