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陆华柏(1914—1994),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由于长期以来的政治原因①,陆华柏的名字几乎被历史湮没了。2008年10月,笔者在陆华柏故居发现了尘封半个多世纪的音乐会节目单二十余张,节目单上频频出现陆华柏的名字。作曲、指挥、钢琴演奏,陆华柏表现出多方面的才华。本着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对这些史料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陆华柏。希望本文能为客观、全面地评价陆华柏的音乐贡献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节目单的时间跨度是1944—1956年(这十余年中,陆华柏辗转各地教学),包括福建音专时期1张,湖南音专时期10张,江西体专时期2张,湖北教育学院时期1张,华中师范学院时期8张,共22张(其中最早的一张距今已有68年),大部分是陆华柏生前珍藏的②。陆华柏一生参加过大量的音乐会演出活动,这些节目单还只是冰山一角,而正是这些珍贵史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研究陆华柏之门。
从节目单来看,陆华柏的诸多作品常常在音乐会上演出,他还经常在音乐会上担任指挥、钢琴独奏或伴奏以及参加音乐会组织工作等。由此可以看出,陆华柏具有多方面的音乐才华。
一、作 曲
节目单上显示的关于陆华柏作曲包括三个方面:原创作品、改编民歌、为民族器乐曲配和声。
1.原创作品
陆华柏的作品有歌曲、钢琴曲、清唱剧、歌剧等。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故乡》,演出过3次,分别是:1944年4月5—6日于永安中山纪念堂举行的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纪念音乐节暨音乐演奏会,1948年11月6—7日湖南省立音乐专科学校创立一周年纪念音乐演奏会及1949年6月4日于淑志(女中音)、周自然(女低音)、萧扬(男高音)、吕耀南(男低音)联合歌乐会。
根据琵琶曲《浔阳月夜》改编的钢琴曲《浔阳古调》曾演出过6次,分别是:1949年6月28—29日下午2时于长沙银宫电影院的陈琳(女高音)、万昌文(男高音)、曾飞泉(小提琴)、陆华柏(钢琴)联合演奏会,1953年5月16日晚8时于华中师范学院礼堂的本院音乐系、科、艺术科演出音乐晚会,1956年8月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五省代表团联合公演音乐会等。
清唱剧《汨罗江边》(1942)演出过1次(1942年6月1日晚9点15分于湖南省立音乐专科学校的端阳音乐演奏会),《大禹治水》(1944)演出过1次(1944年4月5—6日于永安中山纪念堂举行的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纪念音乐节暨音乐演奏会)。
歌剧《牛郎织女》(1946)演出过4次(1947年6月27—29日于南昌民德路志道堂),歌剧《牛郎织女》选曲清唱会,江西省立体专音乐专科主办。台湾“乐学”第三号(1947年8月31日)“乐讯”记载:“江西省立体育专科近举办“牛郎织女”选曲清唱会,作曲者为陆华柏。”;1949年7月11—12日下午1时半于长沙中山路银宫电影院的万昌文二胡独奏会; 1949年6月28,29日下午2时于长沙银宫电影院的陈琳(女高音)、万昌文(男高音)、曾飞泉(小提琴)、陆华柏(钢琴)联合演奏会;1951年5月4日晚8时湖北教育学院“五四”音乐演奏会。
《挤购大合唱》(1949)演出过5次(见下文)。陆华柏音乐创作的题材大都取自民间,在创作手法上探寻西洋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和声的结合。正如陆华柏描述《故乡》的艺术特点:“为了保持作品具有的民族风格的多声结构,着意侧重于自由运用复调写法。”③
2.改编民歌
陆华柏改编民歌数量大、成果多,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将民歌改编为合唱曲,如《湖北民歌合唱曲集》(1957年,长江文艺出版社);二是为民歌编配钢琴伴奏,如《中国民歌钢琴小曲集》(1957年,北京音乐出版社);三是将民歌改编为钢琴小曲作为教学资料,如《中国民歌钢琴小曲集》(1952年,1953年再版,上海万叶出版社)、《新疆舞曲集》(1953年,上海新音乐出版社)。
陆华柏改编的民歌来自不同地域和民族。演出率较高的有湖北民歌《三句歌》、《龙舟梦》、《这是人民的世纪》;新疆民歌《青春舞曲》、《阿拉木汗》、《我等你到天明》、《沙里洪巴》;绥远民歌《墙头上跑马》、《想卿卿》、《割莜麦》;陕北民歌《傻大姐》、《慰劳袋》、《翻身道情》、《蓝花花》、《南风吹》;云南民歌《大河涨水沙浪沙》、《大田栽秧》;晋北民歌《绣根扁担》;江南民歌《月儿弯弯》、《四季情歌》、《镰刀舞曲》等。
“我在改编民歌的态度上,是严肃从事的,我把它当作一件创造性的工作。我要求自己的是:在不歪曲原作精神的基础上,发挥、刻画和加强原作的特点;伴奏应有意义,不可为和声而和声。”④
陆华柏的民歌改编和实践在当时颇受欢迎,《国民新报》1948年6月13日第三版有《音专端阳演奏会昨下午圆满结束,“三句歌”作品最受欢迎》的报道:“‘三句歌’系江陵民歌,这个歌风格很纯朴,听来非常柔美悦耳,情调轻松愉快,唱时还配合有竹笛,有串铃,有小鼓,更加演出的‘通俗化’味道。唱完一遍后,全场听众热烈鼓掌叫好,要求再唱一遍。结果又唱了一遍,大家才感到满足。‘青春舞’也舞过两遍。”该报1948年6月28日第四版对陆华柏改编的《青春舞曲》作了评价:“音专这一次的演奏会,据一般听众的批评比以前几次要进步很多,这次他们的教授陆华柏作了很多新的歌曲,歌词大多是民歌,听众容易接受,了解,因此,最受听众的欢迎。”
3.为民族器乐曲配和声
1943年起,陆华柏为刘天华十首二胡曲编配了钢琴伴奏,为《梅花三弄》等古曲配和声。这些二胡曲在当时演出频繁。陆华柏编有二胡、三弦、钢琴三重奏包括《梅花三弄》(古调)、《光明行》(刘天华曲)、《击鼓催花》(陕北民歌)等,编有竹笛、二胡、三弦、钢琴四重奏《普庵咒》(古调,根据同名古琴曲改编),还为王沛伦所作的《谐曲》配和声。陆华柏为刘天华十首二胡曲编配的钢琴伴奏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⑤,流传至今。
“在我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常有机会同许多二胡家合作,试弹这些伴奏,从一两个曲目到全部刘天华二胡作品独奏会都弹过,通过一次一次的演奏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⑥这些艺术实践对陆华柏的音乐创作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上图节目单演出了刘天华二胡曲七首,以及三重奏《梅花三弄》、四重奏《普庵咒》等,均为陆华柏配和声或编曲。
以上表明,无论是原创作品或民歌改编、为民族器乐曲配和声,陆华柏都扎根于我国民族音乐土壤。他热爱民族音乐,“以极大的热情搜集、整理、编配民歌,举行民歌演唱会和举办音乐教育的艺术实践活动,”⑦他的努力与国立音乐院“山歌社”的活动方式与宗旨是一致的,陆华柏在此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是积极和有益的。
二、指 挥
陆华柏曾如此评价自己的工作经历:“作曲、音乐教学、指挥三位一体”⑧。在陆华柏长达55年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常担任作曲类课程及指挥。节目单中陆华柏的指挥才能得到了进一步证实。陆华柏并未系统学过指挥法,他对指挥的兴趣始于20世纪30年代与吴伯超的合作。“这段时期,吴伯超除了在艺师班教合唱、视唱、和声课外,还在当时附在桂林版《扫荡报》上的双周刊《抗战音乐》发表《歌咏队的指挥法》一文,一共连载了五期;实际上每次都由他口讲,我代为执笔写的。我通过这一工作,也初步了解到他在欧洲大陆学习的指挥法体系。⑨
陆华柏指挥自己的作品,也指挥他人的作品,担任整场音乐会指挥的次数也很多。⑩陆华柏指挥的自创作品有:《汨罗江边》⑾、《大禹治水》⑿,民歌《傻大姐》、《送大哥》、《阿拉木汗》、《卢沟问答》,合唱《挤购大合唱》等。指挥他人的作品有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吴伯超《中国人》、《冲锋歌》⒀等。
1949年,陆华柏在湖南音专举行的《合唱·舞蹈会》上担任整场音乐会指挥。“1949年3月11—13日,在长沙怡长街联华戏院连续举行了五场《合唱·舞蹈会》,它以鲜明的政治性与较高水平的艺术性相结合而引人注目。演出内容有序唱《这是人民的世纪》第一部:冼星海1939年作曲(光未然词)的《黄河大合唱》……第三部我的新作(羊牧⒁词)《挤购大合唱》,首次演出。听众对整个演出节目反应都是极为热烈的,尤其是《挤购》,五场,每次演唱均被要求再唱一遍,这在长沙实属罕见。这次演出活动,完全是在地下党领导之下组织得有条不紊。”⒂
《挤购》词作者羊牧在回忆当年演出情景时写道:“1948年,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下,政治腐败,通货膨胀,民不聊生,我当时年轻,出于义愤,写了一首《挤购潮》,刊登在报纸上,您随即谱曲,组织音专学生在长沙市公演,并亲自担任指挥,抒发了人民当时的觉醒、抗争和追求,大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斗志。此情此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⒃
陆华柏还指挥过“万昌文,甘宗容歌乐会”等。台湾《乐学》第2号(1947年6月30日)“乐讯”栏目记载:“万昌文,甘宗容‘歌乐会’,由江西省立体育专科校合唱团协助演唱,陆华柏指挥,甚亚新伴奏,在南昌演出……”
因此,陆华柏的音乐会指挥工作在当时具有一定社会影响,他指挥过较多的音乐作品,不少作品具有鲜明时代感,表明了陆华柏的爱国立场。
三、钢琴演奏
节目单中陆华柏的钢琴演奏包括独奏、钢琴伴奏以及参与重奏三个方面。
1.独奏
陆华柏学习钢琴时已是十七八岁的青年。1932年,陆华柏在武昌艺专学习时刻苦练琴,为日后的钢琴演奏打下坚实基础。抗战初期,陆华柏在桂林推广音乐时即经常担任钢琴独奏。“陆华柏、张沅吉、沈承明、杨振铎、祈文桂五人在广西省府组织雅乐五人团,……陆华柏君的钢琴独奏(前奏曲,拉赫马尼诺夫作曲等)。”⒄节目单中陆华柏多次担任钢琴独奏,特别是独奏他自己的作品,钢琴曲《浔阳古调》每次上演均由陆华柏担任独奏。
2.钢琴伴奏
早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陆华柏就承担过大量钢琴伴奏。1938年前后,陆华柏与吴伯超共事时,就常与吴伯超合作,担任钢琴伴奏。“白天尽管要跑警报,晚上广西音乐会合唱团却照常排练。……一般参加排练者有六七十人,演出时可达百人,吴伯超指挥,我弹钢琴伴奏。”⒅
音乐会节目单中,陆华柏的钢琴伴奏包括两方面,一是为二胡曲弹伴奏,二是为独唱曲弹伴奏。其中的二胡曲伴奏与万昌文的合作是较多的。为独唱曲弹伴奏中较多部分是为其夫人甘宗容的演唱弹伴奏,也为万昌文(男高音)、藏玉琰等人的独唱弹钢琴伴奏。陆华柏也常是整场音乐会钢琴伴奏,如1949年6月28、29日下午2时长沙银宫电影院的陈琳(女高音)、万昌文(男高音)、曾飞泉(小提琴)、陆华柏(钢琴)联合演奏会。
3.参与重奏
1934年,陆华柏在武昌艺专读书时,就曾登台参与重奏演出。“四把小提琴合奏《双鹰旗下》的演奏者除贺老师外,还有周咸安、马丝白等,由陆华柏弹钢琴部分,这是他第一次登台演奏呢。”⒆
陆华柏编配了三重奏《击鼓催花》、《梅花三弄》、四重奏《普庵咒》等,这些曲目每次上演均由陆华柏演奏钢琴(见本文第一张节目单)。由此可见,陆华柏具有较好的钢琴演奏功底,他在音乐会上担任钢琴独奏、钢琴伴奏,参与三重奏等,显示出了钢琴演奏方面的才能。
此外,陆华柏还进行译词和外国歌曲的改编工作。陆华柏译词的歌曲有《我看见轻巧的燕子》等;改编(配器)的外国乐(歌)曲有单簧管独奏《贝加尔湖之歌》(西伯利亚民歌)、《祖国进行曲》(杜那耶夫斯基作曲)等。身为江西体育专科学校音乐科主任、湖南音专教师以及华中师范学院音乐科主任,陆华柏还多次参与音乐会组织工作,如1953年11月7—8日晚7时30分于武昌云华林本院礼堂,由华中师范学院中苏友协,音乐系、科,艺术科主办的“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卅六周年纪念会”、1954年1—3月(共五场)同为华中师范学院音乐系、科,艺术科举办的“以中国民歌演唱和民族乐器演奏为主的音乐演奏会”等等。
结 语
“在我们评价历史上任何一位音乐家的历史贡献时,首先应当看这位音乐家在其本职岗位上,在其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里,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究竟有没有做出于事业、于社会有利益的事。”⒇
20世纪四五十年代,陆华柏在福建音专、湖南音专、华中师范学院从事行政、教学工作的同时,作曲上积极探索,在推广民歌和弘扬民族音乐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经常亲自指挥和演奏自己的作品,他组织和参与的艺术实践活动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陆华柏的努力有益于事业,也有益于社会。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陆华柏集教学、作曲、指挥、演奏于一身,他多方面的才能与贡献必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于他历史功绩的评价也一定会越来越公正客观。
①陆华柏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其主要“罪证”是1940年4月21日发表于广西桂林《扫荡报》副刊的《所谓新音乐》。这是一篇引起音乐界长时期争论的文章,可参考陆华柏《与中国现代音乐史有关的一篇资料性文章及其所引起的问题的回顾》,《音乐艺术》,1985年第2期;李凌《旧题新论》,《音乐艺术》,1985年第4期;陆华柏《读李凌同志〈旧题新论〉有感》,《上海音讯》,1986年第3期等,以及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社、华乐出版社,2002年版,第297、327、328页等。
②这些节目单存放于陆华柏的文件袋中,文件袋封面有陆华柏笔迹: 解放前后音乐会节目单(包括复印件)。从相关信件中,笔者了解到有一部分节目单是陆华柏的学生(署名不详,1992年3月12日)收藏后寄给他的。信中写道:“现沪上有热心人为陆师写传记,资料室在为陆师清找过去的作品。我在书架底下发现了一些我过去存放的节目单,现清理寄给您有关的部分。”“沪上有人给陆师写传记”即戴鹏海先生编写《陆华柏音乐年谱》——笔者。
③陆华柏《老年逢盛世笔下又生辉——作曲家陆华柏自传》,向延生《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第2卷,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494—503页。
④陆华柏《中国民歌独唱曲集》,编曲者的一点说明,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年版。.
⑤1995年,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的杨佩璇曾以《刘天华之十首二胡曲钢琴伴奏的研究》为题撰写了硕士论文;2008年东北师范大学李艺楠撰写了《陆华柏配〈刘天华二胡曲集(钢琴伴奏谱)〉之研究》的硕士论文;施咏《中西调和 相得益彰——陆华柏配〈刘天华二胡曲集(附加钢琴伴奏谱)〉研究》,《音乐研究》2009年第2期。
⑥陆华柏《我怎样为刘天华二胡曲编写钢琴伴奏的》,刘育和、陆华柏《刘天华二胡曲集(配伴奏者陆华柏)》,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年版,第59页。
⑦戴俊超《国立音乐院“山歌社”及其活动历史回顾(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3—10页。
⑧陆华柏《思想汇报》(陆华柏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