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独特的音乐自传

2011-12-29 00:00:00李小琦
人民音乐 2011年7期


  2001年自欧洲归国以来,钢琴家杜泰航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作品问世,或是立意新颖的唱片,或是独具品位的音乐会,总是会为观众带来一些新意。今年由中国唱片总公司、中国唱片深圳公司联合为他出版的《路·结晶》(三碟装),则是钢琴家从艺四十年来为听众和自己交上的一份总结性的“作业”。用他本人的话说,“这份作业包括从巴洛克到古典、浪漫、印象、俄罗斯乐派及近现代作品。从独奏到重奏、协奏曲,从欧洲音乐到中国作品,涵盖面大,很有分量。对所有这些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不仅让世界上的同行们感到诧异,我自己也觉得,试着把各乐派的风格和神韵理解透澈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①所以这套制作精美的专辑,可以看作是钢琴家从艺40年的一部音乐自传。从中我们既听到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经典音乐作品,更能体会到杜泰航宽广的艺术视野和独特的艺术品位。
   已过“不惑”之年的杜泰航的人生既丰富多彩,又简单明了:6岁开始学琴,11岁考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从附小、附中到大学,师从赵屏国、李其芳等教授;16岁举办第一场独奏音乐会;1992年赴欧洲留学,辗转瑞士、德国多国,遍访弗朗切什(Homero Francesch)、麦沙诺夫(Vivtor Merzhanov)、乌戈尔斯基(Anatol Ugorski)等名家,最终获得博士学位及独奏家文凭。2001年归国,作为中国首位钢琴博士,在继续世界范围的]出活动的同时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所有的精彩与艰辛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钢琴。耐人寻味的是,与杜泰航同时代的钢琴家,绝大部分已经离开舞台,或是创办学校、或是专心教学岗位,有的甚至已经转行另谋他业,总之像杜泰航这样依然活跃在国内外舞台上且不断有新专辑问世的实属凤毛麟角。其中的乐趣和成就,固然非他人能够体验。而在教学之余,为保持世界级独奏家的水准所要付出的辛苦与坚持,也非常人可以承受。
   这套唱片封面上醒目地写着“钢琴艺术家”的称谓,初看起来显得有些突兀,这种提法之前确实并不多见。但联系钢琴家多年来的艺术实践就会发现,这个“钢琴艺术家”定位对于杜泰航来说还是相当贴切的。这不仅因为前面提到的杜泰航在音乐上所表现出的独特趣味和广博的视野,还表现在随着阅历的日渐成熟和丰富,他的艺术趣味逐渐延伸到音乐之外,“开始不断地搞创新,……玩多媒体,玩爵士乐”,甚至玩起了]出策划和音乐创作。《路·结晶》的装帧设计——包装的整体色调的选择、每页图片的搭配乃至酒红色仿老式黑胶唱盘的设计等等,每一个细节都是由杜泰航精心设计的。如在CD1的第一首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33之3)一页,他特意配上了“狼[”的图片,以呼应当初老师Victor Merzhanov对这首曲子表现“西伯利亚)夜中,闪闪发光的狼的[睛”的精彩比喻。此外,他还选用了数张或曲折、或坦荡、或朦胧、或真实的表现路的影像,以契合整套专辑的主题,又富于深意地表现出人生之路的多重意味。通过这些细微之处,杜泰航作为一个艺术家宽广的文化趣味,以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个性也鲜明地体现出来。
   《路·结晶》每一首作品的说明都是由钢琴家亲自撰写的,这也是杜泰航专辑的一大特色。但此次与众不同的是,专辑中的乐曲说明并非通常的关于乐曲创作背景、表现内容的简介,而是记录了作品的录制时间、地点以及]奏时的心境、心得等与钢琴家相关的十分个性化的背景信息。这不仅为我们欣赏钢琴家的]奏营造了一个独特的语境,也使整套专辑带有了浓厚、鲜明的杜泰航的个人色彩。如果将这些介绍串连起来并加上作曲家精选出来的曲子,这套专辑就像一部独特的音乐自传,将杜泰航人生的成长履历以音乐的方式呈现出来。
   CD1的曲目选自杜泰航从自家地下室的旧纸箱中找出的,多年来的保留下来的现场录音。时间上,全部集中在1994年至2000年间,也就是钢琴家游学欧洲期间。这正是杜泰航艺术上不断积累走向成熟的阶段。游走于欧洲各地,浸泡在深厚的艺术人文氛围中,不仅为他打开了广阔的文化视野,其内心与生俱来的独特艺术品位获得了恣意张扬的空间。从这些]奏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不时迸发出闪亮的艺术火花。例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穴第三乐章)尾声前较一般]奏加长的低音处理,带来的是一种特殊的内在张力和心理期待。当然,还有唯一一次在音乐会上公开]奏的肖邦《练习曲》(op.25之2),Peter Vogel的充满动漫意味的习作《小奏鸣曲》,同样彰显了钢琴家个性。
   古典艺术发展到今天,如何能够挖掘出那些前人]绎过千百遍的经典作品的新意,是考验当代]奏家的一个严峻挑战。杜泰航天性中“喜新求变”②的基因,使他凭借着自己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广博的艺术阅历总是能够独辟蹊径,这在他2003至2008年为普罗艺术录制的三张专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爱情与舞蹈》中对于浪漫主义作品人性内涵的深度挖掘,《风景与美酒——静心集》中对于拉丁文化独特解读以及多媒体视觉影像的加入,他都以独特的视角引领听众从一些约定俗成的观念中成功突围,以一个全新的切入点去体味和理解这些作品。CD2集合的正是这三张专辑中的精华。从中世纪到当代,从欧洲到中国,从巴洛克到印象主义,杜泰航再次发挥他作为一位“钢琴魔术师”的优长,为听众编制了一个跨越地域、时空的色彩斑斓的音响世界。最有意思的还是CD2中,一头一尾两首作品的选择,对于巴赫《恰空舞曲》的]绎,杜泰航在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等前人改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以此作为向大师“表达崇敬的一种方式”。而在陈培勋的《平湖秋月》中,他也提出了“只是用乐曲的外壳,来装进一些可能本不属于它的内容,从而试图有一个和西方古典音乐在表达思想深度上的对话可能”。其实,借助前人作品的“外壳”表现今人的所思所想并非仅西方音乐之所长,恰恰是中国传统音乐千百年来所秉承的传统。杜泰航敏锐地把握住了中外艺术在精神层面的共性,从而借助大师们的作品达到了自己艺术上的自由。乐曲的字里行间我们并未听到杜泰航在技术上退步的痕迹,这对于归国后忙于教学的他来说尤其难能可贵。正是这种]奏水准的保证,这也使得音乐之外的种种延伸显得有据可依,没有给人哗众取宠之嫌。
   CD3中的两部作品——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和肖斯塔科维奇《钢琴弦乐五重奏》分别录制于1994年和2008年,两个跨越15年的作品合成一碟,足见其在钢琴家心目中的重要。作为这套专辑中收录的最早作品,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对于杜泰航的艺术生涯来说无疑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出。钢琴家在乐曲的简介中没有丝毫掩饰自己在]奏时的紧张和懵懂,同时也真实记录了]出现场带给他的神奇艺术体验,以及现场观众和评论界对钢琴家所表现的热烈反响和好评。如果不是他自己“揭秘”,从现场的录音当中我们根本听不出紧张的成分,只是从第二乐章的抒情行板旋律中,可以感到指挥和乐队在情绪及速度上在带着钢琴往前走。反倒是他坚定而富于穿透力的触键,轻盈的装饰音、干净利落快速段落,使音乐从头至尾激荡着一股蓬勃昂扬的青春活力。也许杜泰航登台之前也没有意识到,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历练,自己体内已经积蓄了足够的艺术能量,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迸发出来。而与苏黎世音乐厅交响乐团及指挥家Clus Peter-Flor的碰撞恰好为他提供了这个契机。让他出色地完成了这次]出,同时也在心理上完成了向一位成熟钢琴家的过度。
   如果说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标志着杜泰航从青涩走向成熟,那么他与享誉欧洲的席玛诺夫斯基四重奏合作完成的肖斯塔科维奇《钢琴弦乐五重奏》(op.57)则标志他的]奏艺术迈向了更高层次的自由王国。简介中,钢琴家为我们讲述了他与合作者们在作品音乐性格上的严重分歧。独奏家间艺术见解不一致便登台]奏,可以说是重奏艺术之大忌。然而音乐就是如此神奇,一次本来要以失败告终的音乐会,却在音乐家思想与情感的碰撞中焕发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乐章中,我们不难感到,杜泰航的坚持逐渐感染了弦乐重奏的表现,音乐形象中“倔强甚至激昂的情绪”逐渐成为主导。第二乐章的]绎也相当精彩,大段的赋格段落中,各个乐器之间展开对话,]奏家们将简短而富于歌唱的动机表现的内敛又不失内在张力,特别是各声部之间的对比与衔接令人拍案叫绝。
   当然,这套唱片有着不同的听法,例如你也可以像通常的唱片一样抛开解说直指音乐本身,但这无疑将失去很多在其他唱片中所无法获得的欣赏体验。因为在这部以音乐加文字的方式写就的自传中,钢琴家为我们展示的除了他的音乐,还有他独特的人生体悟。对于自己四十年走过的艺术道路,杜泰航总结说?押“艺术的路是走出来的,所以有过去的路、现在的路和将来的路。没有积淀的艺术创作会空虚而短命,有积淀的艺术创作会产生美丽而奇妙的成果!艺术就在你我身边,感觉一下吧……”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管你从事哪种行业,走着怎样的人生之路,又何尝不是在用生命]绎着属于自己的生命乐章。
  
  ①本文中引文除特殊注明外均引自杜泰航《路·结晶》,中国唱片总公司、中国唱片深圳公司联合出版,ISBN978-7088520-662-8。
  ②张萌《杜泰航:]绎穿越时空的“拉丁之旅”》,《人民音乐》2007年第4期。
  
  李小琪 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