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圈点

2011-12-29 00:00:00
人力资源 2011年1期


  30%
  
  近日,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门户开放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美国作为留学目的国。报告指出,2009—2010学年中国赴美学生增长近30%,在美学生近12.8万,时隔九年之后赶超印度,再次成为在美留学生总数排名第一的生源国。同时,赴美留学更趋低龄化,目前赴美读本科的学生已经超过研究生成为主流,赴美读高中的学生也呈上升趋势。 (深圳商报)
  
  22万
  上海市宝山区某村村务公开时公布公务费用及干部报酬,其中村支书获得22万元年终奖。相关负责人强调,补贴发放完全参照相关指导标准,并经过有关部门审核。(新民网)
  
  37万
  数据显示,2010年成都市文化体育娱乐业和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工资涨幅最大,其中工资最高的行业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察业。从学历看来,博士及以上学历工资最高,最高可达37万余元。
  
  38.3万
  《福布斯》中文版和中国建设银行联合发布的2010年《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显示,2010年中国内地千万富豪人数将达到38.3万人,其中超过2万人为亿万富豪。他们拥有的可投资资产占全国总量的比例为22.4%,顶端10%的人群拥有接近64%的个人可投资资产。
  
  160万
  最新数据显示,英国有160万“工人”从未工作过。根据英国就业和养老金部的分析,超过70万16~24岁的英国年轻人没有工作,而80多万25~64岁的英国人依靠养老金生活。2009年从未工作过的英国人总数为130万,而2010年这一数字又增加了30万。(凤凰网)
  
  100亿
  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王润亮日前透露,2010年1—10月,江苏省实际在外劳务人员近20万人,按每个劳务人员在外年收入最少6万计算,总收入超过100亿。 (中国新闻网)
  
  三言两语
  
  不怕最“牛”,就怕最“灰”
  人均年薪近30万,最高年薪68万,最低25万,什么事业单位待遇如此之好?12月22日,网上一篇网帖“史上最牛事业单位工资”,引来热议。据显示,该单位正式员工68人,年工资总额测算值为1946万多元,折算人均每月23850元:聘用员1230人,折算人均每月3102元,两者相差八倍。后来有关人员证实,这是该单位首次实行制度改革,考虑到该中心有百余名聘用员工工资问题,该预算的初衷是将在编人员工资报高,经过财政、人大等程序审批通过后,差额用来给聘用员工发工资。
  评论:数据显示,2009年深圳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每月4263元,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此前自曝的2009年收入为14万。而深圳这家处级事业单位,人均年薪将近30万元,这个数字相当于2倍于国家省部级官员的工资,6倍于当地平均工资和30余倍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相关待遇水平也远高于深圳同级公务员和其他事业单位的收入,补贴名目也多达12项。可以说,这份“最牛工资单”不只在于工资高得“牛”,还在于补贴补得大劲了。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曾在本刊(总第322期)撰文指出,2008年被统计遗漏的“灰色收入”高达5.4万亿元。“灰色收入”中恐怕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类似这些“灰色福利”,而这笔庞大的数字,并不在国家有关部分的控制范围之内。眼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及国民收入分配方案尚在艰难地酝酿之中,但能否从根本上和制度上,彻底遏止类似“灰色”收入规模的继续扩大,使居民收入更加趋向公平合理,非常值得我们期待。
  
  年会纠结控
  年关将至,大到跨国集团,小到民营企业,老板们开始为年底的公司年会“蠢蠢欲动”,但近日的一项调查却显示,约三成受访者认为,公司年终晚会成为一种压力,就像“浮云”,不如多发点年终奖来的实在。同时,超过六成人认为自己已经患有“年会恐惧症”。
  评论:有人说,公司的年会就像央视的春晚,“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调查中,明确表示年会无聊和感到焦虑的总数甚至超过六成。年会到底为何如此让人纠结呢?有人总结出三点:
  1 流于形式。很多公司的年会缺乏创意,形式呆板毫无新意。
  2 花费不斐。公司举办年会,租用场地、布置会场都要投入很大的财力物力,与其这样,倒不如给员工发点年终奖来得实惠。
  3 占用私人时间。既然是年会,就不能没有节目。节目谁来演,——当然是员工!占用工作时间排练节目,肯定会影响工作,这恐怕是管理者最不愿意看到的,那就工作以外的时间排练吧,新问题又来了,又有多少公司愿意为员工排练节目而支付加班费呢?
  不能否认,无论是跨国集团,还是民营企业,年会已经成为多数公司的“中国式”传统,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年会为什么抓不住员工的心,而沦为全年大餐中的最后一根“鸡肋”呢,这恐怕是最值得老板和管理者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