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上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求工业既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又要正确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十二五”工业发展的着力点不在于追求更高的增速,在于下更大功夫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以提高附加值水平为突破口,推动工业发展模式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力争“十二五”时期,工业增加值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逐年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
二、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改善品种质量,增加附加值。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完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不断提升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水平。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提高规模经济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提升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力争“十二五”时期,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上升,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三、不断增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十二五”时期,技术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材料、零部件、元器件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
四、促进绿色低碳、清洁安全发展。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广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推动由粗放增长模式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本质安全的集约发展模式转变。“十二五”时期拟采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及工业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初步确定,力争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十一五”末均降低16%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5%左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6%左右。
五、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东部地区要发挥对全国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率先实现工业转型升级。中部地区要发挥区位和资源组合优势,不断壮大优势产业。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要发挥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加速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西部地区要促进能源原材料产业集约发展和改造提升,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延伸产业链。要大力支持西藏、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十二五”时期,打造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比进一步提高,区域产业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