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衍生品视角的金融危机成因分析及启示

2011-12-29 00:00:00章文渊庄泓刚
中国经贸导刊 2011年4期


  摘要: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产品的金融创新链条为线索,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微观结构及衍生品自身结构的角度分析了本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以期为监管部门建立健全金融衍生品交易机制提供有益的思考及借鉴。
  关键词:次级贷款 金融危机 衍生品
  
  一、引言
  始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至今已走过了从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从资产负债表外风险到资产负债表内风险,从虚拟经济冲击到实体冲击,从区域困境到全球困境等诸多层面的质变与跳跃,发展为自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在各国政府通力合作解决危机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的同时,大量国内外学者对危机的根源进行了深度剖析和认识,以期能够获得指导未来金融创新及市场发展方向的深刻启示与参悟。
  Calem等(2004)的研究表明,次级抵押贷款主要集中发放给低收入家庭、少数民族或经济情况出现问题的地区,次级贷款者信用状况相对较差,加上这些贷款者普遍缺乏按揭贷款方面的知识,都会导致违约情况的发生①。Collins(2004)认为错误定价、委托代理扭曲和信息非对称构成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三大风险②。Ashcraft和Schuermann(2007)进一步对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和机制从实务的角度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指出了证券化链条上各利益主体的潜在利益冲突,以及评级机构在证券化过程中应该起到的重要作用③。Reinhart和Rogoff(2008)等以次贷市场的信贷扩张及资产泡沫破灭的信贷周期理论为依据,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房价下跌和次贷违约率上升等角度探讨了次贷危机的原因④。
  国内学者对金融危机的成因也进行了及时的跟踪与分析。陶冬(2007)认为,次贷危机之所以发展成为金融危机并快速蔓延,与美国流动性过剩、利率偏低和房价疯涨密不可分,此外,资产证券化致使按揭银行产生道德风险,衍生产品发行链条过长,产品复杂性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危机的程度⑤。张宇(2008)指出危机爆发与美国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和政策周期掉头有关⑥。易宪容(2007)的研究发现,房地产业的风险相对较高,房价上涨时,银行出于收益率的考虑对贷款者的资格审查不严,但在房价下跌时,很多购房人并不具备还款能力的真实情况就会暴露。无论是房地产抵押贷款,还是被证券化的相关产品,只要出现房价下跌的现象,抵押的房产如果无法正常变现,就会直接引起金融机构产生风险⑦。钟伟(2007)指出,次贷从受到市场追捧的创新投资品种,演变成为有毒资产,美国投资银行业和评级机构的高度勾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⑧。黄小军等(2008)分析了金融危机的特征及对美国经济的总体影响⑨。
  总体来看,目前对于金融危机根源的探讨大多数集中于比较宏观的角度,例如货币政策、经济发展模式、监管制度等角度。然而,由于本次金融危机的内生性,其发生和发展除受宏观因素的影响外,必然有内在的微观机理。本文主要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产品的金融创新链条为线索,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微观结构及衍生品自身结构的角度分析了本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以期为监管部门建立健全金融衍生品交易机制提供有益的思考及借鉴。
  二、衍生品运作机制引发金融危机的理论框架
  本次金融危机是由次级贷款及其衍生产品导致的一场信用危机。次级抵押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向信用级别不高的低收入者家庭和个人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次贷金融衍生品是指有次级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产生的一系列产品构成,主要包括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ortgage-Backed Secur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