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广安品牌走出四川走向世界

2011-12-29 00:00:00刘和斌
中国经贸导刊 2011年4期


  广安市是邓小平同志的故乡,1993年设立地区,1998年撤地设市,辖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幅员面积6344平方公里,总人口470万。
  广安市大力实施商标兴市战略,更多“广安品牌”走出四川、走向国内国际市场,带动了三次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广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党政高度重视,强力实施商标兴市战略
  商标是商品的名片,是品质的保证。全市高度重视商标工作,切实加大领导力度,完善政策措施,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大力发展商标品牌经济。印发了《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商标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2010年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建设的意见》,对全市未来5年的商标培育与品牌创建工作进行了长远规划。市政府成立了市长任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商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争创和奖励工作,解决商标兴市战略中具体问题,总结推广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企业在品牌培育、创建 及保护方面的经验。
  二、提高全社会商标工作积极性
  加大对实施商标战略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企业实施商标战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3·15”国际消费者维权活动开展,将每年3月确定为“商标宣传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广安电视台、广安日报社、广安人民广播电台免费设立《广安市著名知名商标展示》、《聚集广安》等商标工作专栏,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各区市县、市级相关部门及企业参赛队伍,举办了全市商标知识竞赛。举办商标法知识讲座,邀请西南政法大学多名知识产权博士举办品牌知识讲座,大力宣传商标工作,努力在全社会营造重品牌、树品牌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企业在实施商标战略中的主体作用,帮助企业培育商标管理人才,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努力打造企业品牌,培育了一大批商标品牌。
  三、注重引导服务,激发企业创牌的主动性
  根据企业商标注册情况,建立了注册商标培育库、知名商标培育库、著名商标培育库、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培育库,定期开展走访指导,针对企业所处不同的创牌阶段推行商标注册建议书、商标创牌建议书、商标使用建议书,使每个创牌企业定位更准确、目标更明确,使商标培育与品牌创建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工商部门在建立“四库”基础上,建立了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培育局长负责制、著名商标培育局领导负责制、知名商标培育科级负责制、商标注册股所长负责制的四级责任制度,开通“商标注册与品牌创建”绿色通道,通过工商登记窗口、深入企业办公等形式大力推行“三书”服务(《申请商标注册建议书》、《注册商标使用建议书》、《注册商标创牌建议书》),指导帮助其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实行定点联系制度,各级政府领导对重点培育企业实行了定点联系,定点帮扶,上门指导。积极搭建商务交流平台,利用西博会、渝洽会等节会,大力推介我市品牌产品,为品牌产品“进城入市”牵线搭桥。加强与重庆市工商局合作,多次深入沟通对接,签订了《关于推进渝广两地工商行政管理合作机制建设,促进经济共同发展的座谈会议纪要》等战略合作文件,就商标品牌行政保护达成共识,出台专项文件,双方交换了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名单,确定了对等保护,加强案件协查,建立信息通报等制度。
  四、挖掘地方特色,围绕产业纵深推进商标战略
  (一)坚持与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相结合,推动工业企业商标培育与创牌
  坚持走工业品牌化壮大之路,将工业企业作为实施商标战略主体之一,紧密结合广安实际,以能源、建材、机械加工、毛纺业等已普遍拥有注册商标的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指导开展了以质量兴牌、广告扬牌、服务升牌、诚信树牌为主要内容的品牌创建活动,新创了一批著名商标,发展了一批知名商标,有效提升了我市工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工业集中区为基地,抓住广安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这一重大契机,加快商标品牌集群培育进程,逐步形成了集约发展增长点,有效提高了集群内商标注册和品牌创建成功率。按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求,鼓励和引导化工、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工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指导扩张型工业企业对准备进入的行业提前注册商标,指导龙头企业合理扩大商标注册类别,扩大保护范围,不断提升了我市工业发展品牌化水平。
  (二)坚持与做精做细农业经济相结合,推动涉农企业商标培育与创牌
  2010年,广安市成功创建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市,我们以此为契机,将农业领域商标培育作为突破口,突出优质粮油、畜禽、蔬菜、柑桔、水产、劳务等特色产业,以名优特新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为重点,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业主、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积极注册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商标,提升农副产品的品牌附加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积极推广运用“公司+商标+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引导广大农民闯市场,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充分发挥农副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充分挖掘具有独特品质的传统农副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培育了一批具有原产地地理标志特征的“名、特、优、新、稀”农副产品商标,在蔬菜、水果、特色养殖和传统农副产品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突破,大量农副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和港澳地区。2010年6月以来,全市新注册农业商标350余件,“黄龙贡米”、“广安盐皮蛋”地理标志商标正式注册成功,“邻水脐橙”、“武胜仔猪”、“岳池米粉”、“广安龙安柚”、“广安白市柚”等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商标已步入申报地理标志程序。深入开展“送商标下乡活动”,坚持“普遍指导、重点扶持”,以边远乡镇、交通不便、经济条件较差、商标意识不强的农村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经营户为重点,选取具有一定实力、信誉度高的农村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经营户,确定“送商标下乡”重点对象,定点帮扶,对培育成熟的农村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经营户,工商部门和个私协会出资为其农产品申请注册商标,并免费送其使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经济发展。
  (三)坚持与提档升级服务产业相结合,推动服务行业商标培育与创牌
  大力鼓励、引导、支持商贸物流企业注册和运用服务商标,鼓励规模企业、特色企业以服务商标为纽带,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加盟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走集团化、网络化和品牌化发展之路,促进了服务业从传统经营向现代品牌经营转变。积极扶持信息、中介、保健、社区服务、文化、科教、房地产等服务业注册商标和发展品牌,支持和引导旅游景区、旅行社、宾馆和餐饮店加强服务商标注册工作。广安市组织力量对境内主要景区景点邓小平故里、华蓥山景区、嘉陵江生态旅游景区的特色地名、景点名称、特产品名称等公共文化资源进行了及时清理汇总,指定国有控股公司申请商标注册,从而建立了公共文化资源商标库,实行相对集中管理,社会有偿使用。
  五、实行重奖重惩,确保商标创建落实到位
  广安市将商标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实行重奖重惩,严格兑现落实。市财政设立商标工作专项资金,为商标战略宣传培训、商标数据库平台建设与维护、区域品牌创建、培育驰著名商标、举办高水平商标战略论坛等公共服务项目提供支持,对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的建立、品牌产品的培育和发展实施资源配置优先的政策,对获得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的企业在项目立项、用地、能源保障、税收、财政贴息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新创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市政府分别奖市工商部门10万元、5万元,各区市县政府也出台了奖励政策。2008年以来,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300余万元,奖励获得省著名企业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华蓥市政府对每注册1件商标补贴1000元,广安区政府对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补助奖励人民币50万元、对获著名商标的企业奖人民币10万元,邻水、武胜、岳池等县政府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的企业,分别奖励企业和工商部门各10万元、5万元、3万元。各级党委、政府将商标工作列为重点督办事项,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对工作不力、未完成任务的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按绩效考核有关规定扣分。■
  
  (刘和斌,四川省广安市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