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反思及政策建议

2011-12-29 00:00:00霍景东
中国经贸导刊 2011年4期


  政府支持产业发展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政府支持产业发展中,对于产业的成长规律、价值规律、组织规律等方面把握得不够,在促进产业发展中有几个误区:重视企业集聚忽视了产业集群;重视硬件投入忽视了软件改善;重视产业链的高端而忽视了产业链的整合;重视静态技术支持而忽视了动态技术创新机制的培育;重视大型领导企业而忽视了中小企业的培育。政府支持产业发展必须走出这些误区,并寻找新的思路与路径。
  一、从空间上讲,重视产业集群发展
  (一)从企业积聚到产业集群
  以往通过园区建设,从空间上将一系列看似关联的企业集中到一起,实现了企业积聚,但是各个企业之间并没有相互联系,没有产生协同效应,竞争力较弱。而产业集群是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构成的群体,它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群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分工效率并产生外部经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还可以推动企业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政府要加强产业链和价值链研究,建立科学园区准入制度,严把审批关口,推动园区内业务外包,提供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在领域上讲,既要培育一批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也要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传统性产业集群。
  (二)重视虚拟集群建设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企业积聚的局面,并且土地资源紧缺,许多城市很难有大片土地用于产业集群的发展,而且实体产业集群的形成,需要企业调整区位,成本较高,虚拟产业集群强调了虚拟(网络园区)的作用,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产业政策集成等手段,将相关产业的企业连接起来,形成虚拟产业集群,低成本实现产业园区升级。同时,要大力发展智慧园区,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将产业链上的不同企业连接起来,实现空间分离的产业集群效应,不论空间上属于哪里的企业,都可以通过会员制享受园区的服务和优惠政策,这样不仅可以整合区域性资源,也可以整合全国乃至全球资源。通过虚拟集群和智慧园区的同步建设,加强国内各类科技园区创新、服务和管理能力,为科技园区铸就一套超强的软实力,从而形成以科技园区位依托的一批产业集群。
  二、从链条来看,重视产业链整合
  (一)动态看待产业技术的演变
  高技术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从全球产业体系中动态筛选,具有战略影响、新兴涌现、持续扩散的创新驱动型产业。最主要的特征是核心技术的高频演进、动态发展的,现实中往往是一代技术尚未形成产品,二代技术逻辑已经问世,三代技术原理着手论证,四代技术概念开始提出。在面对这样高速演进的产业,政府政策必须从静态思维中走出来,防止出现“支持某种核心关键技术产业”的提法,从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入手,培育和实现“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创新—使用产业研发”的完整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