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发展对策研究

2011-12-29 00:00:00张焕波
中国经贸导刊 2011年7期


  “十一五”以来,中国政府加大公共服务建设的力度,尤其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做了许多改革和尝试,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公共服务取得显著成就。根据《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资料,截至2009年底,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8.9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4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3550万人,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715万人、14896万人和10876万人;有2347.7万城镇居民和4759.3万农村居民享受了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在当前经济阶段,我国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发展。
  一、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公共服务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发展公共服务有利于提高国内消费需求比例,进而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影响内部需求的原因很多,例如工资增长相对于GDP增长过慢,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等,其中公共服务投入不足挤压居民消费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居民教育、医疗、住房负担过重对消费产生了严重的挤出效应。从1994年至今,我国高等教育收费猛涨了约20倍,而国民人均收入的增长不到4倍,学费涨幅远远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①。尽管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中小学收费呈下降趋势,但各种名义的择校费、赞助费动辄上万元,一些地区幼儿园教育收费已经比大学收费还贵,远远超过了一个普通家庭能够承担的水平。教育支出加大了普通家庭的经济负担。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2007年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总支出中,医疗支出占10.6%,仅次于食品支出和教育支出,排在第三位。其中城镇居民家庭医疗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9.4%,农村居民家庭的医疗支出的绝对数低于城镇,但是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要高于城镇②。2004年以来,城市商品住房价格不断攀升,而社会保障租房的供给却明显不足,许多工薪家庭用50%以上的收入来还房贷或者付房租。这样,居民对普通消费品的需求就受到了压制。因此,要提高消费需求,除了提高收入,还要提高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在对教育、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没有后顾之忧时,居民就会愿意将更多增加的收入用来消费普通产品。
  (二)发展公共服务让人民分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
  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和方向。公共服务具有改变初始财富量的再分配的用途,所提供的公共品具有“以货代款”(in-hand)效用。个人的长期收入不只包括税后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