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为加快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的进程和步伐,我国钢铁产业政策将在以下方面出现一些新变化和新导向。
一、优化产业地区布局将会有新举措
我国钢铁产能布局的现状是,华北地区产能过剩、城市钢铁企业过多、沿海产能不足。此前的钢铁产业政策虽然提出了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但由于宝钢的湛江项目及武钢的防城港项目迟迟未获批复,使“加快沿海基地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的政策意图在“十一五”期间基本落空。鉴于我国钢铁工业一半以上的矿石原料需要依靠进口,并且钢材消费市场主要在东部地区,“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产能地区布局将会有大的调整,“加快沿海、沿江适度、内陆转移”,将是钢铁产业布局调整的主要方向。在具体的政策举措上,宝钢的湛江钢铁基地项目、武钢的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和山东钢铁集团的日照钢铁基地项目等几个大型钢铁项目有望在2012年前后开始立项建设,宁波、营口鲅鱼圈、唐山曹妃甸二期建设也有望在“十二五”期间立项建设,部分布局人口密度大的省会城市的钢铁企业将被整体搬迁。预计到2015年,沿海地区的钢铁产能将达到2亿吨以上,占钢铁总产能的比重将上升到25%以上。
二、节能减排的政策力度将继续强化
“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的吨钢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取得了较大的改善,但其能源消耗仍占全国总能耗的15%,主要污染物排放在全国39个工业行业中仍位居“三甲”,“十二五”期间,钢铁工业仍将是我国推进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在继续提高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用新水、吨钢烟粉尘排放、吨钢二氧化碳排放等约束性指标的同时,很可能将氨氮和氮氧化物也作为污染物约束性指标,对排放量进行总量控制。预计钢铁行业具体减控指标为:氨氮排放总量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均比2010年减少10%。此外,“十二五”期间,国家还将开征环境保护税,将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等进行费改税,并提高标准,备受关注的碳税也将在“十二五”末期推出。钢铁产业节能减排政策约束的强度将大大增加。
三、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将会提高,淘汰方式将会有所变化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产能总量已经超过了7亿吨,其中落后产能2.5亿吨左右。如何尽快淘汰这些落后产能将是“十二五”时期钢铁产业政策的重要目标。从“十一五”淘汰落后产能的实践看,以行政手段为主、全国一刀切的产能淘汰方式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十二五”时期政策将会有所调整。落后产能淘汰的财政奖励和补偿力度将会加大,补偿标准将会有较大幅度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将会提高。预计到2015年,钢铁行业将淘汰5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和4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全国累计将淘汰1.5亿吨左右的落后钢铁产能。地区差别将会有所体现,东部沿海地区淘汰标准将会较中西部地区提高。四是淘汰落后的落脚点是调结构,而不是仅仅着重于“总量”。
四、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争取技术突破仍将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加以突出
“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仍将把加快钢铁工业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增强核心技术的突破能力作为钢铁工业实现由大到强蜕变的重要突破口。从技术创新方向看,“十二五”时期政府仍将重点支持以下三个领域的自主创新: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开发,特别是国内市场需求量增长较快但主要依靠进口的高端产品的研发,如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动车组车箱用高强度、高韧性钢板的开发,含氧量15ppm以下、寿命长、噪音低的高档齿轮钢开发,特殊性能稀土钢开发等;节能减排工艺技术推广应用及节能减排的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具有前瞻性、预见性的重大工艺技术研究,如非高炉炼铁技术等钢铁前沿技术的自主研发等。从政策支持力度看,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国家对钢铁工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将继续加大,预计“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钢铁工业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专项资金等专项资金的总盘子将达到200亿元以上,比“十一五”期间翻一番。
五、鼓励企业加快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产业仍将把促进钢铁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预计未来仍将着力推进行业整合,并将加大对兼并重组的政策扶持力度,有利于促进兼并重组的新政策举措未来5年将相继推出。如,进行清理限制跨地区兼并重组的规定,理顺地区间利益分配关系;支持优势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鼓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继续推动本地区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对国有钢铁企业年度和任期考核目标进行适度调整;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中央企业兼并重组。按照产业规划,到2015年钢铁工业要形成3—5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6—7家具有较强实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要提高到60%以上。
六、加强产业链建设,确保产业安全高效
所谓产业链建设,实质上就是钢铁产业与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整合建设。“十二五”期间,钢铁工业加强产业链建设将包括上述两个方面。对上游资源而言,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加快全球优化布局,加快建设长期稳定的海外铁矿、焦煤、锰矿、铬矿等资源基地,形成多元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的资源战略保障供应体系,确保海外权益资源供应量达到进口量的50%以上。同时要加快与进口资源相对应的海运保障体系,确保海运的及时畅通和高效的海运竞争力。“十二五”时期,钢铁企业“走出去”开发国外矿产资源和去海外创办钢铁生产厂有望在信贷、外汇、财税等方面获得国家更大程度的支持,各种旨在鼓励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的专项风险投资基金有望获得政策放行。对下游用户而言,产业链建设的方向是积极与用户建立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鼓励钢铁企业与下游用户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建立长期稳定、荣辱与共的市场共同体的产业链体系。
(周维富,1967年生,湖南隆回人,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工业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