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授权体系是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保证。由于授权概念不清,情况不明等原因,许多企业在授权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缺陷。本文将企业内部授权方面的缺陷进行了归纳,分析了具体成因,提出了改进措施,并通过应用实例,进一步说明了内部控制授权的实际应用方法。
关键词:内部控制授权
一、企业内部控制授权常见缺陷
良好的授权体系是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保证。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授权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归纳起来主要有:
首先,纵向授权不清。表现为一是层级授权不清。股东(或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一级机构、二级机构以及更基层机构之间的授权混淆,上级越俎代庖、下级越级行事成为企业的一种普遍现象。二是个人权力与集体权力不清。应当由集体决策的事情,经常变成了最高长官的个人行为;而应当有个人行使权力并承担相应责任的事情,却往往被提交给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去讨论。
其次,横向授权不清。表现为一是不同业务板块、不同类型单位的授权不清。由于行业特点不同或部门的业务性质不同,在授权上应区别对待。但是,企业往往盲目强调整齐划一或图省事,在授权时却忽略了这些差异。二是执行部门、责任部门、会签部门和复核岗位授权不清。执行部门指具体办理单位,责任部门指归口管理部门,会签部门和复核岗位指不相容的部门或岗位。企业在实际授权时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其间的差别。
第三,综合性授权不清。表现为一是权力行为特征不清,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决定权、审批权、处置权,建议权、拟定权等具有不同行为特征的权力经常会出现缺失、混淆、合并、放弃或架空等情况。二是定性授权与定量授权不清。由于企业业务或事项的具体情况非常复杂,有些授权指标可以定量,有些却不可以定量,即使在定量指标授权中,有时也需要从定性上去考量。如:对公务消费的审批,虽然报销的金额没有超出某层领导的审批权限,但是,从定性角度考量却可能不符合“必要、够用”的原则。三是常规授权与特殊授权不清。常规授权是指一般正常情况下的授权,而特殊授权则是指出现紧急事项或某种非正常情况下的授权。企业却经常出现将特殊授权常规化和领导对于一般授权事项仍要逐笔审批的现象。
二、企业内部控制授权的改进措施
首先,明确授权原则,坚持层级授权。一是明确授权责任。执行部门负直接责任,会签、会审部门和复核岗位负监督或检查责任,归口管理部门负管理责任,主管领导负领导责任,企业第一责任人负主要领导责任。只有责任明确,才能引起大家对权力的敬畏。二是层级授权。企业授权必须是“金字塔”模式,从最高层开始,逐级向下授权,而且只能是向下一级授权,不能越级授权。在用权上也必须遵从这一原则,上级不能越级“发号施令”或越级审批事项;下级可以越级申诉或举报直接上级,而不能越级请示、汇报。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下级部门和领导者的权威,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保证企业内部的和谐和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
其次,界定权利界限,明确权利行为。一是明确划分个人权力与集体权力的界限。坚持“三重一大”原则,即:“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