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回落,向2003年以来的趋势回归。从行业看,受益于投资刺激计划,交通运输、电力、水利和教育等国有经济较集中的行业投资规模2009年上了一个大台阶,2010年投资增长已出现大幅回落,2011年难以再提高。我们认为,从投资增长的行业构成看,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动力将主要来自于民间经济比重较大的制造业出口部门、房地产部门和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水利和教育之外的)。数据表明,2010年民间自发投资显著复苏,但是复苏基础并不十分稳固。另外,加入WTO后,我国民间投资的增长,主要来自制造业出口部门和房地产部门,而这两个部门难以在2011年再现前几年的高增长。本文通过对制造业出口部门、房地产部门和服务业投资增长的判断来估计总体投资增长。
一、制造业投资增长估计
由于要素市场改革滞后,中国商品低成本优势尚能维持一段时间,加上生产率和商品质量提高,未来中国在全球出口中市场份额还会进一步提高。但是,在发达国家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国际贸易摩擦及贸易壁垒增加,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下,出口高增长显然不现实,因而制造业出口部门的投资高增长将难以再现。
由于目前制造业产能已很大,近期加速扩张动力不足,估计2011年制造业投资实际增速将继续下降,与2008年水平相当,在20%左右,名义增速在24.4%左右①(见图1)。
二、服务业投资增长估计
服务业投资实际增速2005—2008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9年投资增速大幅上升,2010年大幅下降,甚至低于2008年水平(见图2)。乐观估计2011年投资实际增速与2010年相当,为15%,名义增速在19%左右。
三、房地产业投资增长估计
受国家日趋严厉的调控政策和部分城市开征房地产税的影响,购房需求将受到抑制,这将对房地产投资增长产生很大压力。此外,1998年以来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业投资增速变动轨迹显示,增速连续两年上升后将出现一次下降。综合考虑上述两方面因素,估计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有明显回落,房地产业投资增速也将出现向下调整。尽管中央政府宣布大幅增加保障性住房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商品房地产投资的回落,但受地方政府投融资能力约束,抵消程度有待进一步观察。
重庆和上海试点开征的房地产税,具有重构房地产市场制度的作用和意义,其对房地产市场和投资的影响尚待观察和验证,但无疑会促使人们在新的制度基础上进行房地产的估值和定价。基于制度变革效应的不确定性,2011年房地产业投资增长,我们设想了高、中、低三种情景:一是2011年房地产投资名义增速30%,实际增速在25.5%左右,依然保持高增长的态势,但略低于2010年(实际28.8%,名义33.5%),实际增速比2009年高2.5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投资名义增速25%,实际增速在21%左右,低于2009年,但高于2008年5个百分点左右。三是房地产投资增长20%,实际增速在15.8%左右,基本与2008年持平。
四、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展望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依据房地产投资的三种预设情景,可推算出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三种情景②。情景1:名义增速22.5%,实际增速18.2%;情景2:名义增速21.3%,实际增速17.1%;情景3:名义增速20.1%,实际增速15.9%。(见图3)。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对应房地产投资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三种情景,2011年GDP增长亦有高、中、低三种情景,分别为9.3%、9.7%和10%。具体结果见表1。三种情景中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见表2。
五、相关政策建议
(一)重视推进资本市场加快发展
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促使资本市场投资收益合理化,化解因资本市场发展不足而造成的投资标的物贫乏,避免因担心房价过快上涨和资产泡沫积聚而过分依赖行政干预,损害市场效率和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情况发生。
比较1998—2008年上证指数、住宅价格变动情况后发现,取消福利分房制度以来,房地产市场价格一直呈现快速上升态势,只有2008年在遭受百年一遇金融危机冲击下,才出现了小幅下降(见图4),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者每年都在获得可观的正收益。与房地产市场不同,股票市场投资的收益与其承担的风险却很不对称,即使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期,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也在经历着平均收益为负的困境,最典型的是2001—2005年(见图4)。在资产市场发展极度不平衡的情况下,选择能够获得相对稳定回报的房地产市场投资是理性的行为。当然,个体的理性选择加总后却推动了房价的持续上涨和房地产的泡沫累积。因此,仅靠行政手段堵,很难减轻房地产市场的投资热度,应通过加快加强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强化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和外部约束机制,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增强股市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使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与其承担的风险相匹配,并通过金融创新开发多样化的投资工具,才能有效纾解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
(二)以改革促民营投资激励政策的贯彻落实
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在改善民间投资的发展环境,破除行业垄断,扩大民营投资准入范围,降低准入门槛,调动民营投资的积极性,发挥民营投资的效率优势,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但从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的实施效果看,至今已有6年的时间,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不仅在公共服务领域居于绝对主导地位,而且仍在建筑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竞争性领域处于主导地位(见表3)。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相关行业的改革不到位。因此,建议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将2010年出台的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新政策落实到实处,真正起到促进民营投资发展的作用。
注:
①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估计与2010年持平,为103.6。
②上述分析的数据基础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因此,我们先估计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然后再将其调整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近年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差距逐渐缩小,2010年仅为0.65个百分点,2011年按此差数,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调整为全社会投资增速。
(杨萍,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所研究员。岳国强,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