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建设“两型”社会而努力

2011-12-29 00:00:00本刊评论员
中国经贸导刊 2011年9期


  不久前,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将“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篇,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要实现能耗强度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的约束性目标,提出了资源产出率提高1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80%的具体目标。这是“十二五”时期面临发展新阶段、新特征提出的科学发展的新要求。
  回顾“十一五”,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保证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的完成。2010年与2005年相比,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9.1%,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4.29%,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12.45%。既往5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工作,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扭转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大幅上升的势头,促进了重点行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了技术进步,使环境质量得以改善,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十一五”已有成就基础上,做好全年的160bb3e439707bf809ff1c396fb0ec3ffef0060e40e34ec030c23ea33f304ec2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对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至关重要。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了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系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议提出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与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把落实责任、加强法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和重点工程、加强监督管理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会议还明确了今年要重点做好的六项重点工作:一是做好综合协调,加强节能减排的宏观指导;二是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务求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三是要加快示范推广,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四是增强污染防治能力,确保实现减排目标;五是用好中央投资,强化项目管理;六是要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紧紧抓住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宏观性的重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做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回顾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对“十二五”工作开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坚持科学发展是做好环资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坚持多措并举是做好环资工作的基本途径;坚持多管齐下是做好环资工作的基本手段;坚持示范引导是做好环资工作的基本方法;坚持机制创新是做好环资工作的内在动力;坚持全民动员是做好环资工作的社会基础。
  做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力以赴地做好开局之年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为确保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实现,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