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分析

2011-12-29 00:00:00祈京梅
中国经贸导刊 2011年13期


  本文拟采用统计和计量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短期和中长期物价上涨对城镇居民五等份收入群体的弹性影响,并据此测算三种物价上涨方案下,对五等份收入群体人均消费支出的不同影响。
  一、由于消费结构不同,当前物价上涨对中低收入者的影响大于高收入者
  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八大类商品构成,不同收入群体消费结构不尽相同,因而由于各类商品价格涨幅不同,对不同收入者消费性支出总量的影响迥然不同。今年1—5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2%,分八大类结构看,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和杂项商品与服务八大类商品价格分别上涨11.2%、0.8%、6.3%、1.8%、3.1%、0.2%、0.6%和4.5%。当前的价格上涨会对居民消费性支出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假定今年全年八大类商品保持1—5月的价格涨幅,假定今年各收入群体保持2010年的消费结构不变,而且短期内收入和其他因素对消费支出的影响较为平稳,可以利用2010年城镇居民五等份收入户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基数水平,依据今年前5月八大类商品价格涨幅,计算出仅仅由于价格上涨导致2011年五等分收入户人均性消费支出的变化程度(见表1)。
  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八大类商品价格上涨,五等份收入户的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绝对量看,中低收入者增加额小于高收入者增加额。但从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幅度看,中低收入者增长幅度高于高收入者。低收入者增长幅度最高,为6.4%;中低收入者、中等收入者和中高收入者增长幅度分别为6.0%、5.7%和5.4%;高收入者增长幅度最低,为4.8%。这意味着,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2%的水平下,低收入者物价上涨6.4%,高出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三档中等收入者物价分别上涨6.0%、5.7%和5.4%,分别高出平均水平0.8、0.5和0.2个百分点;高收入者物价上涨4.8%,涨幅低于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由此说明,当前的物价上涨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大于高收入群体,主要是因为中低收入群体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较大,而目前食品价格涨幅较大,导致低收入群体消费支出明显增加。
  二、历史数据回归表明,物价与消费的弹性系数呈现由低收入向高收入递减的趋势
  从短期数据看,物价上涨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大于高收入群体,那么长期历史数据物价、消费和收入群体之间呈现怎样的关系?本文拟通过最小二乘法模拟回归,分别建立五等份收入户人均消费支出、人均收入和物价的回归方程,以揭示其内在关联性。
  (一)周期选定
  选定1992—2010年的数据进行回归。这一时期我国物价变动经历了高涨期(1993—1997年)、低谷期(1998—2002年)和再度高涨期(2003—2010年)这样一个完整的周期变动,回归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性较强。
  (二)指标选定
  选择城镇居民五等份收入户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速度(XF1,XF2,XF3,XF4,XF5)作为因变量,选择居民消费价格涨幅(CPI),城镇居民五等份收入户人均收入增长速度(SR1,SR2,SR3,SR4,SR5)作为自变量。选定D1994和D2002两个虚拟变量,由于1994年和2002年部分收入群体的数据出现异常波动,故予以处理。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的因素,还包括银行存、贷款利率,证券指数等等,我们在研究中也予以尝试,但效果不好,在此不作考虑。
  (三)方程回归结果
  方程一:
  XF1=0.82*CPI+0.22*SR1-19.2
  *D2002+4.6
  (4.6) (1.7)
  R2=0.94DW=1.49
  该方程反映低收入户人均消费、收入和物价的弹性关系,回归方程通过检验值。它表明居民消费物价每上涨1%,带动低收入户人均消费增长0.82%。物价变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最大,位居首位。
  方程二:
  XF2=0.73*CPI+0.30*SR2+0.91
  *D1994-3.30*D2002+4.2
  (3.0)(1.6)
  R2=0.93DW=1.57
  该方程反映中低收入户人均消费、收入和物价的弹性关系,回归方程通过检验值。它表明居民消费物价每上涨1%,带动中低收入户人均消费增长0.73%。物价变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较大,仅次于低收入户,位居第二位。
  方程三:
  XF3=0.69*CPI+0.27*SR3+5.06
   *D1994+0.72*D2002+4.8
  (2.6)(1.2)
  R2=0.93DW=1.42
  该方程反映中等收入户人均消费、收入和物价的弹性关系,回归系数通过检验值。它表明居民消费物价每上涨1%,带动中等收入户人均消费增长0.69%。物价变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小于低收入户和中低收入户,位居第三位。
  方程四:
  XF4=0.67*CPI+0.31*SR4+2.91
   *D1994+5.2
   (2.1)(1.2 )
  R2=0.87 DW=2.2
  该方程反映中高收入户人均消费、收入和物价的弹性关系,回归系数通过检验值。它表明居民消费物价每上涨1%,带动中高收入户人均消费增长0.67%。物价变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较小,位居第四位。
  方程五:
  XF5=0.40*CPI+0.50*SR5+5.21
  *D1994+14.7*D2002+3.4
  (2.2) (3.5)
  R2=0.93 DW=2.1
  该方程反映高收入户人均消费、收入和物价的弹性关系,回归系数通过检验值。它表明居民消费物价每上涨1%,带动高收入户人均消费增长0.40%。物价变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最小,位居末位。
  回归结果说明:长期历史数据消费和物价的变动关系与短期数据变动趋势相一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物价上涨对人均消费支出的弹性影响呈现递减趋势。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消费支出的影响最大,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影响居中,对高收入群体的影响最小。
  三、不同价格上涨方案下,五等份收入户消费支出的测算
  今年我国居民消费物价的调控目标是4%,从目前物价走势看,输入型通胀有增无减、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以及充裕的货币供应量等因素均对物价上涨构成较强的推动力,决定物价波动的变数始终存在,因此物价调控的任务十分艰巨,全年物价涨幅有可能超过4%。我们将今年CPI涨幅设定为4%、5%两个方案。根据不同收入群体历史数据回归的弹性系数,以2010年五等份收入户人均消费性支出为基数,比较计算两种价格上涨方案下,2011年五等份收入户人均消费性支出受到的不同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
  (一)物价上涨对五等份收入户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分析
  假如今年物价调控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居民消费物价控制在4%,那么物价上涨对各收入群体消费的影响普遍较小,但对不同收入群体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低收入户物价与消费的弹性关系为1∶0.82,物价上涨4%,将使低收入户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增长3.28%,消费性支出年增加210.2元,月均增加支出17.5元,占月均收入的2.78%。
  
  中低收入户物价与消费的弹性关系为1∶0.73,物价上涨4%,将使中低收入户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增长2.92%,消费性支出年增加281.8元,月均增加支出23.5元,占月均收入的1.96%。
  中等收入户物价与消费的弹性关系为1∶0.69,物价上涨4%,将使中等收入户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增长2.76%,消费性支出年增加348.0元,月均增加支出29.0元,占月均收入的1.61%。
  中高收入户物价与消费的弹性关系为1∶0.67,物价上涨4%,将使中高收入户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增长2.68%,消费性支出年增加432.6元,月均增加支出36.0元,占月均收入的1.44%。
  高收入户物价与消费的弹性关系为1∶0.40,物价上涨4%,将使高收入户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增长1.60%,消费性支出年增加421.4元,月均增加支出35.1元,占月均收入的0.88%。
  假如今年我国粮食等农产品由于自然灾害收成不佳,复杂国际局势加大输入型通胀对我国物价的传导影响,资源价格改革进一步加大控制物价的难度,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较为强烈,那么今年4%的物价调控目标将无法实现,如果全年居民消费物价涨幅达到5%,对各收入群体消费支出的影响参见表2。
  (二)几点结论
  第一,物价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人均消费性支出增幅的影响,低收入户最高,中等收入户次之,高收入户最低。第二,物价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人均消费性支出绝对量的影响,中高收入户最大,高收入户次之,低收入户最小。第三,物价上涨导致的消费新增量占月均收入的比重,低收入户最高,中等收入户次之,高收入户最低。总体判断,无论从当前居民消费结构来分析,还是从物价、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的相关性变动趋势来分析,物价上涨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均大于对高收入群体的影响,而且物价涨幅越高,对中低收入群体的不利影响越大。
  四、政策建议
  (一)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和供给的稳定机制
  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带动价格上涨的龙头,而低收入群体受物价影响较大也缘于食品消费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我国一定要把稳定和保护农副产品的耕种放在首要位置,通过扩大耕种面积、减小种植成本和增加务农补贴等方式,确保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丰收和稳定供给。此外,要增强不同省市之间农副产品的余缺调剂,加大个别农副产品人为炒作的打击力度,以充裕的供给确保农副产品价格水平的稳定。
  (二)对低收入群体物价补贴的措施应制度化、规范化和多样化
  目前我国对低收入群体的物价补贴基本是一事一议,短期行为较强,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应出台物价补贴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文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不打折扣地执行。一是制定物价上涨的底线,确定物价涨幅和补贴发放的联动机制。二是明确物价补贴群体的收入等级,并按上年居民收入水平变化自动调整。三是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应多样化,可根据需要,采取货币补贴、实物补贴和消费券补贴等多种形式。
  (三)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支付能力
  一是不断提高社会失业和低保人员的补贴标准,把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目标确立低收入群体收入“倍增计划”。二是逐渐建立以家庭为单位和人均实际负担为参照的个税综合征收制度,逐渐由分类所得税模式改变为综合所得税征收模式,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税负,增加消费支付能力。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