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今年5月30日,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为主题,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29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处理好市场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引导推动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从国际发展形势来看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在今后一个时期,抢占国际经济制高点的客观需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很多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不断涌现,孕育和催生着很多影响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突破。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一方面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各国实施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和经济转型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同时也提供了动力和契机。从客观上来看,这几年各主要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采取规模和力度空前的经济措施,而且相当一部分是加速发展的一些新兴产业。从新能源产业来看,2010年,全球的风力发电装机一年达到3600万千瓦,比上年增加了23%,到去年末接近2亿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增加速度更快,增长11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8%,总量达到360万千瓦。一些重要的国家提出了新的战略,今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国情咨文,主题叫“赢得未来”。根据奥巴马的国情咨文,2月份白宫发布了创新战略,主要包括三项内容,第一,提出了要加大对创新基础的投资,包括研发占GDP的比重,到2020年达到3%,要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要建造包括先进信息技术系统在内、适应21世纪、保持美国领先地位的创新基础设施。第二,强调要促进以市场为基础的创新,包括像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完善美国的专利审批制度等内容。第三,明确提出要在生物和纳米技术、清洁能源、空间技术、医疗技术和教育技术五大优势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今年初,欧盟在经济复苏计划中强调要更加重视绿化的创新和投资。近期,欧盟理事会也批准了欧盟面向2020年的科研与创新战略。主题是“创新型联盟战略”。欧委会根据这个战略提出了具体措施:要加大研发与创新的投入,打造教育、科研和创新的知识金三角;要实现智能、可持续和包容性的增长。欧盟的重点措施与美国有相像之处,比如提出未来10年研发占GDP比重要提高到3%,在产业上向能源、数字化、医药倾斜,要发展智能电网、风能、太阳能,同时将纳米、纳米电子与半导体、光电、生物材料作为五大技术予以支持。可以看到新兴产业下一步将使全球的经济发展和竞争格局发生很深刻的变化。因此,中国面临这样一个大的环境,必须加快部署和积极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从国内发展转型需要看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国GDP年均增长9.9%,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过日本,出口居世界第一,进口世界第二。但是应该清醒的看到,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进一步凸显。2010年中国消耗的钢材大约8亿吨,水泥18.8亿吨、煤炭34亿吨,三项大体占世界消费总量的一半。当然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要部分。我国整个能源消费去年占全世界的20%,第一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但是2010年我国的总产出占世界GDP的9.5%。
我国高强度的资源能源消费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比如34亿吨的煤炭消费,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最大的国家。在工业化的快速进程中,我国水污染问题、工业的点源污染问题、农业的面源污染问题,城镇化快速进程中的垃圾围城问题都非常突出。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较好推动我国传统产业升级,在更高起点上构建中国现代产业体系,同时也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有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走上一个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二、我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
(一)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快速推进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我国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近几年,中国的科技投入年均增幅都超过20%,2010年我国整个研发投入总量已经接近7000亿人民币,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规模跻身世界前列,特别是在电子信息制造业上,去年生产了大约10亿部手机、2.5亿台台式和笔记本电脑,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销售收入达到63500亿元人民币,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再如这几年建成了390家具有先进水平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1家国家工程实验室和22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国家在行业的骨干企业,认定了72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各省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超过5000家。同时,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快速推进,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快速发展,2009年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增加值达到15400亿元,已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0%,而国家级高新区的面积不到全国的万分之一。2010年国务院又批准了13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升级,到2010年末已经达到70个。
(二)部分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并在局部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近年来,一些新兴产业取得了积极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基础。2010年全球风电装机增加36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电池增加1100万千瓦,我国在风电装机的容量和太阳能光伏电池组的生产能力均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我国的新增风电装机的容量1500万千瓦,占当年世界新增装机总量的42%;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组超过700万千瓦,占全球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组总量的60%。我国在生物、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过去5年的增速都超过20%,一些核心关键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创新药物上,比如以抗肿瘤新药等为代表的创新药物,都获得了生产许可。第三代移动通信方面,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已经商业化应用,到2010年底中国的3G用户中,TDSCDMA的用户总数达到44%。在下一代互联网方面,早在2004年国家发改委联合科技部、有关高校、有关部门投入20亿建了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经过6年努力,目前世界普遍认为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在规模上世界最大,而且突破了很多关键技术。我国的高速铁路的工程装备和技术水平,在6年时间里跃居世界前列。
(三)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正在形成
国家这几年先后批准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和上海张江3个高技术区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批准的深圳、湖南长—株—潭、西安等国家级高技术综合产业基地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产业基础和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2009、2010年,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与北京、上海、湖南等7个省市的发改委联合推动设立了支持具有各地优势特色新兴产业领域发展的创业投资基金。第一批7个省市支持了20只创业基金,重点也是支持这些新兴产业,两年实践效果明显。
(四)一批骨干企业在快速成长
伴随着新技术的突破,新兴产业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批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比较强的骨干企业,在信息产业方面,有华为、中兴、腾讯、阿里巴巴等。华为2010年的销售收入达到1850亿元,在全球的通信设备制造公司排第二位,仅次于瑞典的爱立信。华为拥有的专利数量在全球所有公司中,仅次于日本的松下公司居第二位。在新能源领域,无锡尚德太阳能光伏很有特色,在风力发电方面,保定英利、华润风电、金风科技水平都比较高。
(五)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和中长期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或者非化石能源在全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2010年比例是8.3%,“十二五”规划作为一项约束性指标,明确提出要提高到11.4%;到2020年要再提高到15%。初步测算,在今后10年,中国新增的发电装机至少要1.5亿千瓦,“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新增风电装机7000万千瓦,为企业创造了非常大的空间。太阳能光伏发电,今后10年至少要增加2000万千瓦以上。
三、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现行体制机制不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1、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我国强调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研的主体是科研单位、高校,但技术创新主体必须是企业。2009年,我国的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是在制造业、工业,一产和服务业也有很多,但相对来讲集中是在工业。中国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支出仅占销售收入的0.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4%的比例,而且有80%的中型或者小型企业没有什么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我国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科技和经济脱节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我国技术创新成果转移的机制还不完善,缺乏股权激励的手段,不利于调动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目前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为25%,发达国家已达到60%。
2、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的资本市场不完善
比如创业投资、场外交易不发达,融资体系不健全。初步统计,截止到去年末,中国创业投资管理的资金总量是220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1%,增速还是比较快。管理2200亿元资金不算小,但这是一个累计存量,与我国上百万中小企业的创新需求相比远远不够,与我国传统行业的投资相比更是小得多。去年冶金化工行业一年的投资都在7000亿元左右,房地产每年投资都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22—24%。27万亿元的投资中,房地产占了将近7万亿元,连住宿餐饮业投资都达到3000亿元。
3、我国在部分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比如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价格形成机制方面,在电力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方面,在现代推进的电信网、互联网和光电网三网融合行政管理体制方面都还有很多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
4、我国确实存在着条块分割、缺乏高效的协调机制
如相关的政策和资源没有能够高效地形成合力。
(二)产业核心技术掌握得少,发展受制于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核心是关键技术的竞争。虽然我国在一些领域有一定的基础,但总体看,中国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相当一部分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比如,风电制造能力和装机容量居世界前列,但大型风机的数控系统基本都是依靠外国技术。
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很大,但大型重要装备的关键核心部件和控制技术严重依赖进口。2010年我国生产数控机床23.6万台,比上年增加62%,数量雄踞世界第一,但中高档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80%靠进口,重要功能部件95%依靠进口,国家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90%依靠进口。
(三)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有待加强
近年来,我国相继实施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十城千辆”、“百城万盏”、下一代互联网示范网等新技术应用示范和培育市场的措施,对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拉动作用。但市场培育力度还不够,相关技术标准制定滞后,有关价格和税收政策不配套,在一些领域还存在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情况,市场竞争秩序有待规范。
(四)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和要求的财税政策的扶持力度还不够,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还要进一步提高
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前期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需要强有力的、系统性的财税支持。“十一五”期间财政对科技研发投入虽然达到20%以上的快速增长,但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支出占全国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3.58%。2010年全部科技研发费占当年GDP比重是1.75%,是少数几个“十一五”规划没有完成的指标之一。政府采购、税收激励政策还没有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另外,财政支持的方式还需要改善。当前,地方财政、中央财政多渠道支持科技创新、科研,但存在着资金投入分散、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五)规划引导和统筹协调有待加强
当前,各地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很高,都希望抓住这一次重大发展机遇,实现本地经济的较快发展,提升在全国中的位次。但一些地方暴露出急于求成、发展重点不突出以及盲目建设等苗头性问题。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与目标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
国务院文件明确阐述: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根据中国的国情和产业基础,围绕发展的重大需求,现阶段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有四个方面、七个产业:一是有效缓解社会发展的瓶颈目标,着重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二是以加快推进社会经济信息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目标,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是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着力发展生物产业。四是以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
节能环保产业,要以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新型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装备。同时,也要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和再制造产业等环保产业的新业态。
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要建设宽带、三网融合和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在这个主线之下来促进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对云计算要进行研发和示范应用,同时要增强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高端软件等基础核心产业的发展能力;要更加重视信息增值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新业态的发展壮大,软硬兼顾。
生物产业,要以巩固基础研究,加速推进产业化,有序促进大规模应用为主线,包括大力发展重大疾病防治的创新药物,既包括生物药物,也包括现代中药以及化学创新药物。要加速发展新型生物医学的工程产品。要强化粮食作物、禽畜产品为主要对象的生物良种育种产业发展。促进绿色农用生物产品和海洋生物产品的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业,要优先发展先进航空装备、先进运输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同时要加快以卫星应用为核心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新能源产业,首先是要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新一代核能。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展市场,提高风电的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新材料产业,要发挥我国在稀土、超导、纳米这些方面的资源和科研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和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和装备。特别要重视推进大宗高端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应用。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行业升级转变的方向,要推动企业成立产业联盟系统化推进,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极和电子控制领域的关键技术,要通过突破加速形成知识产权。
(三)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思想
要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处理好四对关系。市场引导与政府推动,肯定是靠市场引导,但政府不能无所作为;自主创新与国际化发展,肯定要坚持自主创新,但必须是开放式的创新;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不能平铺力量,有重点但也要照顾全局;支撑当前与引领未来,突破新兴产业,但不能急功近利,未来一些产业还要坚持在科研上保持力度。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
目前按照三步走的思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业创新环境更加完善,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国际分工地位明显提高。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10年的约4%力争达到8%左右。
第二阶段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对整个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的作用大大增强,吸纳带动就业的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第三阶段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五、加快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任务
(一)把科技创新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主要针对核心关键技术掌握少、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
第一,要充分发挥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确定的重大专项以及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的重要作用,超前部署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中长期科技规划,其中确定了16个科技重大专项,相当一部分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16个科技重大专项当中,包括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芯片和基础软件),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大规模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的工艺,水污染治理,高档数控机床和重大技术装备。这些都是前沿科研的重大突破,又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第二,鼓励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化平台,而且形成一个产业链发展的工程化和系统集成的技术能力。
第三,促进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并且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去年12月国务院批准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1+6政策,主要是激励人才,给予股权激励、技术入股等,把知识能够转换为生产力,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第四,以规模化发展为目标,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创新环节,实施若干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形成突破口和发展优势。
第五,大力推进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转移,更大规模地支持实施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第六,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着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产业区域集聚,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发展,促进地区、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强化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引导良好的市场环境
市场需求是拉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力量,但政府要能够下大力气来建立健全市场规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使需求的潜力真正能够转化为拉动产业发展的现实动力,更好的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政府要考虑的:一是重点围绕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缓解环境资源的紧迫需求,组织实施绿色发展、信息惠民的若干重大应用示范工程。二是要重点加强新能源并网和储能以及通用航空等产业的市场应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插电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力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体。完全靠市场不行,要跟政府和城市规划结合起来。进一步支持企业在物联网、节能环保服务、新能源服务应用、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推广等领域发展很多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很多新业态它是服务性的,它也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标准体系的建设,当然也要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为各类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的企业环境和好的环境。
(三)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科技是没有国界的,物联网、云计算、3G或者4G,包括生物产业、转基因等,很多科技研发都是在发达国家先干起来的,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是基于全球科技前沿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而逐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是共同投资,联合开发,国际合作发展是必然选择。应从三个角度重视:一是要重视引智,充分利用全球的创新资源,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创造和分享国际创新成果。二是突出利用全球资本的重要性,多层次、多元化地有效利用国外资金。三是促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开拓国际市场,一方面是拓展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是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的合作与竞争,更有效的参与国际分工。
六、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政策措施
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要在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和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的同时,加大政府财税金融支持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力度,在一些关键核心领域,政府要有所作为,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积极的组织推动作用。主要是四个方面: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体制机制创新。
(一)财政政策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利用好现有资金渠道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要集中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政府要用有限的钱更好地引导创业投资的发展。
(二)税收政策
主要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从激励自主创新、引导消费的角度来研究流转税、所得税等环节的支持政策;要研究完善地方税政策,着眼于有效地调动企业和社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
(三)金融投资政策
一要扩大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的规模,建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进一步扶持和引导发展创业投资。二要加快完善创业板场外交易在内的资本市场,同时要加快建立场外交易市场及其与创业板的转板机制。三要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发行规模,积极探索发展一些新的债券品种。四要更好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一些新的信贷方式。
(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针对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要深化重点领域的改革,包括要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要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新能源配额制要实施好,要落实好新能源发电全额收购性保障制度,要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包括完善资源税费的调节机制,加快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任务,相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在全国上下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能够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占领制高点,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