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特征及政策建议

2011-12-29 00:00:00常兴华
中国经贸导刊 2011年16期


  一、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特点
  
  (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近几年开始放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城镇居民从改革初期的“吃—穿—用”为重心的消费模式,演变为目前的“吃—娱乐文教服务—穿—住—用—行”为重心的消费模式。如果将吃、穿、用、行视为基本消费的话,那么,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交通通讯和娱乐教育文化比重的快速上升则显示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良性变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镇居民总体消费结构变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城镇居民食品类消费、衣着类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的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其中,2006—2010年间,食品类消费、衣着类消费支出占比虽然在下降,但降幅开始趋缓。二是居民居住类消费、医疗保健类消费、交通通讯类消费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消费的支出比重都呈上升态势;而近几年来,交通通讯类消费呈迅速上升态势,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占比有所下降。三是城镇居民家具、家庭设备及服务类消费的支出比重先是有所徘徊,然后呈下降势头。总起来看,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有所放缓。
  (二)农村居民生存性消费模式特点开始发生变化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收入的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特征主要是:物质消费支出基本稳定,服务性消费支出比例持续上升;食品支出比例逐步下降,衣着支出比例相对稳定,居住支出比例不断上升,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一个阶段性高点后,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速度开始逐渐放慢;用品支出比例较为稳定,农村传统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在这一时期接近饱和。进入21世纪后,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逐步进入成熟阶段,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开始从温饱型阶段向小康型阶段迈进。近几年来,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呈现了新的变化特征。从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看出,农村居民生存性消费模式特点开始发生变化,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000年为49.1%,2005年降至45.5%,2010年进一步降至41.1%。事实上,2009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已降到40.96%,2010年又有所上升了。还必须看到的是,2003—2010年,农村居民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持续下降,近几年交通通讯等支出变化也不大,说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还有很大空间。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分析
  
  结构变动度是用来考察平均每年消费结构的变动程度,主要反映消费支出结构变动速度的快慢。一般用期末各类消费占总消费额的百分比减去期初同类消费占总消费额的百分比,将相减之差的绝对值相加即获得一定时期的结构变动值。将结构变动值除以考察期年数即为平均每年结构变动度,即:
  结构变动度=Σ│Xi1-Xi0│/年数
  根据计算,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变动总体上表现为速度先下降、后缓慢加速、而后再放缓的特征。1981—1985年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为每年2.95个百分点,1985—1990年间为每年1.54个百分点,1990—1995年间为每年2.14个百分点,1995—2000年间上升到5.7个百分点, 2000—2005年间放缓到4.0个百分点,2005—2010年,则急剧放缓到1.66个百分点。说明近几年来,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总体上变动不大。
  在结构变动度确定的条件下,城镇居民各项消费支出比重变动对总结构变动的贡献不同。某项消费支出比重的贡献越大,表明其消费支出比重越不稳定。相反,某项消费支出比重的贡献较小,表明其消费支出与总消费支出水平的变动相对同步,总消费水平上升,也必然带动其消费水平相应提高。
  进一步分析城镇居民各项消费支出的贡献率。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食品比重的变化对消费支出结构变动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而进入21世纪后,食品比重的影响大为减弱,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和家庭用品及服务变化的影响大为增强;衣着类相对稳定;而近几年来,城镇居民医疗保健、娱乐教育文化及居住的贡献率大幅上升。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在2000年以前呈现不断加快的趋势,2000年后则开始下降。根据相关测算,1985—1990年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为每年1.42个百分点,1990—1995年间为每年1.81个百分点;我们对1995年以来的情况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是:1995—2000年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为每年4.9个百分点,2000—2005年有所下降,结构变动度为每年4个百分点,2005—2010年进一步下降,年均3.5个百分点。表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呈逐步放缓态势。
  进一步分析农村居民各项消费支出的贡献率。与城镇居民不同的是,1995年到现在,食品比重的变化对消费支出结构变动一直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进入21世纪后,食品比重的影响开始减弱,但贡献率仍然较大。近几年来,交通通讯、医疗保健和居住的影响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他各项消费支出的影响相对稳定。
  
  
  
  
  三、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4000美元,比照国际经验,我国总体上处于消费加速转型阶段,居民消费正由原有的简单数量增长演变为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并行,消费结构应快速向更高层次转化。从近几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看,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相对缓慢,而这也制约了内需的扩大和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一)扭转分配结构中居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的趋势,提升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水平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扩大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有效举措。因此,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一是规范政府收入体系。目前的工作重点,可着重考虑完善政府税收结构,并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等民生投入。根据现有税收结构的特点,应适当降低生产税比重而提高收入税比重。给予企业生产税方面适度的税收减免可以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居民个人所得税而言,要继续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落实财产申报制度,加大对偷漏税行为惩处力度。对企业所得税而言,可以考虑对部分垄断行业超额利润征收高额所得税。在完善政府税收结构的同时,还要增加社会保障等民生投入,加大对低收入者的扶持力度。提高国家贫困线和从业人员最低工资水平,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基层专款专用的监督力度。二是扩展居民收入来源,健全再分配调节功能。要多途径扩展居民收入来源,从调整产业结构角度着手缓解居民劳动报酬下降的趋势。要逐步建立市场决定、微观主体决策为基础,国家有效调控的新型企业分配机制,形成劳动者、经营者、所有者相互制衡基础上的多样化的报酬方式。要继续保持目前阶段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势头,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继续扩大农村非农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尤其中西部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创业、就业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再分配机制,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尤其要加强对农村和落后地区的财政补贴和转移性支付力度,提高总财政支出中用于农村和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比例,缩小城乡居民支付受益度的剪刀差。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
  扩大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必须建立在包括住房、医疗、教育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机制相对完备的基础之上,否则,难以形成提高家庭和个人消费意愿,带动国内需求增长的局面。今后,要尽快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根据经济增长情况,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即期消费。当前时期,要着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补贴力度,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拓展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
  目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还不到城镇居民的1/3,消费结构也有较大差异,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大低于城市居民,住房质量和环境也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
  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和完善农村消费增长机制。完善农村流通渠道和网络,开发适销产品,调整供应结构。进一步加强农村消费市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消费环境建设,要科学规划和构建现代农村消费品市场体系,降低农村商品物流配送成本,推动连锁经营和现代流通模式向农村延伸,努力促进农村消费城市化。同时,要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家电下乡、建材下乡、支持农民自建住房政策,扩大下乡消费品品种,提高补助上限,进一步加强农民消费性补贴。
  农村家庭购买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相对过高是现阶段城乡消费结构差异,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倒挂”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切实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