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内外贸体制分割、缺乏内外贸一体化的跨国商贸集团是制约我国成为贸易强国的重要原因。归纳了内外贸体制分割的弊端和成因,介绍了日本和美国跨国商贸集团的特点和运作模式,提出结合本国实际,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由政府制定规范化的中国式跨国商贸集团标准,并辅以配套的政策支持,促进我国零售企业跨国商贸集团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内外贸一体化 跨国商贸集团 中国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内外贸易飞速发展。201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万多亿元,是1978年的100.7倍;货物进出口总额2万多亿美元,是1978年的144倍。我国虽然是一个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在国外流通企业大举进入我国市场抢摊设点的同时,我国的流通企业还未真正跨出国门。提高我国流通企业国际竞争力,迫切需要打破内、外贸分割的现状,构建内外贸一体化的跨国商贸集团。
一、内外贸体制分割的弊端
(一)形成市场障碍,降低市场效率
改革开放经过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但流通领域部门分割、条块分、地区封锁,内、外贸分割的现象依然存在。内外贸分割现象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内在要求背道而驰,必然导致市场萎缩,资源配置难以优化,市场运行成本提高,市场效率大大降低。只有打破封锁,把国内外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高流通企业的竞争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结合市场行情的变化选择投资于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这是企业自身的权利。对企业的这种选择政府部门不应人为地加以限制;企业选择自己做进出口还是寻求代理也是企业的自主权,其行为也毋需任何部门审批。内外贸分割及其对企业自主经营权的限制与管制,严重抑制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
(二)资源利用有限,抑制企业成长
发达国家一般都有几个或十几个跨国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如日本的九大综合商社、法国的家乐福、美国的沃尔玛等,其中沃尔玛以4082.14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位居世界零售企业榜首。这些流通企业所以能做大做强,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充分利用了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既搞内贸也搞外贸,有的流通企业既搞贸易又从事产品生产。
我国最大的生产资料经销商浙江物产集团2010年销售额仅1500亿人民币;被誉为连锁零售企业海外第一股的联华超市2009年实现销售仅约240.81亿元人民币。我国流通企业规模如此之小,与我国有13.4亿人口的经济大国地位极不相称,与世界贸易第2位的进出口大国的地位也不相称。长期以来存在的内、外贸分割体制,是抑制我国流通企业做大做强的主因。
二、内外贸体制分割的成因
(一)市场监管权力过于分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打破了内外贸管理体制分割的局面,大部分商品都已实现了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但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原有的经济运行机制固化了地方利益、行业利益、部门利益等各种经济利益格局,致使一些大宗商品内外贸管理权仍严重分割。如目前粮、棉、油、烟、药、盐等重要商品的流通管理仍然分散在工商、质监、农业、卫生等多个管理部门,人为地割断了市场的统一。
(二)内外贸一体化的法律滞后
相对外贸而言,我国国内贸易立法严重滞后,远远不能适应国内市场变化需要。虽然有关部门正在加快制定促进流通产业发展政策的步伐,如修改了《拍卖法》、《生猪定点屠宰条例》,出台了《反垄断法》、《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和《商业连锁经营管理条例》等,但现有的法律规章仍然难以满足内贸发展的需要。
(三)重生产、轻流通现象严重
在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中,重生产、轻流通的烙印根深蒂固,这种落后的理念目前仍然阻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在流通领域,重零售轻批发的现象同样阻碍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另外,未设立统一的管理各项商务服务业的专门机构也是造成我国内外贸分割的重要因素
三、构建中国式跨国商贸集团的对策
(一)国际上可借鉴的两种模式
1、日本式综合商社内外贸一体化流通模式
综合商社是一种以贸易为龙头的跨国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实行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经营,并且通过自身强大的国际营销体系开拓国际市场,带动本国商品以及资本和技术输出。日本综合商社国内销售额一般要占其总销售额的40—50%,三菱商社这一比例接近48%,形成了内外贸统一经营的特色。
日本综合商社进入国内商品流通的做法,是在发挥进出口优势的基础上采取四种主要方式:一是广泛从事进出口商品的国内批发业务。二是参与日本国内连锁商店和超级市场的投资以及少量从事其他国内零售业务。三是广泛参与国内的物流和配送业。四是建立生产和物流的联合体。
2、美国式国际化经营的商业连锁集团
随着跨国连锁商店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商品种类日益多样化,以经营内贸为主的商业企业建立全球化的采购和配货网络已经势在必行,从而也就使得连锁商业集团在更大程度上介入了进出口贸易活动,内贸和外贸在跨国连锁中得到有机结合。例如,沃尔玛在全球开设的连锁店超过7000家,分布在全球16个国家,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实现了全球采购全球销售。从沃尔玛的经营模式看,它的市场早已没有了国界限制,内外贸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连锁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成功,使零售跨国企业成为跨国企业中的重要成员。
(二)发展中国式跨国商贸集团的对策
1、以专业外贸企业为基础组建综合商社
综合商社是一种经济组织,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日本综合商社的经验,宜采用跨国企业集团作为综合商社这种经济组织的载体进行运作。在具体操作上应以贸易性企业为基础,联合生产性企业和金融性企业,完善其产业功能与金融功能,逐渐发展成具有基本功能的跨国商贸集团较为合适。这种形式又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以专业外贸企业为基础来形成;另一种是以内贸企业为基础来形成。考虑到综合商社的跨国经营特点,目前我国的跨国商贸集团应以专业外贸企业为基础组成。
2、发展和完善国内市场的贸易网络
中国式跨国商贸集团的发展离不开国内贸易这一赖以发展的基础,需要调整优化其贸易结构,在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的同时,建立起国内市场的贸易网络,发展国内贸易业务。从跨国商贸集团长远发展目标来看,还要求对其彻底放开国内市场,在国内市场上的经营业务不受准入权的限制。
3、 组建贸工联合体,发展实业企业
中国式跨国商贸集团是以贸易为主体的跨国企业组织,但在组建时必须使跨国商贸集团和产业集团密切结合起来,这是当代跨国商贸集团发展的趋势。实践证明,没有实业为基础的跨国商贸集团是没有生命力的。我国以专业外贸企业为基础组建起来的跨国商贸集团,更应走贸、工联合的道路,尤其要注意发展自己的实业基础。
4、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
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刚起步,对于跨国经营缺乏经验,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采取正确的对策。
一是在商务部设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目标和任务,确定国际化经营企业身份认证制度,确定对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投资的规模和渠道,并实行综合管理。
二是进入方式以合资经营为主。这种投资方式的好处在于,它适合进入不准许外商独资经营的国家和地区,而且可以使企业减少投入资金,尽量扩大投资规模;有利于弥补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经验的不足,消除进入的法律障碍;有利于吸收和利用合资方的其他资源。
三是区位选择起步阶段应集中在亚太经济发展较有市场潜力、与我国政治经济关系稳定的国家和地区。
四是加快相关经济立法,为国际化经营的零售企业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应加快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培养,推行人才本土化战略。
参考文献:
①于培伟. 关于内外贸一体化的再思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3)
②高耀松,张娟.内外贸融合:后危机时代的重大战略举措——“上海内外贸一体化研究”企业调研情况分析[J].科学发展,2009(12)
③谭祖谊. 内外贸一体化中的对外贸易政策调整[J].北方经贸,2009(6)
④吴希. 河南省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问题研究[J].商情,2010(21)
⑤孙元欣.内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