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洞首游掀开黔西旅游经济新篇章

2011-12-29 00:00:00王云岭
中国经贸导刊 2011年18期


  黔西县位于贵州省中西部偏北、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东邻修文县,以六广河为界;南接清镇市和织金县,以鸭池河为界;西连大方县,以支嘎阿鲁湖和西溪河为界;西北与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接壤;北和东北与大方县、金沙县毗邻。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秀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一枝花”的美誉。境内有罕见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百里杜鹃花区;属于旧石器时代并享有“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美誉的沙井观音洞;有吸引王阳明亲临并写下《象祠记》的九龙山象祠;有湖面达80余平方千米的支嘎阿鲁湖;风光秀丽的东风湖;贵州境内三大淡水湖群之一的柯家海子群;乌江源百里画廊等。
  黔西县少数民族汇聚,辖区内主要有苗族、白族、瑶族、布依族、基诺族、水族等多个民族。奇特的民族风情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共同构筑了不可复制的稀缺旅游资源。花开时节,繁花簇锦,争奇斗艳,漫山遍野,蔚为壮观,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成千上万的游客。旅游成了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也成为未来生态经济发展的后续支柱之一。
  2011年8月13日,素有“中国溶洞地理博物馆”之称的超大规模溶洞群“八仙洞”,经过两年的开发投建,正式完成第一阶段投资并在现场举行了盛大的“首游仪式”。国家旅游局综合管理司司长唐洪广、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常委、民革贵州省委副主委张树昭,省政府参事韦兴儒,贵阳市旅委主任刘阳光,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罗廷毅等领导应邀出席了首游式并参加了剪彩活动。同时也吸引了省内外10余家新闻媒体、30余家旅行社以及贵阳市旅游协会、香港国际商会联合体、浙江商会、温州商会、仓南县商会等单位前来参加,唐洪广司长在首游式上发表了精彩讲话。
  唐司长在讲话中指出,黔西县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生态良好,民族风情浓郁,应当紧紧抓住贵州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大省的良好机遇,立足“生态”做好文章,要充分保护好自然环境,如原生态的农产品、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让游客在青山绿水中真正玩得爽心、吃得舒心。八仙洞的景观十分丰富,独具特色,要把“八仙”文化做好做纯,形成自己的旅游名片,要在线路推介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各项旅游配套设施和配套产品,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为黔西的旅游经济发展服务。
  八仙洞作为乌江源百里画廊东风湖旅游区的核心产品之一,位于贵州省黔西县新仁乡与大关镇交界处的东风湖畔,与清镇市隔江相望,距省城贵阳92公里,距毕节地区行署所在地毕节市138公里,洞内沉积物生长独特,景象千姿百态,精妙绝伦。洞内空间开阔,地形起伏跌宕,自然形成的景观巧夺天工,惟妙惟肖。全洞长约2公里,两壁最宽处30米,垂直高度多在20—40米之间,最高处达80米。目前已开发了9个洞景,全洞大小景观80余处,滴石地貌30多种类型,近一半的沉积物遍体洁白。龙宫洞景中的“定海神针”和水晶宫中的“盘花玉笋”在全国的溶洞中绝无仅有,极具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该景区由贵州天缘八仙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在首游式上,公司董事长陈仕华先生介绍说,八仙洞规划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分三期5年实施,一期工程投资7500万元,完善了相应基础设施,对洞内资源进行了有效保护,增加了景点文化内涵,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巧妙地将洞穴奇观与对面八仙山“八仙过海”的传说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完整的旅游文化。在后期的建设中,八仙洞将整合东风湖的奇山秀水、化屋脊苗寨的原生态民族风情等资源,科学合理地将自然景观与民俗风情结合起来。目的是要打造黔西旅游的一张名片,最大限度地通过旅游业带动增加旅游经济产值,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