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联储主席伯南特6月22日对美国是否实施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QE3)暧昧表态后,美国国内悲观论者强烈支持QE3的呼声日高。这种对QE3的态度引起了日本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并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认为其会对日本经济带来明显的负面冲击,应予以积极应对。
一、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QE2)效果分析
(一)QE2总体效果相对有限,美国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日本学者普遍认为,美国的第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尽管没有达到预想的目的,但还是对美国经济的复苏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过去一年,纳斯达克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平均上涨了20%,取得了近4万亿美元的资产升值效果,如果按资产增值1美元带动3—5美分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其拉动消费1500亿美元,使小额商品销售额同比增加7%以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刺激经济的作用。同时,美元贬值也带动了美国的出口,其对中国的出口额2010年同比增长32%,达到919亿美元,其半导体企业在中国的销售额占比,也由2005年的14.4%提高到了22.2%,不仅促进了国内生产,也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此外,QE2还使得2009年月均15万人的就业下降形势得到了逆转,进而带来了收入的增加。
但是,QE2并没有使美国的经济形势得到全面改观,5、6月份仅新增就业5.4万人和1.8万人,远低于近3个月来月均22万人的水平,使得失业率在2、3月份下降到8%以下后,又重新回到了9.1%和9.2%的高位。尽管在2010年末企业拥有2万亿美元资金的历史最高保有量,但设备投资却出现了停滞,制造业的新增投资有50%以上投向国外,美国国内的结构性问题远没有得到解决,失业率仍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QE2的作用也未波及到房地产领域,住宅价格同比下降了20%,4月份住宅价格指数已连续7个月下降,达到了金融危机后的最低值,且降幅扩大,其逆资产效果使个人消费进一步低迷。同时,新开工住宅由高峰时的年均200万户下降到50万户,使得建筑业与过去相比失去了近200万个就业机会。再加上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增加,汽车销售量出现了大幅下滑等因素,美国经济仍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
(二)物价上涨没有对实施QE3形成明显的障碍
自2009年2月以来,美元已贬值15%,原油价格上涨了160%,除原油外的其它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平均上涨了80%。汽油价格的上升、以及汽车、服装等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使得美国5月份CPI同比上升3.6%,而扣除能源、食品等的核心CPI在5月和6月则仅同比上升1.5%和1.6%,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QE2的实施并没有使美国国内的通胀水平超过其预期。主要是因为美国国内的劳动力成本并没有明显上升,同时租金成本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从物价上涨导致通胀这方面看,其成为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实施障碍的可能性很小。
(三)QE3的实施仍存在一定的利率空间
QE2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长期的低利率,进而避免美国经济增长减速甚至出现通缩。根据美联储事前的估算,购入5000亿美元的国债,可以使银行间的短期利率下降0.5—0.75%,但是,实际情况却恰好相反,QE2 实施后美国10年期国债的利率由2010年10月份的2.6%,上升到了12月份的3.5%,与美联储的期望刚好相反,美联储解释为美国经济持续向好所致。美联储希望通过加大资金供给来增加中小企业的借贷,进而促进雇佣和就业,但是由于企业对市场的信心不足等方面的原因,这种状况并没有出现。相反受“大规模购入国债—引起通胀—进而美元贬值”的诱惑,美国的投资者们普遍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国内外的股票和大宗商品市场,引发了全球性流动性过剩。尽管QE2的目的没有达到,但美国进一步实施量化宽松的利率空间却依然存在。
(四)QE2后美元会继续走弱
以当前的实际汇率状况来看,自1970年以来日元汇率下降了约3%,而同期的美元汇率则相对下降了近15%,并且美国国内的利率水平一直处于相对低位。这不仅与2000年之后日、美央行采取了非同寻常的量化宽松政策有关,并且也与美国所需的巨额资金流入有关。根据日本的相关经验,日本央行于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间实施了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在政策实施后半段日元就开始走弱,在日本央行解除量化宽松政策后,随着利率的上升,日元还进一步走弱。因此,日本学者判断,美联储QE2结束后,到2013年美国利率将出现一个上升期,美元也将进一步走弱。此外,当前发达国家平均0.71%的利率水平还不到2003年的一半,但美、欧、日央行的货币供应量则为2003年的1倍以上,美元下行压力则相应更大,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也实属必然。
二、美国实施QE3的可能性及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一)美国实施QE3的可能性
与美国在实施QE2之前制造国际舆论压人民币升值,在试图转移国际视线的同时,也使得中国对此疏于防范的状况不同,美国实施QE3将更不会顾及世界各国的反应。QE2的实施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引发了全球性通胀等一系列问题,但美国国内通胀水平低于既定目标及预期、国内利率水平仍有一定下调空间等因素,反而使得美国在无路可走情况下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成为可能,近期美国通过国际能源署(IEA)大量释放国际石油储备以压低国际油价、进而降低国内通胀压力的行为,可以被视作为QE3所做的前期铺垫和准备。部分日本学者认为,美国的国内失业率是衡量美国是否出台QE3的一项最重要指标,如果失业率接近10%,则QE3的推出当属必然。也有个别学者担心在QE3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美元贬值—利率上升—股价下滑”的连锁反应,则美国政府的巨额财政赤字将招致美元暴跌与恶性通胀等严重后果,但这种可能性目前还无法预知。无疑,QE3的推出将进一步加大本已过剩的国际流动性,继续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并危及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成长。
(二)QE3对日本经济的潜在影响
日本学界普遍认为,QE3会拉升美国股价,进而对日本股价产生连锁拉动作用,届时如果日本政府继续坚持中立的金融政策,则会导致日元的进一步升值,以及通缩压力的增高,如果政府不实施大规模的金融市场干预,日元很可能升到1美元兑换70日元的超高位。并且不久股价会转为回落,出现通缩加速、出口与内需不振等问题,不仅会加剧制造业空心化,对大地震后产业刚刚有所修复的日本带来致命的打击,也将使潜在经济增长率更加低下,政府出现财政危机的可能性大大增高,经济复苏前景更加渺茫。
(三)日本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及对全球经济的潜在影响
出于不平等的日美关系考虑,即使学界普遍认为QE3是对日本经济的“最后的决定打”,也没有学者提出日本应联合国际社会共同对美施压,防止美联储出台QE3的相关建议。而是普遍提出日本银行须改变自4月以来资金供应逐渐减少的状况,像震后为稳定日元汇率和股市向短期金融市场大规模注资一样,继续为短期金融市场提供更多的资金,以便在美联储推出QE3后,起到缩小与美国在利率和通胀率等方面格差的效果,防止日本升值,确保出口的持续恢复,在经济增长方面以求自保。
相对于QE2而言,QE3的实施对巨额全球流动性增加,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将会更加严重,如果日本在美联储推出QE3 之后,为求自保也采取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对国际金融及大宗商品市场来说则是雪上加霜。不仅仅是QE2加剧新兴经济体通胀,影响其经济增长速度那样简单了,而会恶化其经济发展环境,并使部分国家出现剧烈的社会动荡(越南、印尼、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危险度很高),进而动摇金融危机后业已缓慢恢复的全球经济,以及一枝独秀的亚洲经济,使全球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危险。如果说QE2造成的全球食品、能源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了摩洛哥、埃及等中东国家的社会动荡,那么QE3的这种影响不仅会扩散到全球的其他地区,而且在进一步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同时,还会使相应的国际需求更加低迷,这种需求和价格间落差的持续加大,必然会造成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其后果要远比QE2严重。
三、启示与建议
(一)主动出击,通过国际协作提前予以制止
客观上讲,不论美国国债争议何时能够得到解决,其大幅度提高国债上限已属必然,如果债务危机使美国国债信用降低,其在转嫁损失的同时,更会使来自国际社会的购买意愿下降,美联储通过实施QE3来购买新增国债则更加顺理成章。鉴于QE3将给新兴经济体带来更大的不利影响,以及对亚洲经济将产生的致命冲击,我国应联合其他国家,主动出击,充分发挥G20等平台和国际舆论的重要作用,在美国没有出台QE3之前尽力予以制止,如果等到美国公布方案后再采取措施,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二)应兼顾社会和长远经济效益,加快国内相关改革步伐
鉴于QE3将带来更为严重的通胀压力,我国首先应转变相应的调控思路,引导各级政府在农产品价格进入低价区间之前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在通胀严重的价格高位期主要进行流动等环节的疏导,而不是采取激烈的干预手段。激烈的干预手段虽然看起来成效突出,但却在市场价格驱动的各界积极进入该市场的趋势下,又添加了一把本不必要的大火,势必会造成未来价格的暴跌。我国近年来生猪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就充分说明了一切,这就需要我国在应对通胀问题的行政管理模式上进行必要的改革。
我国应对通胀的措施还应兼顾社会与经济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并以此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加快我国的经济转型步伐。如,通过提高利率和汇率等手段应对通胀,在促进a1d1a7e59b9d4e007ca2aecf0b8e44b68127b6c5840ad0f15885c018903e04bb经济结构调整与贸易平衡的同时,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与长远的经济效益;通过降低流通成本等疏导型政策措施,在有效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同时,削弱国际油价上涨的价格传导影响;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通过设定房价上限及出台房产税等手段(国外的住宅价格为6—8年的家庭收入,我国可以以10年家庭收入为上限,采用与家庭收入增长挂钩的方式稳定房价)进行更为积极的改革,以保障我国经济转型所需的各类技术人才的稳定,在逐步扩大中产阶级比重,扎实推动内需增长的同时,取得真正的长远战略经济利益。
(三)加强以人民币为中心的亚洲及国际金融合作
当前欧美的债务危机普遍出现了长期化的趋势,这对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亚洲国家来说既是重大挑战,也是重要机遇,强化亚洲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继续保持金融危机后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也显得更加重要。为此,我国应进一步发挥相关经济和金融优势,推动亚洲国家间的金融合作,加快人民币走出去进程,尽快确立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主体地位,通过金融手段来整合亚洲经济,切实增强经济互补性,保证亚洲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对欧美来说目前也只剩下金融领域仍具有绝对国际垄断地位和超额利润。而亚洲地区未来10年内能否在国际金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不仅关系到亚洲经济的协调与整合,更关系到亚洲经济的未来。为此,我国既要极力避免香港、新加坡等比华尔街更为宽松的监管制度给亚洲金融带来的不必要风险,更要避免出于政治因素考虑而过度维护香港利益,从而使得新加坡在同样宽松的国际规则下,利用东盟和印度等的支持与上海、香港相抗衡,进而损害亚洲金融的整体发展前景等不利局面的出现。而加快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开放进程,通过市场化途径逐步确立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才是从根本上杜绝未来金融领域的国际操控、保证我国未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上佳战略选择。
(驻日使馆经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