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结构的改善、对增加就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使体育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应加快国家体育事业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体育品牌、在体育经济政策上给予相应优惠,引导民间资本向体育产业流入、推进体育产业化。
体育经济是指从生产和经营的角度出发,把大众的体育生活和与此相关的经济行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为一项特殊的产业来发展。体育经济作为一个经济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主要取决于体育产业的性质、发展规模及运行状况。在发达国家,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较大比重,如美国体育产业的年利润达到千亿美元以上,超过资金实力雄厚的石油、汽车等行业。近年来,我国体育经济也取得了较快发展,被誉为“朝阳产业”,但因对体育经济缺乏足够重视,制约了体育经济的发展。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升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体育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优化竞技体育项目结构,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发展健身休闲体育,开发体育竞赛和表演市场,发展体育用品、体育中介和场馆运营等服务,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一、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作用
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结构的改善、对增加就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积极发展体育产业,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而且能够促进市场的稳定与繁荣
当今,体育产业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大有成为支柱产业之势。我国尽管没有体育产业产值的官方统计数据,但群众对健身娱乐、竞技观赏和体育用品的消费需求愈来愈旺,不同所有制的各类经济法人纷纷投资体育产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作用,并表现出极大的增长潜力。
(二)体育经济在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其他行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开始显现
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形成和发展,不仅拓展了第三产业的领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起到了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同时,体育产业是一个上游产业,它既能带动和促进第二产业中的一些相关行业的发展,也能带动和促进第三产业中一部分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对整个国民经济总量扩张和结构改善都有一定作用。
(三)体育经济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有独特作用
体育产业是一种服务行业,属服务业产业的第三层次,体育产业的发展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国家经济是否真正有了发展,除了要看GDP能否保持持续增长外,还要看就业率的高低。同样,判断一项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除了要看这项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还要看这项产业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作用的大小。我国体育产业尽管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在体育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这项产业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起到的独特作用,已被政府和社会所关注。
(四)体育经济的人文效应
体育经济的发展不仅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产生作用和影响,而且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文化也具有相应的作用和影响。提高劳动力素质是体育的主要作用之一,体育运动有利于改善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劳动者比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劳动者,其劳动生产率平均高出0.6—10%。劳动者作为生产力的首要要素,其身体素质和智力素质的提高,进而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可以通过开展经常性的体育活动来达到此目的。
二、发展体育经济的基本思路及建议
(一)要加快国家体育事业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的改革
我国是世界体育大国,但体育经济的发展与体育事业的蒸蒸日上极不相称。目前,我国体育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的相对落后严重困扰了体育经济的健康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只有破除过多的行政干预,经济发展才有生机与活力。
体育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市场主导型和政府参与型。市场主导型,指体育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是市场主体自身对商业利润的追求,以及不同市场主体间相互竞争产生的压力和推动力。如美国的“俱乐部+中介机构”模式;英国的“消费群+市场体系”模式。政府参与型是相对于市场主导型而言。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当市场调控失效或政府预期市场可能失效的时候,政府采取措施对体育经济进行宏观干预,利用多种手段加以引导、调控和规范体育市场主体的组建与运作。如法国对体育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支持、日本的梯度发展战略等。
我国体育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政府主导,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应当提高体育决策的科学性,并制定相应政策加以引导。
(二)发展体育品牌战略,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
当中国逐渐告别短缺经济转向买方市场时,名牌战略的重要性也显现出来,并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所认同。中国体育用品有李宁、青岛双星等品牌,但挡不住国外品牌如耐克、彪马等的强大攻势。这不但使得国内品牌难以守住国内市场,而且缺乏跻身国际的实力。我国正在兴起的“全民健身运动”以及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体育界提供了无限商机。面对硝烟弥漫的体育用品市场,企业应认清市场形势,主动进行产业结构、产品调整,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在体育用品的功能、材料等方面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在守住国内市场的同时,闯出去占领国际市场。
(三)在体育经济政策上给予相应优惠,引导民间资本向体育产业流入
如在税收政策上向体育产业倾斜。同时,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的投融资机制,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打破行业壁垒,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种资本以独资、合资、参股及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体育产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份上市、项目融资、资产重组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
(四)推进体育产业化
目前,体育经济发展找不到新的突破口,个别项目如足球等始终止步不前,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体育要走向社会化与产业化之路,只有全面走向市场,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新趋势。唯有符合社会与人民的需求,体育产业才能不断得到发展。体育经济不仅体现了国家经济的多样性,而且能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推动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十二五”时期,国家应更加重视体育经济,大力扶持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结语
我国体育经济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体育经济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而且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借鉴并吸取国外体育经济发展的经验,正确把握好体育经济发展的趋势,控制好体育经济发展方向,加快国家体育事业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体育品牌;在体育经济政策上给予相应优惠,引导民间资本向体育产业流入;推进体育产业化,是加快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①刘春忠. 地方体育产业的现状分析与政策措施[J]. 体育与科学,2003,(9):28—29
②郑涛. 关于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
③赵伟科. 浅议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排除策略[J].中国经贸导刊,2010(19):81
(吴超,1978年生,洛阳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