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煤矿矿难、毒奶粉等社会责任事件频频发生,这些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乳制品产业的三聚氢胺事件导致人们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富士康公司员工连续自杀事件、双汇集团的瘦肉精事件、康菲公司漏油事件的发生在对社会、对环境及企业本身产生重大危害的同时,更多地让政府、企业、学界开始进一步思考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曾出现过与我国类似事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行业协会及企业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日本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提升日本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水平。日本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日本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经验
(一)日本推出了一系列的企业社会责任准则和评价标准
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社会责任事件频发催生了企业社会责任(CSR)准则和评价标准。
代表之一,是1973年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制定的《行动宪章》,其中明确提出了完成企业社会责任的7条原则,即向社会提供有用的财富和服务、努力实现职工的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富裕、在注意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开展企业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积极为社会做贡献、通过各项事业活动努力提高所在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不参与破坏社会秩序及安全的活动、努力使企业的行动原则与社会常识一致。
代表之二,是1974年日本经济新闻社发表的《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度评价标准》。它是由四类最低标准和两类贡献标准组成。四类最低标准即企业利益的最低标准、员工福利的最低标准、消费者利益的最低标准。两类贡献标准包括社会贡献标准和国际贡献标准。
代表之三,是1974年日本生产性本部制定的《综合社会责任指标》。包括经济责任指标、从业员工福利责任指标和狭义的社会责任指标。经济性责任指标包括收益性指标、安全性指标、生产性指标、成长性指标。从业员工福利责任指标包括经济福利指标、劳动环境指标、生活环境指标、文化教育指标。狭义的社会责任指标包括与消费者相关的责任指标、与居住相关的责任指标、与交易伙伴相关的责任指标以及与国际相关联的责任指标。
社会责任的准则和评价标准成为约束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重要力量,并逐步转化为企业的行为准则上升为企业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最终成为日本企业战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日本建立了一整套企业社会责任推进体系
日本新闻媒体成为社会责任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对社会责任(CSR)方面的报道与日俱增,一些媒体还发布了各自的“CSR排行榜”,媒体的这些报道促进了CSR相关知识和信息在整个日本社会的普及。经济同友会于2003年发布了《第十五次企业白皮书——市场的进化和CSR经营》,此后,经济同友会公布了《企业社会责任自我评价标准》,并在对229个企业自我评价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于2004年1月发布了《日本企业的CSR:现状与课题》的研究报告。
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2004年2月发布了《关于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日本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三大原则,并于2004年5月提出了包含有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新的《企业行动宪章》,同年6月修改了《企业行动宪章和实施手册》,明确提出了经团联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态度以及具体的行动计划。
(三)日本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社会责任管理循环
日本企业内部形成计划(P)—执行(D)—检查(C)—改进(A)的社会责任管理循环。
计划方面,日本企业根据创始人及领导人的社会责任理念,结合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趋势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社会责任价值观,制定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战略,成为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指导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执行方面,日本大企业成立专门负责企业社会责任政策、决策制定的“CSR推进委员会”,这一委员会多以董事长或总经理为委员长、各部门共同参与。同时成立具体执行社会责任战略的“CSR推进本部”,各部门按照既定的年度计划和项目安排组织实施。为了推进CSR履行活动的开展,企业还加强了员工培训,以提高员工社会责任理念;检查监督方面,日本各企业内部的企业伦理委员会、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等机构,负责检查、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执行情况;改进方面,CSR推进委员会、CSR推进本部及实施执行社会责任战略的各部门,要对社会责任实施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把成功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方法形成标准或规章制度,以指导下一轮的社会责任管理工作。
日本企业在社会责任实施方面形成了PDCA的社会责任管理循环,使企业社会责任按照企业发展战略,有组织、有步骤、有监督、有规律地展开,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社会责任管理水平。
(四)日本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提升为一种全面责任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实施主体是企业所有部门及所有员工。上至企业的董事、总经理和各个部门经理,下至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必须参与到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中。企业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阶段的任何工作都会与企业的社会责任相联系,每个人的工作都与企业社会责任紧密相关,把企业所有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
日本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注重了从设计、工艺准备、外购原料、制造、储存、销售等各个过程的社会责任管理水平,形成了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销售的整个经营全过程的管理。
日本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内容全面,它不仅包括对所有者的责任,还包括对雇员、对客户、债权人、供应商、政府、社区和社会环境的责任,涉及产品质量、尊重员工权利、环保和社会贡献等各领域。这种全内容的社会责任管理,一方面把经济利益统一于社会责任范畴之内,有利于各种社会责任目标与企业战略的整合,另一方面也明确了社会责任管理所需要满足的对象、满足的目标及可能实现的程度。
二、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启示
(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为了更好地约束企业的不良行为,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我国应加大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及社会责任实施的立法,完善与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指导与规范的作用。
(二)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作用并实施全面社会责任管理
借鉴日本企业的做法,企业应实施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就是企业通过满足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要求,应用质量管理、战略管理的理念、方法,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追求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一种全内容的、全员参与的、全过程的管理模式。我国企业应该在战略上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实施方针,在组织设计结构上做出适当调整,还应该把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贯彻到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去,要把社会责任管理与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推动作用
我国也有众多行业协会,这些协会也制定出一些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公约、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然而这些促进作用的力度还比较小,效果还不明显,因此,我们应当呼吁这些协会充分发挥其在企业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加大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的力度,为推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四)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影响、监督作用
新闻媒体是日本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的主要推动者。我国新闻媒体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更是扩大了这种影响力,形成了一种外在的监督机制,有助于约束企业的不良行为,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媒体在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的同时,还应该营造一种氛围,鼓励企业主动地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①[日]冨田秀实(贾志洁译).传承百年的日本CSR——企业社会责任(CSR)在日本——历史变迁[J].WTO经济导刊,2008(11)
②田虹,吕有晨.日本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现代日本经济,2006(1)
③[日]森本三男.企业社会责任的经营学研究[M].日本东京白桃书房,1994
④刘忠华. 日本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8
⑤钟宏武. 日本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9)
(徐炜,1969年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组织及公司治理。张飞,1984年生,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助理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