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在工业经济运行中,由于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税费负担依然较重、局部电力供应限制,导致许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同时在稳健货币政策的大势下,货币信贷难度加大、部分地区民间借贷利率上升较快,以至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更趋窘迫。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出台了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对于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无疑是及时雨,极大地提振了广大中小企业的信心。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金融、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缓解了一部分中小企业的困难,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优胜劣汰是市场规律,中小企业的高淘汰率并不是中国的特有现象。中小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创新能力不强,经营管理有失规范,质量诚信意识淡薄,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是中小企业陷于窘境的内因。解决点多面广的中小企业发展问題,从根本上要在转型升级上做功课,跟上国家“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十二五”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转型就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智能制造转型、服务化转型、内需主导及消费驱动转型,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全面优化行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促进工业结构的整体优化提升。广大的中小企业必须清醒认识到,只有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转型升级,才是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題的治本之策。
引导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不可忽视两个问題:一是必须把它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以及国内城镇化发展大趋势中来考量;二是必须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来进行。中小企业的特点是机制灵活、规模小、布局分散、产品档次低、竞争秩序乱,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体制以民营企业为主。根据这些特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不是要做大,而是要做强、做专、做精;在保持机制灵活优势的前提下,解决结构性、素质性的矛盾。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解近忧,谋远景,需要政府、企业、市场三者形成合力。
首先,政府应当营造转型与升级的环境,包括公平竞争的环境和产业发展良好预期的环境。在公平竞争的问題上,主要是在产业准入上实现大中小企业的公平。在产业发展良好预期的问題上,一方面要降低高溢价行业的资本利得,另一方面在上中下游产业链明确技术、资金、税收待遇等一揽子政策支持。政府要给予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前期支持,包括专项基金、技术设备引进和改造等方面的支持,也包括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还要及时进行战略调整,把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纳入到城镇化建设的规划中去,在中心城市打造中小企业的“总部经济”,统率区域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为企业提供转型升级所需的、而单个企业又无法办到的服务。中小企业普遍人才匮乏,管理缺位,素质偏低,政府部门要组织智力团队,通过办学、培训、诊断、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和指导企业转型升级。
其次,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体,转型升级的实质是提高企业与产品的竞争力,抢占生产经营的制高点,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要把提升品牌建设作为转型升级的推动力。那些产品质量好、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量大、社会信誉良好的“种子企业”,应尽早创立自己的品牌。理顺新旧产业关系是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产业,无疑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在宏观层面要处理好发展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产业的关系:增量资产中尽量发展新兴产业,存量资产中保留传统产业;东部沿海城市尽量发展新兴产业,中西部较多保留传统产业;中心城市尽量发展新兴产业,县以下乡镇较多保留传统产业;实行区域分工,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行发展。而中小企业则应找准自己的定位。联合重组往往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中小企业在联合重组中寻找自己的增长点,是转型升级的捷径,要鼓励中小企业兼并重组。
第三,工业转型升级与市场转型升级相辅相成。虽然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了众多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但大多是实物市场、有形市场,发展势头已经受到挑战。市场转型升级的目标是:以无形市场为主、有形市场为辅;远程贸易为主、中短程贸易为辅。只有实现市场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才能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产品的转型升级,走低碳、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