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的剂量

2011-12-29 00:00:00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1年1期


  信心爆棚容易酿成灾祸。然而有时候,解决自负所造成麻烦的唯一办法是
  更加自负。这也许是自负难以消除的重要原因。
  
  1996年,一名投资者控告贝尔斯登银行疏忽及违反诚信义务,导致他投机美元赚来的数亿身家损失殆尽。地方法院裁定其胜诉,但最终,贝尔斯登成功上诉。威廉.D.科汉在《失控的华尔街》(House of Cards)一书中引用了贝尔斯登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吉米.凯恩口述的聆讯场景:
  他们的首席律师是个超级大胖子⋯⋯该死的家伙总想在初审中就找到破绽把我们撂倒。有一次,在等待开庭时,我跟着他进了洗手间:“傻大个儿,老子今天要好好教训你一顿。”他以为我真的要动手,吓得屁滚尿流地逃了出去。
  凯恩津津有味地讲着故事,贝尔斯登却早已轰然倒下。这间投资银行历经85年风雨洗礼的全部传奇,连同其新建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总部大厦均被摩根大通一口吞并。凯恩损失的不仅是10亿美元资产,他40年来苦心经营的个人声誉也就此毁于一旦。
  凯恩的这个故事是否经过精心选择?答案是肯定的。从复印机推销员起家,到银行业中的打工皇帝,凯恩深谙推销之道,精明狡猾是他在华尔街的标签。贝尔斯登的某前任高管对他的评价是:“他能一眼看穿对手。对自己和对方的优劣点了如指掌⋯⋯他知道如何利用别人的弱点和自己的长处攫取最大利益。他还知道何时该接受失败,何时该东山再起。”
  科汉让凯恩回忆了贝尔斯登在2008年春天的弥留时光。关于投资者撤出资金、公司财务状况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