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小铜人

2011-12-29 00:00:00李钺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1年3期


  “如果你把他们当孩子,他们真的会叫你爸爸!”年过四十的赵阳说此话时天真得像个小孩。他所指的孩子,就是他收藏的小铜人。
  赵阳,网名老赵,在无锡打理着一家文化公司,收藏铜人十余年,目前已经收藏500多个自汉魏到清代不同年代、不同类别姿态各异的铜人,号称江南第一,论数量、品类在全国亦屈指可数。
  铜人以挂件为主,初见于汉魏,盛于辽金,明清亦多有传世,高度一般在10厘米之内,有求福求子、护身驱邪等用途,也包含先民早期的宗教用具。小铜人,以前是一个被大宗收藏类别覆盖,而被忽视的收藏门类,经过老赵等同好的努力,目前已经成为具有一定人气的收藏门类。“小铜人是一个新命名,应该赋予它一定的范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收藏研究,建立独特的收藏品类,以便进行藏品归类,文献梳理,文化体悟,在历史中留下自己独特的痕迹。”老赵如此阐述他的收藏理念。
  老赵是学文学出身,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开始接触收藏是压胜钱,即古钱币里的花钱。在花钱中,他对神怪钱情有独钟,神怪钱上多带有神怪图形,或花纹文字及符咒。他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冷门,是不想在前人已经有定论的收藏锁域里徘徊。但由于神怪钱独特的宗教文化背景使他的研究不能深入,所以老赵放弃了神怪钱,而将收藏方向转向了铜人。收藏铜钱的经历使老赵系统地了解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铜钱的铜质、铸造工艺特征和不同环境下铜锈的特征,听以在鉴别铜人和断代时,老赵能少走不少弯路。
  第一次买铜人是上世纪90年代,老赵在南京夫子庙古玩店见一铜人男子像,赤裸身体,店主神秘地说:“告诉你吧,这个是秦淮河上妓院挂的,表明里面有客人,请勿打扰!”老赵信以为真,以为有趣便买回。从此他便开始有意识地收藏铜人,也渐渐探究其来源和产生的文化背景,这才明白原来店主听讲完全是野狐禅。
  铜人世界是一个魔幻的、多解的、多彩的世界。关于铜人的来历众说纷纭。在内蒙民间,额尔多斯黄河两岸,传说小铜人晚上会聚会在灶台上议论各自主人。东北的达斡尔族则有树上挂铜人的风俗,还有铜人磨成齑粉可以接骨的传说。
  老赵为了收藏铜人,不惜时间和金钱,很快在行内有了良好的信誉,卖家会主动找他交易,所以时间不长老赵收藏的铜人品质和数量都很惊人。如今老赵是一家收藏网的总版主,一些铜人收藏爱好者在此交流探讨,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收藏群体。老赵将自己铜人来历进行历史梳理、分类,目前已经列举出持荷、持宝、武装、携幼、乐舞、蹴鞠、踩物、戏兽、蹲踞等近20种。他经常把自己的藏品图片、新的见解发在网上,点击量极高,进一步树立了在圈内的声誉和人气。老赵的很多藏友都是网上结交熟识的,内蒙呼和浩特的一位藏友,甚至到无锡买房投资发展,声称此举目的就是为了方便看老赵的铜人。
  据说收藏是疯子才能做好的事业,老赵从某种程度说,也是一个“疯子”,为了一个铜人,他曾坚持不懈地追求三四年。有的时候,过程也许真的就是目的,正如他自己的网络签名:因为喜爱,所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