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王兴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怎么让创业企业实现初期成长。我们曾调查过科技型的三类创业团队——以技术人才为主导的、以市场人才为主导的、技术与市场人才互相结合的。结果发现,越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团队,营销或经营的策略就越偏重于技术创新;而以市场为主导的则强调经营模式的创新;第三类却导致技术与经营模式的创新上都不够,这是很有趣的一个现象。
之所以说技术创业者的团队建设不容易,难点之一是如何处理技术的硬管理与市场的软管理的结合;难点之二是如何把丰富的创业经验和创业技巧转换成创业技能,这是王兴面临的挑战。我们曾在全国8个城市随机抽取了60O多个“新生创业者”样本,按年度跟踪调研他们的创业行动,“新生创业者”是指有创业打算并已开展实际行动,同时仍处于创业过程中还没有创办出新企业的个体。调查发现他们在创业前期主要开展四大类活动——计划准备、资源整合、市场营销以及合法化,创业者在计划准备上普遍做得不错,但在后三项要薄弱一些。
一般来说,创业者是从事件当中去学习,是“为了用而学”。比尔·盖茨或乔布斯都是技术型人才,但他们除了有很好的愿景外,还注重技术和管理的结合。因此对王兴而言,如何对以往或成功或失败的创业经历作出比较性的总结,通过这种总结把创业经历转化成创业技能,获得所谓创业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创业知识有很强的特殊性,所以不能用传统的面向成熟公司和大企业的管理知识来简单替代。理由很简单,管理最典型的是强调计划、组织和领导控制。但对于一个新创建的企业来讲,若要初期就建立规范的制度必然失去活力,没有活力就没有创新。此外,制度的执行是需要成本的,而创业初期企业的现金流常常较困难,哪可能花这么大的成本去做这些呢?所以,对于新创建的企业来讲,需要手找一种成本相对低,但仍不失控的一些控制系统,比如说建立软性文化。
目前的管理讨论更多的是“从10到100、1000”怎么做大做强的问题,但“从0到1”的过程,新企业怎么来的,以及竞争优势的来源等问题同样值得深入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业活动很活跃,这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有直接联系。而这种转型在管理上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通过研究创业,我认为两点很重要:第一,认为创业活动无管理是不对的;第二,大公司的专业管理并不适合中小企业和新企业。因此,我希望王兴能增强系统性的反思和学习,将自我的创业经验转换成创业技能。再加上他识别机会的敏锐,一定会有很好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