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意境传达

2011-12-28 03:26童美茹
青年文学家 2011年16期
关键词:和谐统一文化差异意境

摘 要: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本文结合许渊冲和林语堂的两首译作为例,阐述了文化差异对诗歌意境翻译的影响及意境翻译中“美”与“真”的和谐统一与情感共鸣。

关键词:诗词翻译;意境;文化差异;美;真;和谐统一

作者简介:童美茹,女(1979-),任职于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英语文学。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6-0134-02

诗词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积累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诗人在抒发情感时往往采用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和新颖生动令人浮想联翩的意象来抒发情感。由于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在诗歌的翻译中会出现其他文体在两种语言转换过程不曾遭遇的一些壁垒和障碍,而形成这一障碍的很重要的因素来源于诗歌艺术的灵魂——意境。意境是诗歌情与景的交融。诗人凭借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通过景的意象营造出丰富而又真挚的情感世界。但诗人抒发的情感世界又远非语言能完全表达的,因此意境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人更希望读者能置身于其用诗化文字所缔造的意境中,在解读诗人情感的同时也引发出读者自己心中的感情,从而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诗词的赏析中,即使与作者具有同源文化的读者在跨越了时空的距离来解读诗歌的意境时都有一定的困难,译文读者更是如此。如果一万个人心目中会有一万个哈姆雷特,那么不同读者对心目中的“绿肥红瘦”也都有着自己不一样的注解。

一、文化差异对诗歌意境翻译中的影响

对于非本族语的读者来说,其一,由于地域差异许多自然景物或者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景物的搭配所营造的写意目的是外国译者没见过也无法领会的,比如“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诗歌的文字,堆积在一起本身就是一幅很有意境的写意画。就好像中国的园林文化中所强调的“园中有园”,“小中见大”的布局手法与“曲径通幽”和“天人合一”的文化意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二,形成各个不同文化圈中的诗人在意象选择和感知方式上存有差异。 又如唐人的“鱼嚼梅花影”,这

与传统国人的“闲适”情结是分不开的。养花、观鱼、遛鸟、作画吟诗,品茗饮酒这是传统文化圈中的中国人特有的一些审美情趣,是国人千年来为摆脱俗务与尘世的喧嚣所培养的一些独有的文化情结,文人墨客士大夫在这些情趣中将那个与世界分离的自我从熙攘喧嚣的凡尘中超脱出来并寄情于诗歌,充满了感性之美。这是惯于理性思考与居住在几何式园林中的西方读者很难理解的。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要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对两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风俗传统、宗教文化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译者才能找出最佳关联,正确理解原文的信息意图,对译文读者的阅读期待及认知环境有较准确的了解,顺应并以符合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满足他们的阅读期待为目的,进行具有最佳语境效果的翻译,将原文作者的意图传达给译文读者。这种影响必须要求译者能够熟知并贯通中西方文化。

二、“美”与“真”在诗词意境转换中的和谐统一

作为特殊文学形式的诗歌,在其翻译时存在着诸多困难。我们可将关联理论与诗歌翻译相结合。这种关联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一方面在语言风格措辞格式上要尽可能的靠近源语作者,来传达源语作者的表达意图,另一方面还要在熟悉并深入理解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下最大程度得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审美需求,并且在意境的转换中要找到文化差异中的切入点。诗歌的审美本质在于其意境的传递。而意境却需要译者能在两种文化中充分联想,从而达到情感上的链接。汉语是由表意文字的集合,其词汇具有超脱语法规则和词性约束的极大自由。这使中国古典诗歌能够直接呈现事物和景象,不必有语法的限定,因而显得含蓄空灵,意蕴超凡。所以,即使懂汉语的英美译者能够准确地把握原诗歌的意义,也很难真正对原诗歌所渲染的意境有所“感”,有所“悟”,有“最大近似”的感受。所以诗歌意境的翻译一定要情景交融,既要强调情景以及与源语作者遣词造句风格上的尽量一致,即“真”,也要注重意境的美。在这一方面林语堂先生非常擅长。他将诗词中句式以及韵律上的美感一方面真实再现,另一方面在意境的翻译上又突破了原来诗词中意象的限制与目的读者的文化尽量契合,达到了“形真”与“意美”的完美结合。

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The weather, now warm, now cold, Makes it harder than ever to forget…-----Forlorn

这是林语堂翻译的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一部分,原词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英译本是“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这些英文单词单个来看没有一个准确表达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或是凄凄惨惨的意思。显然林语堂并非着意表达原诗寻觅徘徊而不得,凄冷悲催而神伤的字面意思,他一方面巧妙得通过压“头韵”的修辞手法将李清照原词中的七个叠词译成了双声词,让英语读者跨越了语言的障碍感受到了原词中抑扬顿挫反复重叠的诗词的音律之美。在形式上契合了原文的措辞特点,达到了翻译过程中“形”的“真”。而单词 dim(黯然的), dark(无光的), dense(惆怅的), dull(百无聊赖的), damp(沮丧的),dank(凄冷的),dead(无望的)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林语堂更是通过它力透纸背的语言功力让读者置身于千般惆怅,万种凄然的情境中,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这个女子在国破家散,夫君伤亡的冷秋所感受到的悲凉惆怅,哀婉无依。恰似原诗词的开篇,在没有用一个“愁”字的情况下让读者却置身于愁绪满怀欲说还休的基调中。

三、意境的营造与情感的共鸣

诗歌是情感世界的象征。意境则是情感与景致的融合,同时也是主观想象与客观景致的完美统一。中国古典诗歌大都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达十分含蓄。这些清新明快含蓄之作,大多借助有关物象去抒发感情,去托物言志。由于处于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具有不同的心理结构,在英汉诗歌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在遣词造句时也应通过以有形表现无形,以实境表现虚境, 以有限表现无限, 使得诗歌的艺术意境韵味无穷。从而把生活的境界升华为艺术的境界, 把蕴含在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如晚唐诗人李商隐著名的无题诗“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part. The east wind is too weak to revive flowers dead. The silkworm till its death spins silk from love- sick heart; The candle burned to ashes has no tears to shed.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著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原词首句的“别”字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所以许渊冲先生选择了两个不同的词“difficult”和“hard”而“meet”和“part”与“difficult”中的“t”形成了诗歌的韵律美。“and”的承接将因为“相见時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第二句的“too …to”结构搭配“weak”和“dead”以及动词“revive”的使用将羸弱的东风欲将而不能使凋零的百花得以复苏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烘托出了诗人离别时肝肠寸断万般无奈的情境。第三句用春蚕只有到死才会停止吐丝来象征对对方经久不衰,至死不渝的情感, 原诗中的“丝”译为“silk”,“思”译成“love- sick”, 而“sick”和“ silk”不但音近而且形似, 译文的巧妙处理让读者领略到了“思丝”切切而不断,情意绵绵而不绝的艺术意境。最后一句“蜡炬成灰泪始干”译者采用了直译的方式。将诗人那种为不能相聚而承受的痛苦比喻成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向读者传达出思念不止,眷恋弥深的脉脉情怀。许先生译作中利用独特的音律美与流畅自然的措辞结构将诗歌中终其一生而深爱的情感和倾其一世而不渝的爱恋跃然纸上展现在译文读者的面前,亦引发其产生出聚散依依至死靡它的情感共鸣,可谓译品中的上作。

四、结语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世界文学艺术中的瑰宝,翻译工作者只有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积淀与文学修养才能将诗词艺术的灵魂-----“意境”通过其“美”与“真”的和谐统一再现给译文读者,从而引发起出译文读者的情感共鸣,为我国古典诗词艺术的跨文化交际搭建起一座桥梁。

参考文献:

[1]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增订本) [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李翠娟. 汉英诗歌翻译中的意境转换[ 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6):53-55

[3]王小卫. 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意境的传达[ J].语言学,2006(10):170-171

[4]许渊冲. 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英汉对照) [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猜你喜欢
和谐统一文化差异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的主题解读
试论报纸版面的和谐统一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