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永
摘要奥巴马入主白宫后,提出了以发展新能源作为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政策措施。鉴于化石燃料特别是进口石油在美国现今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过重以及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的问题,奥巴马政府希望通过大力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高燃油经济性标准,全面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颁布新的建筑和工业节能标准、控制美国的碳排放量和扩大国内油气资源的开发等措施来解决美国的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奥巴马的能源新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既可以重振美国经济,抢占全球新能源技术的制高点和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又能重塑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领导地位。美国能源结构的转型是否能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虽然奥巴马的能源新政顺应了低碳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潮流,但能源新政的实施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如尖锐的党派斗争、石油和煤炭利益集团强大的政治游说能力、如何让选民接受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政策气候变化科技创新
早在竞选美国总统期间,奥巴马就提出了能源和环保计划。2009年1月奥巴马入主白宫后,签署了《2009年美国经济复兴与再投资法案》,把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作为奥新政府促进美国经济复苏和创造就业的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奥巴马政府认为,短期内,新能源政策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从长远来看,可以帮助美国降低甚至是摆脱对国外石油的依赖,并在清洁能源领域占领技术制高点,继续使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本文力求较全面地探讨奥巴马新能源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战略意义,分析奥巴马新能源政策的前景及面临的挑战。
美国能源结构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美国现今的以化石燃料为主导的能源结构主要是在19世纪后半期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逐渐演化成型的。这种能源结构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时至今日,化石燃料依然支撑着美国经济的发展。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发布的《2010年度能源展望》,石油消耗量在美国能源消耗总量中占到了38.3%;天然气消耗量的比例为23.9%;煤炭消耗量的比例为22.4%。除化石燃料外,核能占8%;可再生能源(水电、地热、太阳能、风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占7.2%。就消耗能源的领域而言,交通运输领域和工业领域消耗的石油量分别占美国石油消耗总量的71.8%和22%,而交通运输领域96%的燃料都是由石油提供的;工业领域、商业领域和住宅领域消耗天然气的比例分别为32.4%、13.6%和20.8%;美国的发电领域消耗了92.6%的煤炭和30.1%的天然气;核能则被完全用于发电(占美国发电总量的21.9%);可再生能源主要用于发电(水力、地热、太阳能和风能)、住宅领域(地热和太阳能)、工业领域(生物燃料)和交通运输领域(生物燃料)等。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美国现今能源结构有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美国而言,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形式。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在世界前十大石油消费国中,美国的石油消费量约等于除中国之外的其他8个国家的石油消费量之和,占全球石油消费总量的21.7%,遥居世界之首。而美国已探明石油储量为284亿桶(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2.1%),2009年美国的石油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5%。巨大的供求缺口导致了美国需要大量进口石油。2005年,美国进口石油依赖度为60%,近几年这一比例虽有所下降,但2010年仍高达54%。大量进口国外石油给美国的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2009年美国进口石油的费用高达1 380亿美元。21世纪以来全球油价的跌宕起伏不仅牵动着美国的政策走向和消费者对经济的预期,还给美国的经济复苏和未来的能源投资战略设置了重重障碍。此外,过分依赖进口石油还给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不论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还是本世纪的伊拉克战争和伊朗危机,石油都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说,美国能源结构中石油比例过高已经成为美国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方面的一个掣肘。
(2)化石燃料在美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达到了84.6%。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给环境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由此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地球表面的温度上升了0.7℃。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认为,几乎可以认定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人类的活动造成的,而使用化石燃料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则是全球气候变暖最重要的因素。2010年,美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65.76亿公吨,而与化石燃料相关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60.22亿公吨,单单燃烧石油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就达26亿公吨。同年,美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0%。由于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人均排放高,化石燃料对美国社会又极其重要,同时能源利益集团具有强大的游说能力,因而美国对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一直采取消极立场。特别是小布什上台,美国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增加美国经济负担以及发展中国家未能参与减排为由退出了《京都议定书》,这使得美国的国际形象和软权力受到了很大的损害,美国也成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拖后腿者。
除上述两点外,美国能源体系还面临如下问题:很多能源设备都在老化,如美国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多数是在上个世纪70和80年代修建的,而输配电系统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更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使用了,其损耗和维修成本非常高;近些年,虽然美国的能源密度(energy intensity)一直呈下降趋势,但是人均消耗量仍高于欧盟国家和日本;另外,尽管美国的能源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的预测显示,从长远来看,美国的能源消费仍将呈上升趋势。
奥巴马能源新政的内容和战略意图
奥巴马高举“变革”大旗入主白宫。在遭遇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新能源政策是其在经济领域变革的核心。奥巴马希望通过新的能源政策有效应对金融危机、能源安全和全球气候变暖等重大国内和国际问题。奥巴马的新能源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水电和生物能源等清洁能源。奥巴马政府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产量增加一倍,以使美国到2012年时10%的电力源自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这一额度将达到25%。为此,奥巴马政府将在未来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产业,这包括积极发展下一代生物燃料和燃料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商业规模,并开始向智能电网过渡,为相关公司提供税务优惠。这个计划将在研究、制造和建筑等领域创造500万个新工作岗位。
(2)提高燃油经济性标准,全面发展插入式混合动力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奥巴马的新能源政策计划每年将汽车能耗标准提高4%。联邦政府将
投资40亿美元来支持汽车制造商重组工厂、向国内汽车生产商和零件加工厂提供贷款担保,引进新型材料,以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力争到2015年实现美国的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并且在2012年前实现美国联邦政府购买的车辆中一半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或电动汽车。
(3)颁布新的建筑、家用电器和工业节能标准。政府将采用新的方法提高建筑物能效,设立国家建筑物节能目标:在未来10年内提高现有建筑物效能25%和新建筑物效能50%,5年内将所有联邦政府建筑能效提高40%;推动全国各地的学校设施升级,通过节能技术建设成21世纪的学校;提高照明和家用电器产品节能标准,并对生产超级节能家用电器的制造商提供奖励;在工业方面,奖励创新性能源回收方法,如节能电机和流程工艺等。
(4)控制美国的碳排放量。奥巴马表示将严格控制美国的碳排放,要求以2005年为基点,到2012年减少3%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到2020年削减20%,到2030年要削减42%,到2050年削减80%。同时为了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奥巴马决定建立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上限交易”(cap-and-trade)机制,即规定总量上限,引进市场交易机制,对所有污染额度进行拍卖,所有企业都必须通过竞标获得对其生产所致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权。污染额度拍卖所得来的补贴,一部分将用于支持清洁能源的发展以及投资能源效率的改善并帮助发展下一代生物燃料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
(5)扩大国内油气资源的开发,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赖。2008年,小布什解除了美国近海油气开采的禁令。奥巴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放了东部和东南沿海、墨西哥湾,及阿拉斯加北部新油气田的开发。根据美国内政部的预测,近海美属墨西哥地区,可开采的石油资源达到37.8亿桶,天然气达到11.8兆立方英尺。另外,根据小布什政府的《国家能源政策报告》估计,阿拉斯加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可开采石油在57亿桶到160亿桶之间。美国能源署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如果阿拉斯加野生动物保护区在近期能够开始生产石油的话,到2025年这个地区的石油日产量可在50万桶到150万桶之间,以2005年的美元计算,石油的总价值在3740亿美元左右。另外,阿拉斯加国家石油储备区已探明的可开采石油储量为21亿桶。自2008年起,美国的国内石油产量持续增长,2010年美国国内的石油产量为551万桶/日,达到了自2003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奥巴马计划与加拿大政府、阿拉斯加州、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以及其他利益攸关方建造阿拉斯加天然气管道,它将把阿拉斯加北冰洋海岸的普拉德霍湾的天然气输送到美国本土,修建这条管道需要耗资450亿美元。计划中的管道将输送日产量40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约占美国日消费量的7%。此管道的修建还将创造数以千计的新工作岗位。
奥巴马政府的新能源政策对于美国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重振美国经济,抢占全球经济的制高点。奥巴马新能源政策首要目标就是通过重点投资清洁能源领域促进美国经济的转型,增加就业,扭转美国经济的颓势。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美国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此前,金融业是美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2008年的金融危机表明,美国需要一个新的产业作为经济复苏的基轴。奥巴马选择了新能源作为刺激经济复苏的主要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说,奥巴马经济复兴计划的核心就是能源产业的转型。奥巴马在2009年2月24日对国会的演讲时表示:“掌握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国家将引领21世纪。”以新能源产业为切入点,《2009年美国经济复兴与再投资法案》一方面可以造就一个新型产业,大量增加国内就业;另一方面有助于美国在能源技术革命方面抢占先机,使美国继续占据全球经济的制高点。2010年6月15日,奥巴马发表电视演讲,号召“每一个美国人都应参与创造有益于所有人的新未来。只有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变才有可能促进美国经济的增长,创造数以百万计的新工作。而这一切需要所有人——不论是工人还是企业家、不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公民、不论是公立部门还是私立部门——团结一致,形成一个整体”。
(2)摆脱对国外石油的依赖,努力实现“能源独立”。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历届美国总统都承诺采取措施实现能源独立。不论是1974年尼克松的《独立运动计划》(Projeet Independence)、1975年福特的《能源独立法案》(Energy Independence Act)、1977年卡特的《国家能源计划》(National Energy Plan)、1987年里根的《能源安全报告》(Energy Security Report)、1991年老布什的《国家能源战略》(National Energy Strategy)还是1997年克林顿的《联邦政府为迎接21世纪挑战的能源研发报告》(Federal Energy R&D; for the Challenges of the 21 st Century)和2001年小布什的《国家能源政策报告》(The National Energy Policy Report),能源独立一直都是各届政府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虽然历任美国总统都强调减少对外能源依赖,但美国目前却变得更加依赖进口石油。奥巴马入主白宫后,以新能源为主要切入点,希望以此来实现美国的“能源独立”。奥巴马计划在10年内结束从中东和委内瑞拉进口石油。不仅如此,他还提出了“让我们成为美国最终摆脱依赖石油的一代人”的口号。2011年3月30日,奥巴马在乔治敦大学演讲时强调,“美国在加大力度发展可再生资源、核能和开发国内石油的同时,到2025年将削减现有石油进口量的1/3”。由此可见,能源独立仍是奥巴马能源政策的重要考虑之一。
(3)重塑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领导地位。由于受到美国国内油气利益集团及党派斗争的影响,小布什政府的环保政策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也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奥巴马在竞选总统期间就指责小布什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未能充当世界的领导者。奥巴马上台后,强调恢复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领导地位。奥巴马政府表示,美国将参与气候变化新条约的协商。奥巴马政府制定的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上限交易”机制,为美国获得国际气候谈判的主导权奠定了市场基础。与此同时,奥巴马政府在外交层面也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奥巴马就任后与加拿大总理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宣布建立“清洁能源对话”,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09年,国务卿希拉里出访亚洲各国时,气候变化议题成为美国与亚洲有关国家的重要议题之一。2009年7月,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和商务部长骆家辉访华,与中国联合成立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10月奥巴马与法国总统萨科齐就气候变化谈判达成一致意见;11月,奥巴马访华,签署了《中美关于加强气候变化、能源与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美国政府还将重启致力于解决气候问题的主要国际论坛,向发
展中国家输出绿色建筑、清洁煤炭和节能汽车等技术。
(4)鼓励新能源技术创新,占领新能源技术的制高点。基于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等全球性挑战,奥巴马选择以新能源产业作为未来的战略产业,希望通过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美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使美国产业重获国际竞争力。不仅如此,奥巴马政府希望依靠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率先掌握新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进而保持美国在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领导地位。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意图,美国将支持发展下一代生物燃料的技术,特别是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奥巴马表示,到2013年将有20亿加仑的纤维素乙醇投入运行,到2022年将增加至360亿加仑。同时,奥巴马政府将通过对美国电网的智能化改造发展智能化电网产业。除此之外,美国还将在节能汽车、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清洁煤、碳储存和碳捕获、高效电池等领域进行技术探索和创新。这种探索既源于美国已经拥有的一流的研发队伍,更是美国占领全球经济制高点的迫切愿望。如果奥巴马的能源改革成功的话,美国将推动一场全球新产业革命,也就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美国将再次占领制高点。
美国能源结构转型的突破点:技术创新
对于奥巴马的新能源政策而言,实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美国能源结构的转型是否成功。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主要包括:新的节能增效技术、新的能源供应技术(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燃料和核能)、现代化的电力输配系统(特别是将风能和太阳能接人电网的系统)、高效电池、碳储存和碳捕获技术等。如果美国能实现上述领域的技术创新,短期来看,可以帮助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中长期来看,有助于美国确立无可争议的全球科技领先地位。
(1)节能增效。就社会整体而言,美国节能增效的潜力是相当可观的。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估计,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当前技术和开发引进新技术来减少能耗的话,美国可在建筑、交通运输和工业领域节省30%的能耗。
①建筑领域。美国的家庭住宅和商业建筑物每年消耗大约40%的一次能源和73%的电能。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的预测,在未来的20-25年内,美国建筑领域的节能潜力为25%-30%。这些节能潜力主要来自于对住房外墙、照明、供水、供热和制冷设备的改造,其余的机会则来自于设备的升级换代。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研究表明,如果在2010-2030年间能对整个建筑领域投资4400亿美元来用于改造现有技术和引进新技术的话,其所能实现的成本节约现值就可达1700亿美元/年。这些先进的技术包括:芯片照明、先进的制冷系统(蒸发冷却、光热冷却、排热和除湿系统)、家用电器的节能控制系统、自动调温窗户系统等。
②交通运输领域。在未来的10-20年,交通运输领域的能耗节约主要来自于对点燃式发动机的改进及混合动力汽车、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力汽车技术的应用。如果能对轻型卡车的点燃式发动机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的话,到2020年就能降低能耗10%-15%,到2030年还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能耗10%-15%。同时,滚动阻力装置、气动阻力装置、车辆的大小和重量的调整和改善都有助于增加轻型卡车的能效。另外,混合动力汽车、电力汽车、高效电池的研发和应用有助于在2020年前使美国的燃料经济性标准达到35英里/加仑。未来10年内,重型卡车的节能潜力在10%-20%;大型客机的节能潜力也在15%-20%。
③工业领域。美国工业领域有14%-22%的节能增效空间。而节能增效最大的机会存在于能源密集型产业中,如石油和化工、制浆造纸、钢铁、和水泥等产业。据估计,通过应用高端技术,在2020年前,石油和化工、制浆造纸、钢铁、和水泥等产业的节能增效可以分别达到10%-20%、16%-26%、40%和20%。
(2)可替代交通燃料。美国可以通过生产其他的液体燃料来代替汽油和柴油,并借此降低对国外石油的依赖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美国国内最适宜作为可替代交通燃料的就是生物燃料。生物燃料主要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燃料乙醇是一种由可再生原料生成的高能洁净燃料。本质上,燃料乙醇是谷物酒精,由玉米、高粱、小麦等农作物发酵而成。美国的燃料乙醇主要是以玉米为原料。燃料乙醇可以和汽油以任何比例混合,但是最常用的混合为E10(10%燃料乙醇和90%的无铅汽油混合)和E85(85%燃料乙醇和15%的无铅汽油混合)。E10可以被任何在美国销售的汽车使用。2004年1/3的美国汽油混合了燃料乙醇,大部分是按照10%的比例混合。2008年1/2的美国汽油混合了燃料乙醇,绝大部分也是按照10%的比例混合。2007年,美国大约使用了当年玉米收成的1/3(30亿蒲式耳)提炼了82亿加仑的燃料乙醇。当年,燃料乙醇的消耗量占到了美国全年液体交通燃料消耗量的2.4%。2010年,美国燃料乙醇的产量达到了132亿加仑。
随着国际反对用玉米做燃料乙醇的呼声日高,纤维素乙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了。纤维素乙醇主要是指从稻壳、芦苇、柳枝稷、向日葵、甘蔗、海藻、锯末和城市垃圾等原料中提取出来的乙醇。据估计,美国每年大约有3.65亿公吨的生物原料可以用来提炼燃料乙醇,到2020年,这一数据可以达到5亿公吨。虽然玉米乙醇在美国早已经进入了商业生产阶段,但纤维素乙醇在美国还刚刚处于商业生产的早期阶段。随着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其生产成本有望在2020年前降低25%,在2035年前降低40%。就乙醇运输方面而言,需要扩大输送乙醇的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当前的输油管道是无法输送乙醇的。如果所需的生产技术和输送基础设施就位的话,美国每年可以生产相当于300亿加仑汽油(约合200万桶石油/天)的燃料乙醇。以此计算的话,燃料乙醇可以减少当前轻型卡车所消耗石油量的20%。除了燃料乙醇外,还可以将煤炭进行间接液化用作交通燃料。如果把5亿千吨的生物原料和煤炭混合(60%的煤炭,40%的生物原料)的话,可以生产相当于600亿加仑汽油(约合400万桶石油/天)的交通燃料,这几乎占了当前轻型卡车所消耗石油的40%。但此项技术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所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燃烧石油还要高两倍,所以二氧化碳的捕获技术对于这一转化过程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除了上述的可替代交通燃料外,生产天然气制柴油、二甲醚、甲醇、氢燃料电池等技术也将大大降低美国的石油消费量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但这些技术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实现其商业化生产。
(3)可再生能源。在过去20年,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水力发电占2009年发电总量的6%(2500亿千瓦小时),但除水电外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所占比例仍然很小,只占全部发电量的2.5%。根据2009年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的估计,非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有望在2030年前达到发电总量的7%。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将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最快的两种形式。虽然风力发电量在2007年占发电总量的比重还不到1%,但自1990年以
来,美国风力发电量的增长速度一直很快,1990-2007年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5.5%,1997-2007年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25.6%。2008年美国风力发电量能力为25000兆瓦,2009年安装了近10000兆瓦的风力发电装置,其风力发电量能力达到了35000兆瓦。近些年,美国的风力涡轮机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如果能进一步的提高发电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的话,风力发电的潜力依然很大。
2007年,聚光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总量为6亿千瓦小时,占美国发电总量的0.01%。根据美国太阳能电力协会(SEPA)的最新报告称,美国正在加快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步伐。2010年美国新增太阳能发电容量561兆瓦,与2009年的数据相比整整上升了一倍。
(4)智能电网体系。美国将大力发展智能电网以实现能源替代和兼容利用。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体系的应用,整体性地提高电网的综合效率。智能电网可以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替代能源接入电网。美国发展智能电网的重点在配电和送电上,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用户服务的提升。它的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高温超导电网、电力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系统集成和实现传输可靠性及安全控制系统,这个电网发展战略的本质是开发并转型进入“下一代”的电网体系,其战略的核心是先期突破智能电网,之后营建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系统集成与电力储能技术,最终集成发展高温超导电网。
根据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虽然目前美国电网的可靠率高达99.97%,但美国每年仍需花费1500亿美元弥补0.03%故障率带来的损失。因此美国有人提出,即使投资上万亿美元,将现有电网升级成智能电网,把剩余0.03%故障率排除在外,美国也能在10年以内收回成本。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发布的《2009年美国经济复兴与再投资法案》中提出投资110亿美元,建设可安装各种控制设备的新一代智能电网。美国商务部和能源部已经共同发布了第一批智能电网的行业标准,美国智能电网项目正式启动。新一届美国政府将智能电网项目作为其绿色经济振兴计划的关键性支柱之一。奥巴马总统将智能电网视作降低用户能源开支,实现能源独立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措施。随着配电系统进入计算机时代,现代化的数字电网将使美国能耗降低10%,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5%,并节省800亿美元新建电厂的费用。据美国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研究结果表明,仅使用数字电表设定家庭温度及融入价格信息,每年可减少15%的能耗。美国政府为了吸引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积极制定了《2010~2014年智能电网研发跨年度项目规划》,旨在全面设置智能电网研发项目,以进一步促进该领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结论
在遭遇严重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奥巴马入主白宫,并选择了以发展新能源应对经济危机。奥巴马的新能源政策突出了“绿”和“新”,将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和气候变化问题统筹考虑,其主张顺应了全球气候治理和低碳经济的潮流。奥巴马能源新政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美国能源结构的根本性转型——从严重依赖化石燃料转向使用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奥巴马新能源政策的短期目标是促进经济复苏,提高就业率;长期目标是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在新能源领域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占领制高点,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领跑者。然而,奥巴马的能源新政能否落实,政策目标能否实现,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美国国内的两党分歧会对奥巴马能源新政的顺利实施形成重重阻力。坚定的保守派(共和党)对能源和气候问题向来采取消极态度;而顽固的自由派(民主党)则对此类问题比较积极主动。小布什政府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这件事就集中反映了共和党在气候问题上的态度。对于奥巴马政府而言,共和党消极保守的态度使奥巴马在国会通过气候变化立法和能源投资遇到很大的困难。
其次,美国的石油和煤炭利益集团具有强大的政治游说能力。如何照顾到这些传统能源利益集团的利益对于奥巴马政府来说将是一件非常棘手的工作。实际上,美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消极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石油和煤炭利益集团的影响。在哥本哈根会议的前一年,石油和煤炭利益集团组建了一支声势十分浩大的游说队伍,花费了几百万美元进行了一系列的带有误导性质的研究,试图证明全球气候变化与使用化石燃料无关,以阻止气候立法。正如一位资深的民主党顾问保罗·贝加拉(Paul Begala)所说,“这是我所见到的最具有煽动性和最腐败的游说活动。”忧思科学家联盟(The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主席凯文·克诺布洛赫(Kevin Knobloch)说,“从长远来看,化石燃料利益集团在新能源革命的斗争中必然失败;但在近期内,他们会尽其所能的推迟这场革命的到来。对于他们而言,这场战争意味着从化石燃料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再次,奥巴马计划在10年内结束从中东和委内瑞拉进口石油,并实现能源独立,这在可预见的未来是极难实现的。石油对于美国而言,不仅仅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更重要的是它对美国的军事、国家安全甚至是世界霸主地位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亨利·基辛格所说,控制了能源就能控制世界。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特别是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和军事实力对世界石油市场的石油价格和石油产地及石油运输通道都进行着有效地干预和控制。有效地控制了石油不仅意味着美国自身及其盟友和伙伴有足够的、可靠的能源供应,还表明,如有必要,美国可以限制其竞争对手或敌人的能源供应。实际上,控制石油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看,美国不太可能在短期内结束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和控制。况且,美国当前石油消耗量在能源消耗总量中占到了38.3%,即使美国想通过增加国内石油生产和发展替代能源的措施来减少进口国外石油,美国也不可能在近期内结束对国外石油的依赖。
最后,当前奥巴马政府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刺激美国经济的复苏,推动就业。经济刺激法案虽然实施快两年了,但美国的经济形势依然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发展新能源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见效比较慢,因此发展新能源和刺激经济复苏存在一定的冲突。另外,能源结构的调整将直接影响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以及一些行业的就业形势。虽然“能源独立”这一口号在美国民众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但是到实际生活中,美国的选民则更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方式。21世纪以来的两场战争和经济危机使得美国人对于未来的信心大减。这种恐惧感和焦虑情绪迫使他们改变了对全球化、自由贸易、移民、医改、赤字及其它国内和外交问题的态度。2008年,美国选民支持民主党成为参众两院的多数党,并推举奥巴马为美国总统。然而,仅仅过了两年,选民们就对民主党丧失了信心,转而支持共和党成为众议院的多数党。这种短暂的耐心反应了美国人当前的心态。这将成为奥巴马推行能源新政的又一掣肘。
尽管,奥巴马的新能源政策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但它顺应了低碳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潮流。因此,我们有理由对奥巴马的新能源政策抱有一定的信心。
(责任编辑:张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