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艳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斐然的成就,这其中FDI的作用功不可没。随着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正扑面而来,这为中国迎来了一个利用FDI这一外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有利机遇。
理论研究表明,FDI可以促进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其作用机制为:FDI可以通过资源资产质量的改善,提升东道国投资结构;FDI能够借助于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提升东道国产业技术水平;FDI具有的资本形成效应、市场扩大效应等,能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率提高,进而引起东道国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最终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研究FDI在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既是从实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改革开放以来FDI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也对今后我国如何更合理地引进FDI、更高效地利用FDI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国内学者关于FDI与中国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FDI能否促进产业结构提升;二是FDI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程度。就FDI能否促进产业结构提升,宋泓和柴瑜(1998)认为,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入降低了中国工业结构的总体效应[1]。张帆、郑京平 (1999)对FDI在中国工业部门的结构分析后认为,欧美跨国公司总体上有助于我国经济结构向较高的资源配置和技术效率的结构转变[2]。王洛林、江小涓、卢圣亮 (2000)认为,大型外资公司的投资有助于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3]。赵晋平 (2002)研究了吸收外资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及其影响机制,认为外商投资促进了我国工业部门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也直接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4]。傅强和周克红 (2005)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引进外资有很强的相关性,外资引入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5]。刘亚娟 (2006)分析了FDI对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变化的影响[6]。王军 (2006)研究了FDI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作用[7]。
从上述文献看,有两点值得关注:第一,以上研究主要集中于FDI对我国工业结构或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的影响,而少有系统地对FDI在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研究;第二,上述对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传统的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但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下,产业结构升级这一概念应被赋予新的涵义。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试图从传统的产业结构升级内涵出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FDI在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做出分析,并对传统分析方法与视角下得出的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审视与反思。
(一)FDI推动了我国产业部类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总体上发生了很大变化。1978年,我国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8.19%、47.88%和23.93%,到2008年,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1.31%、48.62%和40.07%,其中第一产业占比下降了16.88个百分点,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占比却分别提高了0.74和16.14个百分点。
导致我国产业部类升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政府产业政策调整、投资结构转变、消费结构提升、进出口结构变化等,但其中FDI对不同产业投向变化所引起的各次产业增量扩张速率不同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8]。从FDI在中国产业分布看,FDI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对第一和第三产业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截止2008年底,中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占合同利用外资金额的比重为1.91%、64.52%和33.56%。总的来看,FDI在中国的产业流向与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是一致的。
(二)FDI推动了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其中外资的作用功不可没。如表1所示,在2008年中国前五大工业行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位居第二,其外资所占比重高达81.3%。
表1 不同年份工业总产值中位居前五位的行业变化及外资占比情况 单位:%
外资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推动作用通过工业行业的资产规模增长指标可以反映出来。从1999-2008年,在我国资产增速位居前15位的工业行业中,仅有5个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见表2所示)。其中,家具制造业的外资资产增长速度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低于行业资产增长率46.2%,因此,外资并不是推动我国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导力量。在10个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中,除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外,其余工业行业的外资资产增速均快于行业平均水平。在增速较快的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新兴行业中,外商投资企业资产增长率超出行业平均水平25%以上。可见,FDI已经成为推动该类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力量。
表2 1999~2008年资产增幅位居前15位的工业行业的外资情况 单位:%
(三)FDI促进了我国产业技术进步
资本装备程度是工业技术水平的体现和结构升级的基础。1998年我国工业企业资本装备率为7.12万元/人,到2008年该指标为17.16万元/人 (见表3所示),年均增长9.23%,可见,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工业技术水平取得了较大进步。1998-2002年外资企业的平均资本装备率、总资产收入比、销售利润率和人均销售收入均高出全国工业企业 (见表4所示),应该说这段时期外资工业企业对提升中国工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投入产出效率做出了很大贡献。值得注意的是,从2003年开始出现了外资企业的资本装备率低于全国企业的情况,并且外资企业与全国企业的其他主要指标之比也逐年下降,这些现象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随着FDI不断向国内转移先进技术,中国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确实得到了很大提高;二是当前全部工业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已经非常接近,FDI在中国的技术先进性并不高。
表3 1998~2008年全国工业企业资本装备率 单位:万元/人
表4 1998~2008年外资企业与全国企业主要指标比较
(四)FDI促进了我国产品结构调整
2008年,仅占统计企业总数18.4%的外商投资企业却创造了39.6%的新产品产值和39.3%的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在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中,新产品产值接近15.0%,高于内资企业5.3个百分点;在外商投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来源于新产品的销售收入高达14.7%,而内资企业仅有9.7%。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外商投资企业更注重新产品开发,产品的更新速度快于内资企业,从而有利于推动我国整体产品结构的更替和优化。
在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主力军。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3540亿美元,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85.2%(见表5所示),比1996年上升了26.6个百分点。在FDI的带动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猛。从1996-2004年,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长38.65%。
表5 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情况
上述对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分析实际上建立于三个基础之上:第一,从考察对象看,基于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中国境内所有企业;第二,从研究的理论基础看,基于传统的产业结构理论;第三,从研究方法看,基于历史的纵向比较。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的分析,实际上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出我国的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
首先,如果将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考察的主体对象,势必会掩盖升级效应的真实性。这种“失真性”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是由于考察主体的范围扩大而产生的非真实性。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例。据海关统计,2000年外商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中约占55%,在高新技术产业申请的专利数中占三分之二,在高新产品出口额中占81%,在高新技术产业利润额中占79%。可见,外资企业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体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出口产品结构升级的真正主体主要是外资企业,而不是本土企业。
第二层含义是指由于本土企业没有实现产业技术进步而产生的非真实性。伴随FDI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资本品的进入,发展中东道国整体的产业技术水平可以得到提高。在一段时期以内,FDI,甚至会成为某个发展中国家技术升级的表现主体。但是,在国际技术转移中,设备、设计和能力的转移是三种不同的层次,具有明显的差异。如果把视角放至本土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我们会发现当FDI的先进技术和产品知识并没有向本土企业扩散时,这种总体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并不等于后者技术能力的提升。发展经济学中所提到的“飞地经济”,即是类似这种情形的一种极端反映[9]。
其次,传统产业结构理论强调从产业层面理解产业结构升级概念,对产业结构高度化评估以产业结构和部门结构的变化为标志。此种评价方法是对一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纵向比较,其缺陷是可能存在着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判定的虚拟性。同样,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评价亦如此。倘若从全球产业价值链及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所处地位的角度 (即基于国际间的横向比较)予以评价,则发现FDI在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存在着一定的虚拟性,我国工业结构的实际高度化并不高。从以下几点可体现出:
第一,我国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多数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信息产业、核心部件、系统软件大量依赖进口。
第二,我国高技术产业“不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研究与发展强度低,技术密集度不高;(2)附加值率低,经济效益较差;(3)缺乏国际竞争力;(4)自有知识产权少、品牌绝大部分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5)高技术产品对外贸易过分依赖外资企业,自主的民族高技术工业受到挤压。
第三,尽管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加工中心,构成了国际分工体系的重要一环,但是我国产业整体仍处于国际分工和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
因此,评价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仅以外资产业发展的规模及其在东道国产业的地位为依据并不充分,重要的是考察外资企业发展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带动了本土企业发展。另外,在全球化框架下,研究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应把握住新的时代背景所赋予的产业结构升级概念的新内涵——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价值环节提升,即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尽管FDI对我国产业发展、结构升级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意义还很有限,因为它并未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核——自主创新能力产生深刻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体本身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使经济增长表现为内生增长,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才是影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关键[10]。因此,今后我国引进FDI的重点是技术引进,借FDI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利用FDI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之策。
[1]宋泓,柴瑜.三资企业对我国工业结构效益影响的实证研究 [J].经济研究,1998,(1).
[2]张帆,郑京平.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结构和效率的影响 [J].经济研究,1999,(1).
[3]王洛林,江小涓,卢圣亮.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经济国际化的影响 (上)——以全球500强在华投资项目为主的分析 [J].中国工业经济,2000,(4).
[4]赵晋平.吸收外资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分析 [Z].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 [R].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98).
[5]傅强,周克红.利用外资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分析与实证检验 [J].世界经济研究,2005,(8).
[6]刘亚娟.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分析 [J].财贸经济,2006,(5).
[7]王军.FDI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J].国际经济合作,2006,(9).
[8]陈明森.产业升级外向推动与利用外资战略调整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7.
[9]冷民.从台湾微电子产业的发展看利用外资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 [J].中国科技论坛,2005,(3).
[10]马天毅,马野青,张二震.FDI与我国技术创新能力 [J].世界经济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