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础研究发展现状与相关政策研究

2011-12-27 09:17胡明晖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资助北京市基金

胡明晖

(中原工学院,郑州 450052)

北京基础研究发展现状与相关政策研究

胡明晖

(中原工学院,郑州 450052)

从战略部署、优先领域、人才状况、经费投入、管理体制,以及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体系、资助格局、管理与评审办法等方面,全面分析、描述了北京基础研究的发展现状,并对北京基础研究的发展定位、经费投入、机制创新、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基础研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体制;资助格局

历史及现实的投入和积累,使北京地区凝聚了全国1/3以上的科研机构、基础设施和优秀人才[1],基础研究发展条件得天独厚,是全国最重要的科研创新基地和全球重要的创新中心,代表了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最高水平,对全国各地都具有一定辐射和影响.对北京基础研究发展状况的研究,有利于总结成绩、发现不足,为北京基础研究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思路和建议.

1 北京基础研究发展战略

1.1 战略部署

为实现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北京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北京“十一五”时期科技发展与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都对应用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进行了超前部署.从2003年开始北京市科委形成“主题计划”管理模式,2005年制定“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科技”主题计划[2],在正确分析当前面临的发展机遇和现实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持续保持在全国创新基地的地位,面向应用、具有北京特色的基础研究体系基本建立,突破若干重点产业发展的战略技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创新人才”等发展目标,部署“加强面向应用的基础研究;加强产业高端环节的高技术攻关;支持利用新的研发模式整合资源;培养应用基础和战略高技术研究的高端人才”等4项专题任务,设计以“加大政府投入、推动面向首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基础;鼓励企业开展高技术研发活动,支持新型产学研联盟;完善科研环境条件,吸引研发投资,鼓励在京建立研发机构;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提升首都研发水平”等4种促进方式,并提出相应保障措施.

1.2 优先领域

《北京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确定重点解决的应用基础研究重点技术方向及关键技术包括:各类污染形成机理及预测、控制;能源科学应用基础研究;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支撑材料科学发展的科学基础;信息科学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高可靠性大型复杂系统和极端制造的新原理和新方法;承接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相关技术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科技”主题计划,提出支持重点产业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持续支持环境污染治理、生态建设、交通治理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鼓励技术集成和学科交叉应用;形成完善的基础数据库和理论基础;支持对北京大气、水、土壤、环境等自然条件基础数据的动态监测;支持科学研究信息服务能力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加强自然科学基金等专项工作.

2 北京基础研究人才情况

在研发软环境方面,北京拥有国内其他省(市、区)远不能及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因此,各个行业所需的人力资源非常丰富,尤其中关村集中了世界上最密集的智力资源.2000—2009年,北京市 R&D全时人员不断增加(如表1所示),2009年达到25.3万人,全时当量达到19.2万人年,是2000年的1.9倍.其中,基础研究全时人员数也在不断增加,由2000年的1.63万人年增加到了2009年的2.7万人年,占2009年R&D全时人员总数的14.1%.但从基础研究全时人员的构成情况看,中央属人员占据了绝大部分,2000年、2008年分别占92.46%、87.63%,而总体趋势是地方属人员所占比重呈逐渐增长态势,2008年达到3 173人年,占基础研究全时人员总数的12.37%.

表1 北京科研活动人员发展情况(按研究类型)

3 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情况

2000—2009年,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不断增加(如表2所示),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虽有波动但多数年份增长率仍高达10%以上,2009年经费支出达到70.5亿元.从全国来看,北京基础研究经费远远高于其他省份,2000-2001年、2005年占全国基础研究经费总支出的比重甚至超过34%,其余年份也多在25%以上;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国第一位,2009年比处在第二位的上海(28.81亿元)多出49.69亿元.但从支出结构看,这些经费主要集中在中央属机构,北京地方属机构的基础研究经费并不高,而且近年来地方属经费支出所占比例还有不断减少的趋势.从基础研究经费在R&D经费支出中的位置看,北京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例大部分年份超过了10%,应用研究经费基本控制在基础研究的2~3倍,试验发展经费基本控制在基础研究的5~8倍,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够合理,但是其基础研究经费与应用研究经费、试验发展经费之比与河南(2009年为1∶3.4∶65.5)、浙江(2009年为 1∶3.0∶55.2)、广东(2009年为1∶2.3∶46.8)等省份相比还相对更为合理.

4 北京基础研究管理体制与资助体系

4.1 管理体制

1990年10月30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设立,同时成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作为自然科学基金的决策机构.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委员19~25名,由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实行任期制(任期3年).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每年召开2~4次,主要任务是制定(修订)基金委员会章程及有关规章办法;研究有关科技领域前沿动态,审定发展规划;讨论确定一定时期内资助的科技领域和重大、重点研究项目;审定项目指南;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听取办公室工作汇报;审定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预决算和其他重大事宜.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是基金日常工作管理机构,是直属北京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事业单位,主要任务是编制北京自然科学基金的发展规划、年度项目指南、年度项目申报通知与申报须知、受理项目申请、组织专家评审、资助项目的中期管理、结题验收等,下设学科管理部、研究发展部、项目与成果管理部、综合管理部.

表2 2000—2009年北京市基础研究经费支出情况

4.2 资助体系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是北京科学技术委员会专门资助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的技术基础研究和部分基础研究的专项基金,在支持基础性研究、促进原始创新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学科建设,涵养科技资源,活跃学术氛围、营造公平公正的科研环境,培养人才,支持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目前的资助体系包括:

(1)研究项目基金.它是北京自然科学基金的主体[3-4],鼓励跨学科、跨行业、跨单位的联合研究,鼓励中央在京单位与市属单位的合作研究,鼓励国际科技合作,鼓励有条件的青年科技人员开展研究.资助数理、化学与材料、工程、电子信息、生物、农业、医药、城市建设与环境、管理等9个学科.包括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预探索项目4类项目.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研究年限分别不超过4年、3年,资助强度分别不超过100万/项、50万/项,但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的承担单位须有不低于资助经费1/3的匹配资金;面上项目、预探索项目研究年限分别不超过3年、1.5年,平均资助强度分别为9万元/项、3万元/项.

(2)对外合作交流活动基金[5].目的是促进北京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的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经费主要由申请者、组织单位出资或筹集,根据需要择优给予资助.资助范围包括:在京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或举行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境外专家来京讲学、交流或合作研究,北京专家到境外短期进修、考察、讲学、合作研究、参加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对境外基金组织或科研学术机构进行有关基础性研究的考察、筹资和签定协议等活动.

(3)专著出版基金[6].主要资助市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优秀科技专著,也资助中央在京单位承担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而形成的优秀科技专著.资助原则是重视社会效益,并力争有经济效益,对出版经费不足部分实行全额资助或部分资助.

(4)会长基金.资助那些不在基金项目申报期间,需要及时支持的项目;已资助项目中有突破性进展,或取得重要阶段成果,或将要产生明显效益,需要追加经费的项目;以及其他需要特殊资助的项目.会长基金经费不超过市基金年度总额的10%.

5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格局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成立20年来,受理基金申请项目33 338项,资助 3 786项,资助经费总额 4.33亿元,一批优秀的创新性项目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7].近十年的资助情况如表3和图1所示.北京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的申请量,除2003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外(比2002年下降了836项),2004—2010年一直在快速增长,从申请项目曲线的斜率看,2003—2007年申请项目数增长很快,而2007年至今增长幅度逐渐放缓.虽然资助项目数在小幅波动中稳定增长,但是总体上申请项目曲线与资助项目曲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宽.2007年、2008年的项目资助率只有8.25%和8%,达到历史最低点,2010年在资助项目数增加23.58%的情况下,项目资助率也只有10.17%.从资助强度看,2000—2010年资助强度变化不大,均在10万元/项左右浮动.不过,这里的资助项目数包含了平均资助强度为100万元/项的重大项目和平均资助强度为50万元/项的重点项目.

表3 2000—2010年北京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资助情况

图1 2000—2010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资助情况

从资助的学科体系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除增加农业、城建与环境科学外,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本保持一致.从表4可以看出,医学科学的资助项目数远远超出其他学科,且逐年快速增长,2010年达到175项;资助项目数较多的学科是信息科学、生物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2010年分别资助65项、42项、51项;资助项目数最少的学科是管理科学,2010年比医学科学少了152项(见表3).从资助强度看,项目平均资助强度最高的是生物科学和城建与环境科学,其中,生物学科学从2001年的14万元/项提升到2010年的17.1万元/项,而城建与环境科学保持在15万元/项;化学与材料科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的平均资助强度均在10万元/项以上;平均资助强度最低的是数理科学和管理科学,均在7万元/项以下,其中管理科学2010年超过数理学科,增至6.9万元/项.

表4 2001-2010年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资助格局 项

6 北京基础研究管理与评审办法

6.1 管理措施

为了更好地加强和发展北京基础研究的相关工作,1999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章程》出台,提出了北京自然科学基金的主要任务,并对基金的人员结构和管理制度等作出明确规定,促进了北京自然科学基金的发展.为加强对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管理,2000年制定《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申请、评审与管理办法》,对各类项目的资助条件及评审办法作出详细规定.为加强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的管理,2002年制定《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对于自然科学基金的预算、拨款及经费决算和监督管理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在其他基金的管理上,先后出台有《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会长基金管理办法》、《对外合作交流活动基金管理办法》、《自然科学专著出版基金管理办法》,用以管理资助和评审等相关工作;此外,还出台了《关于组建基础性研究实验室的试行办法》等,对北京基础研究硬件设施建设进行规范.

6.2 评审办法

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按照“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遴选项目,并坚持回避和保密原则,确保项目评审的公正性.基金项目评审按初审、同行评议、学科评审组评审和市基金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审定的程序进行.

(1)初审与函审.初审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初审通过的项目函请不少于3位同行专家进行通讯评议,重点评价项目的科学意义、学术水平、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基础性、创新性、研究条件、经费概算及申请书的真实性等.

(2)学科评议.同行评议通过的项目由专家组成的学科评审组进行集体评审,重大项目、重点项目还须在学科评审组上答辩.学科评审组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资助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预探索项目,提出重大项目、需要市基金委员会审定的重点项目和备选项目的建议.

(3)审定与资助.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主要对资助项目进行审定,然后由基金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的审定,将评审结果书面通知各申报单位及项目负责人.

7 关于北京基础研究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7.1 准确定位

北京基础研究的人才资源、经费支出、重点实验室等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央属研究机构.这对于北京地方基础研究发展目标的实现,无疑既是优势,又是困惑.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为例[7],一方面,基金成立20年来总计资助中央在京单位项目1 771项、经费2.22亿元,为有效利用中央在京科技资源,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一年5 000多万元的资金投入,无法应对5 000多项的申请,以致2007—2009年项目资助率仅有 8.25%、8.0%、9.03%,是全国唯一近年来项目资助率低于10%的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矛盾的症结恰恰在于北京地方基础研究的发展定位.我们认为北京基础研究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发展重点不能象其他省份那样,放在鼓励原始创新、培养创新性人才上,而应强调地方发展目标,充分利用中央在京科技资源,锁定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鼓励研究成果在地方经济社会中的应用;强调培育国家项目,鼓励地方基础研究人才提升项目研究水平,利用中央科技资源涵养地方科技人才;利用国际化的研究环境,鼓励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7.2 加大投入

与拥有的丰富科技资源相比,目前包括中央属和地方属基础研究经费在内,都无法解决北京基础研究科研需求与经费支持之间的矛盾,何况在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中,地方属经费支出与同期其他省份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基础研究经费主要依靠政府财力支持,没有象其他省份那样广泛拓展经费投入渠道,是目前造成北京地方基础研究经费不足的主要原因.其实,较低成本的人力资源、一流的办公环境和研究氛围、人文环境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使北京的研发环境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北京比其他任何省份都更有条件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经费.因此,建议北京基础研究应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特别是应通过联合资助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以拓展经费来源、增加基础研究经费投入.

7.3 创新机制

北京是高科技企业集聚的地区,引导企业积极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已经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实际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高新技术的技术基础项目已经占到30%左右[1],说明北京对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与转化也是很重视的.但是,为什么在这样好的环境下却不能有效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基础研究的投资与研发呢?我们认为,其根源在于思想观念的不够解放.要想创新机制,首先要实现“一破”,即破除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之间的绝对界限,充分认识到基础研究的问题本就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实现“一立”,即树立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服务意识.有了这样的思想观念,在编制项目指南时,才会重视邀请企业家参与,吸收主要企业或行业协会的意见,把企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在重要位置;在设计资助政策时,才会强调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的重要性,甚至把企业放在领导者的位置;在培养和吸引基础研究人才时,才会重视企业科技人才资源的涵养问题.当这些新的机制建立时,从立项到研究、到成果应用,企业就能全程参与,吸引企业增加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应用自然不再成为难题.

7.4 完善管理

目前各地基础研究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项目管理和经费分配“小钱大审、大钱乱花”,项目资助搞部门平衡、不以择优为第一原则,项目申请书填报内容过多、把研究人员宝贵时间浪费在论证和申请上,成果验收时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等,这些不适当的管理和评估方法,妨碍科研人员专心致志从事具体研究,并间接导致学术风气和科研道德败坏问题.北京基础研究以自然科学基金为主,采用科学基金制模式进行管理,总体上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但仍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在同行评议和集体评审中,应采取相对随机的专家遴选机制,从庞大而精准的专家库中抽取专家;在通讯评审中,最好采用“双盲”方式组织评审;在成果验收时,至少对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不仅从论文、专利、应用等方面验收,而且采取面对面论证答辩方式了解项目完成的实际情况.(在本文写作过程中,乔冬梅、李新洁、李跃坤、杨俊乐提供了重要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参与文献:

[1]张晓强,郑巧英.北京基础研究的特点及其运行管理机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23(s2):1-7.

[2]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题计划实施方案之七:应用基础研究与战略高技术主题[EB/OL].[2010-07-12].http://www.bjkw.gov.cn/n1143n1240/n1039429/n1269529/4588640.htm l.

[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章程[EB/OL].(1999-09-09).http://www.bjnsf.org/jjw j/jjzc/201006/t20100601_4357.htm l.

[4]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申请、评审与管理办法[EB/OL].(2000-11-14).http://www.bjnsf.org/jjw j/glbf/201005/t20100530_1001.htm l.

[5]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对外合作交流活动基金管理办法[EB/OL].(2000-11-14).http://www.bjnsf.org/jjw j/glbf/201005/t20100530_999.htm l.

[6]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自然科学专著出版基金管理办法[EB/OL].(2000-11-14).http://www.bjnsf.org/jjw j/glbf/201005/t20100530_1003.htm l.

[7]朱宝凤.加强基础及基础研究,为北京市科技及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J].中国科学基金,2011,25(1):32-33.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Basic Research and the Relative Policies in Beijing

HU M ing-hui
(Zhongyuan U 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07,Chnia)

The article studies on the strategic p lan,p rio rity areas,scientists,funding,management system,and the funding system and pattern of Beijing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to comp rehensively 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basic research in Beijing.On the basisof such analysis,suggestions about the orientation,funding,mechanism innovation,and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basic research in Beijing are given.

basic research;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management system;funding pattern

F204

A

10.3969/j.issn.1671-6906.2011.04.003

1671-6906(2011)04-0011-06

2011-07-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0922108);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B790);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计划项目(112PLJC358)

胡明晖(1975-),男,河南南阳人,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资助北京市基金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