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杰
科学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是指学生从对自然事物的未知,经过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像科学家那样自行探究达到认知的过程。这一探究活动往往由于受课堂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探究活动常常“意犹未尽”。作为教师这一引导者的角色来说,就该尽力设计能将探究活动予以延展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与教学目标相联系的延伸
这类探究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提高和发展,结合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不重复教学而高于教学,突破了课堂教学和教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增长能力和综合素养,激发学生树立高尚的科学志趣和理想。
1.由教学中的歧思、妙想引出的延伸
小学科学教学新理念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学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人。教师根据教材,给予学生一定的观察探究的素材,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予以验证。而有时学生的猜想及实验设计与教师提供素材的目的以及教学的意图并不吻合。如:在教学《物体的运动》一课时,课内本来提供的是制作小车模型的材料,然后用小车来演示出物体从静止到运动,以及从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但学生却提出:“其他物体的运动是不是也一样呢?”这时教师只有布置学生在家里探究实验,观察物体的动静变化。经过几天时间,有的制作了“小风车”、“摆动架”,有的把原有用线轴和皮筋制成的小车改装上“电动机”。于是在下次上课的时候,学生的实验便丰富多了,同时也很容易地掌握了物体四种运动形式的特点。再如《反冲现象》一课中,教材中第二组实验设计,用胶带把气球固定在铁丝轨道上,使气球放飞时更形象地反映出反冲原理,模拟出喷气式飞机的飞行。而这时有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却提议:“还用第一组实验中的圆气球,只要在圆气球的喷气口旁,贴上两张长纸条作尾巴就可以使气球平稳的飞行了”……对于这样课前教者无准备,而学生又能动脑提出的歧思、妙想,教师必须加以鼓励和保护,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继续探究。
2.由时间、空间限制而引起的必要延伸
科学课的学习中,有许多的内容需要突破教学课时40分钟和课内空间——教室的限制,从而使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例如《热气球》一课中,学生自制好各种热气球,从空间和安全角度考虑,应让学生到更大的空间——操场或体育馆内去做试验;学生做好了“竹蜻蜓”,可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怎么会玩得过瘾呢?当然只能在课后再玩出各种花样了。再如教学《种子》和《植物怎样喝水》等观察实验课时,由于这些课中的实验,时间跨度长,观察次数多,也只能安排在课外做好大部分探究活动,然后回到课内加以汇报总结就行了。
3.实践自制教学学具引出的延伸
科学课中经常会有一项重要的环节,利用探究得出的原理,重新设计并自己动手做出新的有趣的教学学具或心爱的小玩具。如:《凸透镜》一课中,自制“投影机”;《眼睛与照相机》一课中自制“土照相机”;《磁铁》中自制“指南针”;利用《光》这一单元的知识自制“万花筒”“潜望镜”等。在这些自制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同时在家中制作,还会把家长引入进来,帮助孩子找材料,想办法,这样完成的作品,既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更大的成就感,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4.课内阅读引出求知性探究
小学科学内容包罗万象,其中不乏探究活动与科普知识和科学故事的结合,而课本有限的介绍,只会让学生感觉“隔靴搔痒”。于是师生利用一切手段,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寻找一些相关资料,加以详细地了解。如,《登上月球》一课中,学生为了了解人类登月的全过程,必须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整个令人神往的过程。《火山与地震》一课中,有关地震引起破坏的知识和地震预报的知识,也将大大激发学生在课外探究的兴趣。
二、在各类活动中蕴含探究的延伸
新课程改革,要求体现教育教学的综合性,各门各类学科应注意联系起来,而科学探究可说是最易被“综合”的了。
1.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延展继续探究的空间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从生活中的细微现象中,发现问题,然后探究出解决的方案。这就是从综合实践活动向科学探究的延展。同时翻开综合实践课和科学课两套书,会发现可以联系的内容比比皆是。如《我们周围的环境》、《垃圾的故事》与《水污染》等;《沙尘暴》与《地球我们的家园》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进行各类科普活动,激发探究的兴趣
对科学的兴趣可极大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能够激发兴趣的莫过于开展学生喜欢的各种科普活动:每周定时通过雏鹰电视台播放科普娱乐节目,如《蓝猫淘气三千问》、《海尔兄弟》、《贝科曼的世界》等都是同学们极喜爱的科普动画精品;发动学生参加每年一度的“金钥匙”科技知识大赛;参加省、市科技协会组织的各类科技模型竞赛活动,保持校内科技小组全年正常活动;利用科普宣传月做好科普宣传活动,出一期有关科技的《中队园地》,办一期科技为主题的自编小报,进行一次科技为主题的中队活动等等。
科学探究活动的延伸,并非课内活动的简单延伸与补充,而是在学生充满对科学探究兴趣的基础上,由学生自身的求知内需驱动,利用课外时间自己组织或教师组织的一切探究活动。
(责编 夏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