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萍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活用教材,就要注重本学科的教学研究,促进本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重视教材,活用教材,提升教材
俗话说得好:“人是活的,书是‘死的。”作为一名教师,要大胆地使用教材,活用教材,提升教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同时关注过程和方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和谐的发展。”所以,教师在用教材时,应综合考虑这个方面,把教材提升到能够适合本学科、本班学生的实际上去,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要引领学生亲身历练探究的实践过程
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关键在于实践,如猜测,凭借已有知识、经验对问题答案进行大胆猜想;假设,从多种猜想中选择最接近“真理”的作为假设;操作,运用学习工具,动手实践;验证,用操作结果证明假设;结论,做出探究结论;运用,运用结论解决问题。如在教学“球与圆”一课中,学生在争论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证明自己的观点,认为“球”与“圆”两者不同的学生拿出了乒乓球、小篮球,还用瓶盖在纸上画了圆,要求“反对方”通过用眼睛看、用手摸来感觉、比较两者的不同;而另一方则想到了将球一分为二,从而得到两个圆的办法来维持自己的意见。学生通过操作、验证,终于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就是球与圆是不同的。同时运用建构的立体图形的新知,他们也知道了长方体与长方形是不同的,因为长方体是立体图形,而长方形则是平面图形。
三、在课堂内外通过实践活动学习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调查、游戏、测量、实验等多种群体或个体的活动,而思考数学的纯粹思维活动,则不含在内。活动型数学教学更适合后进生的学习。在学生对抽象性数学思维还不熟悉或不太喜欢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学“同类项”一课时,教师把写有各种代数式的牌子发给学生,教室四角各有一个学生拿着牌子,其他学生寻找在四个角上的“同类项”。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
四、运用现代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增强学习兴趣
教师要把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在兴奋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并会学”你传授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创新性的创造各种促进学生学习的氛围,从而使他们爱学、学会、会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传统的数学教学受教学条件的限制,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通常只能通过纸、笔练习,形式较单一,容量较少。现在能够借助先进的网络环境,及时而形式多样地对一节课进行评价,学生还能借助信息技术灵活地进行自我学习评价、他人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获取反馈信息,并进行处理。例如,教学“找规律”一课,在评价学生为丽丽布置的生日会场时,教师利用校园网的优势,把购物情况转播到每个学生的电脑屏幕,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他评和自评。学习气氛非常热烈,学生思维也非常活跃。教师凭借环境所提供的条件与资源,以教材为文化媒介,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社会性的作用。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实现了教师的自身发展。
五、把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综合实践课是一种新的课程理论,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具有多元性、发展性、灵活性、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性、整合性和全程性等明显特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范式。它超越文本、超越课堂,强调首脑并用的实践。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立体式地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多方位地展示能力,发展能力。而数学综合实践课就是这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目的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更不是为了场面的热热闹闹,而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六、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以数学学科为依据,注重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增设“实践与综合应用”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考虑各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提高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把握一些教学策略,如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学习策略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及有针对性的质疑能力的培养等等。
总而言之,要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师必须深入教材、活用教材。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数学综合实践课就是让学生“做数学”,关键在“实”,形式要“活”,一定要“动”,“活”而不乱,“活”中增智,“活”中求实。力求“动”而有序,“动”而有导,“动”而有得。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