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李志军
《中国经济大萧条还有多远》
作者:刘军洛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9月
看这本书的全过程只能用一种心境去描述:深深地悲哀和无力感。
刘军洛是著名民间经济学家,曾经因为几次大胆的预言被不幸言中而知名,这是事后所知,所以对他我不存在名人效应,可我在书中看到的内容清晰而简单,就是事实、常识和规律。我的专业知识水准无法让我有资格断言他对未来的判断是否准确,但我愿意用我有限的常识来判断。
书中在探讨中国经济大萧条还有多远的主题下,还有一个副线索,就是中美之间的竞争。作者说,今天最终的碰撞将发生在“美国思想”和“中国思想”的优胜劣汰上。这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比拼吗?显然不能进行简单的意识形态评价,应该是能不能按照国际规则、按照事实发展的规律做事的比拼。
面对美国,我们不要讲什么“阴谋论”,应更多地去问自己是不是做了正确的事、符合规律的事。为什么美国不会输?因为它牢牢抓住了未来掌控世界的两样法宝:科技和金融。而随后就是全球现金定价和全球科技定价。资本主义绝对不是为拯救我们而存在的,它最终是要获利的,这是资本主义的生存法则,要参与市场交易就永远不要违背资本主义的核心原则。这个时代没有闭关锁国的可能性,所以必须用大家通行的规则做事,至少知道别人的规则是什么。参与到全球化这场游戏中就要做好准备,要有全球化的大脑,必须知己知彼,全面地看懂世界的每个微小的变化。那我们呢?
我们现在到底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必须是下一盘棋,全面统筹;市场经济就是优胜劣汰,我们现在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想管就是计划经济,不想管就是市场经济。所以永远在纠结中昏招频出。
美国人拼命向小企业注入更多资金,而中国则不断加大对国企的投入,沪市922家上市公司前十大盈利公司中,上市银行占了七席,其他三席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国神华。银行+能源+国企,极其危险的组合!与国际市场息息相关,但又脆弱不堪。
中国经济增长结构70%靠地产在拉动,而银行信贷90%集中在地产业及地产相关产业,中国地方政府还地方债和地方债利息的钱100%依靠土地出卖。目前,房地产企业获取贷款难度加大,再融资全面收紧,房地产企业开始加速多元化融资途径,其中海外融资计划被纷纷看好,如此看来会不会是饮鸩止渴?而房地产的疯狂发展背后是大量中国农业耕地史无前例地被破坏。简单而单一的发展模式,把一个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险不险?
去党校听课,无法忘记录像报告中国家负责农业发展的高级官员那忧心忡忡的面容。央视财经频道对农民的访谈中,可以看到农民由于得不到基本的回报,纷纷放弃粮食的耕种。经历过非典的人都会了解第三产业极端脆弱。未来爆发战争抢夺的只有能源,而且到最后就是粮食。作者建议大家不要买黄金,除了金融格局的判断外,也指出真正能承受住风险的还是实体经济,在全球化中养活中国人的农业产业、奶粉等民族企业才是全球化资本运作“化”不去的黄金。世界未来的货币将回归到农业货币时代,但此货币已不是农业社会时代的农耕农业货币,而是全球化下拥有最高控制权和统治地位的“生存农业货币”。
现在很多经济学家热衷的话题是中国有能力跳过其他国家都无法逾越的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为什么只有我们是个例外?想当年,我们要超英赶美,大跃进,结果呢?历史不仅仅是用来回忆的,而是要“鉴往知来”的。当今的中国有多少人相信是有未来的,有多少人愿意为自己做长远的规划?短期效应、短视像瘟疫一样感染到各个方面。中国要彻底反思,而不是仅仅考虑如何打赢一场和美国的经济战争。我们都看到了问题,但我们的根源找得对吗?我们的解决方案合理吗?即使都没有问题,但是我们有这个勇气吗?这个世界会给我们机会吗?我们官方外汇储蓄中的4000亿美元是美国“两房债券”,我们托了美国人的底,但是没有人会托我们的底,只有落井下石!
如果不仔细看的话,可能作者开具的药方就会被错过,但这些药方虽然寥寥数字,可艰难之程度不言而喻。他说,唯一可行的就是大力或全力削减政府支持,中国环境的恶化,与政府越来越庞大的支出成正比。必须迅速把中国国企全部市场化。中国要想有一个未来,一个还有可能美好的未来,需要下很大决心去改变现状,只是不知道,我们是否真的愿意为改变而付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