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政党培植信任的若干做法及启示

2011-12-25 17:38李宓斯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1年8期
关键词:政党信任民众

●李宓斯

国外政党培植信任的若干做法及启示

●李宓斯

社会对政党的信任是政党重要的社会资本,世界各国政党在其自身建设和政治行动中都或多或少地包含了政党信任的要素,并以此推动党的发展。本文通过考察国外政党培植与增强信任资源的诸多做法,总结出四点共同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政党信任的基点、核心、保障和关键,以期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

国外政党;培植信任;做法;启示

所谓政党信任,就是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对政党制度、政党组织和政党成员的一种文化认同和心理预期,这种认同和预期是通过政党与社会双方的不断互动和博弈过程而逐步建立起来的。近年来,公众对政党的信任的式微在世界范围内显现出来,进而使政党信任问题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理论上说,政党信任问题为研究当代政党政治现象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在实践中,政党信任则是进行党的建设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国外政党积累和培植信任资源的一些做法,对我们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国外政党培植信任资源的主要做法

政党信任已经成为现代政党政治中的一种重要资本。纵观各国政党的政治实践,虽然不同政党采取的政策、行动各有侧重,但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信任资源,进而更好地实现政党目标。归纳起来,国外政党培植信任的做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时俱进、符合国情的政党政策。一个政党、尤其是执政党的最大成功,是及时提出符合本国国情、代表人民利益、体现时代特征的政策和发展战略,这是政党获得社会信任的基本立足点。[1]政策是政党的行动方针,是党的路线、纲领在具体实践中的体现,在宏观上关系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在微观上涉及大多数民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一个政党所采取的政策如果能够符合人民利益和时代要求,并得以有效实施,这个政党往往就能得到社会更多的信任。例如,在2008年美国大选中,以奥巴马为代表的民主党和以麦凯恩为代表的共和党在很多领域有着不同的政策主张。在对伊拉克战争的态度上,奥巴马一直反对伊拉克战争,并在竞选中承诺,如果当选总统,会在上任后16个月内从伊撤出美军作战部队;而麦凯恩则在参议院投票支持对伊开战。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计划方面,奥巴马支持实施金融救援计划;而麦凯恩曾对政府救市持有质疑,但后来也赞成实施金融救援。在当时美国民众反战情绪高涨和深陷金融危机的情境下,以奥巴马为代表的民主党的主张就更能获取民众的信任,进而在大选中赢得更多的支持。又如,古巴共产党在面对美国封锁和苏东剧变的困境下,一直把发展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相继采取放宽对外资的限制、改革所有制形式、进行金融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使古巴职工的平均月工资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这是古巴共产党在危机中执政地位仍然十分稳固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社会对政党的信任不仅源自对其政策的认同,还在于这些政策能否得到有效的实施,能否使民众真正感受到政策的效果。如果只有好的政策却缺乏有效的执行,政党信任反而会因此遭到削弱。如前苏联共产党所主张的共产主义理想曾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同,但在后来的建设中,民众越来越感受不到共产主义的成果,党的纲领与主张成为空谈,苏共也就逐渐丧失了民心。

(二)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动力机制。政党获取和提升其信任度要通过社会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才可能实现,而人民群众是其中最核心的因素。中国古语云,“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2]。民众是政党信任的主体,在社会与政党的信任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民众是政党的社会基础,他们的信任构成了政党存在和执掌政权的合法性根源。因此,国外很多政党采取各种政策联系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并且建立了与群众联系和沟通的动力机制。所谓动力机制,意味着政党与群众的联系和沟通是“自动发生”的,有一定的制度规范加以保障,是一种具体的运作机制,而非政党组织或其成员偶然的、自发的、不确定的行动。例如,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一直坚持民情沟通和联系群众的做法,这是其得以长期执政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人民行动党重视同群众的联系和沟通。李光耀曾经总结说,人民行动党政权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因为该党竭力听取民众的心声,然后反映在政策上面。吴作栋认为:“政府与人民之间是一种互相依赖的共生关系,俗语说,唇亡齿寒。”[3]几十年来,人民行动党一直注重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并进而提出“五民策略”,即了解民情、参与民生、反映民意、争取民心、关怀民需。另一方面,人民行动党在多年探索中逐渐将与民众的联系和沟通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了一系列的渠道和机制,将政党和人民有机地连接起来。人民行动党执政初期就建立了议员定期回自己的选区访问选民的制度,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又建立了部长定期访问选区的制度。类似的一些做法使得党同群众的联系更加深刻、务实和制度化。又如,古巴共产党制定了领导干部定期到基层视察的制度,包括古共中央第一书记卡斯特罗在内的每个中央政治局委员,每年至少6次率中央视察组到地方视察,其中4次必须深入到基层。再如,在2010年的英国大选中,后来当选首相的保守党党魁卡梅伦提出新政:还政于民,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到下至学校建设、上到议员罢免等方方面面的决策中。这一主张体现了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听取民意的态度,为卡梅伦加分不少。由此可见,政党与群众的联系和沟通直接关系到政党的形象和政治影响力,是政党建立其信任资源的核心途径。只有将民众诉求作为政党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政党才能够获得其存在与发展的力量之源。

(三)覆盖全面、行动有效的组织网络。按照美国学者罗伯特·帕特南(RobertPutnam)的定义,政党信任是一种社会资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4]。而一种社会资本的建立和增长,除了信任之外往往还需要一定的组织网络。在政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组织网络是政党的“触角”,是实现政党组织发展、贯彻政党政策主张、密切政党与社会关系的重要保障。一般而言,政党的组织网络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正式组织和制度的方式拓展的,例如,英国的老党工党的组织系统包括最高决策机构工党大会、最高管理机构全国执行委员会,以及地区、选区和基层组织(街道、小选区或教区及工作场所的支部),还有些团体有自己的附属组织,例如费边社的“青年费边”等。另一种是非正式的组织渠道,工党在团体组织之外,针对不同社群建立了各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如妇女组织、青年组织、大学生组织、黑人组织以及各种俱乐部等。这些组织将工党的影响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党保持和密切与社会公众及其他组织联系的纽带。又如,在老挝执政的人民革命党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在1996年的老挝人革党章程中明确规定,该党组织分为四级,即中央、省(部)、县和基层,不同级别的党组织有不同的工作程序并负有不同的任务。同时,不断提高各级党支部的领导力量和战斗力,注重培养和教育各级党员。通过一系列的组织建设措施,到2000年以后,老挝人民革命党的组织建设和领导质量都得到提高,各级组织联系群众、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强,多数党员的政治素养进一步提高,更好地服务于组织和民众,从而增强了民众对党的信心,使其信任资源得以稳步增长。由此可见,政党的组织网络是其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社会各个层级的重要责任。[5]在数量上,组织网络建设应当全面覆盖;在质量上,应当保证组织网络的行动有效性,这样,政党才能借助其组织的力量传播政党主张、推行政党政策、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社会动向,以增强政党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获得更多的社会信任。

(四)廉洁高效、作风严谨的干部队伍。在政治发展过程中,权力与腐败是相伴而生的。然而,政党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尤其是党的干部,更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其权力须来之于民、用之于民,应当用人民手中的权利去遏制腐败。因此,加强政党的作风建设、建立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就成了政党信任的关键环节。纵观世界政党的发展,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一些政党的成败与其干部队伍建设和廉洁程度紧密相关。例如,日本在自民党执政期间,腐败这颗文明社会中令人深恶痛绝的毒瘤,在日本社会滋长蔓延,各类公职人员贪污渎职罪行屡禁不止,某些政界显赫人物、大权在握的高级官僚与经济界不法分子勾结。这些现象没有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减少,反而愈演愈烈,直接涉及到国家权力的核心部位。日本民众对此十分不满,对自民党的信任程度也不断减弱,最终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自民党单独执政38年的体制宣告终结。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后十分重视作风和廉政建设,采取了道德教育、制度规范、法律惩处、高薪养廉、组织保证、舆论监督、领袖以身作则等一系列措施。经过不懈努力,现在新加坡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清廉的国家之一,在2010年“透明国际”公布的全球清廉度排名中,新加坡与丹麦和新西兰同为9.3分,跃居第一位。人民行动党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成熟的廉政建设,成为该党几十年来屹立不倒的一个关键因素,也为新加坡赢得了国际声誉。又如,在同样是清廉度非常高的瑞典,曾经长期执政的社会民主党也保持着良好的工作作风。瑞典社民党对权力的腐蚀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并通过法律制度予以规范。“瑞典是富国,但富而不奢,不摆花架子,更不搞特殊化。偶有违法乱纪的,但舆论监督很严,一经揭发,立即依法处置。”[6]正是社民党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明的组织纪律,使该党能够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拥护,从而创造了欧洲社会党执政时间最长的历史。

二、国外政党培植信任资源的做法对我们党的建设的启示

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曾经建立了非常紧密的高度信任关系,这种关系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赢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也一直注重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但近年来,由于双重转轨过程中加剧的社会问题和党的长期执政,我们党的信任资源出现一定流失。2009年5月中组部公布了一份对组织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近8万名中央机关、省、市、县、乡、村各层次的干部和群众在随机抽样调查中,“干部选拔任用”的满意度得分为67.04,“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的满意度得分为66.84。[7]这一数据从侧面表明了政党信任的危机。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国外政党培植信任的经验中得出一些启示,从而对加强和改进我们党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第一,政党信任的基础在于党的政策是否紧扣时代主体、符合国情民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利益需求多元,社会矛盾复杂,党更应当把握时代脉搏、了解社会动向,将时代要求和人民需要体现在政策中,着力解决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同时,加强政策的执行力,保证好的政策能够得以有效实施。这样,人民群众才会相信党能够引领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才能真正体会到我们党“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人民之所需”,才会将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寄托于党。

第二,政党信任的核心在于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党应当继续保持长期以来同人民群众所建立的密切关系,通过党的组织建设和政策执行,切实联系群众、真正关心群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并将这一理念渗透到党的各项行动中去,落实到党和政府的各项具体政策中去,建立起党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平台。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第三,政党信任的保障在于党的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和动员群众。党的组织网络作为政党培植信任资源的重要平台,应当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良好的工作成效,从而使党组织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长期以来,我们党的组织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保障。新时期,我们党应该更加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组织活力,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通过其活动和影响力使党获取更多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第四,政党信任的关键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国外政党的成败对比可以看出,政党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目前,这也是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政党信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培育社会信任的过程中,我们党应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包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这是保持党的形象和影响力的关键。同时,通过思想教育、制度建设、权力制约等方式,全面预防和惩治腐败,保持党员队伍、尤其是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以树立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形成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进而不断积累和增强信任资源,永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1]甄小英.新加坡的发展与人民行动党执政启示[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12).

[2](汉)刘向.说苑·建本.

[3]吴作栋.行动党的三大政治纲领[N].联合早报,1999-6-15.

[4][美]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95.

[5]澎湃主编.中外执政能力比较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222.

[6]吴江.瑞典式社会主义考察——读《一篇迟到的考察纪要》[J].社会主义论丛,2002,(9).

[7]孙承斌,李亚杰,谭浩.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看党的建设[N].新华每日电讯,2009-9-19.

D73/77

A

1009-928X(2011)08-0055-0303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2009级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周敬青

■责任编辑:晏蔚青

猜你喜欢
政党信任民众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
信任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