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的农民民主意识培养问题探析

2011-12-24 21:02:11何峰
理论导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民主村民意识

何峰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的农民民主意识培养问题探析

何峰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农民,新型农民不仅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较高的民主意识也是其所必须具备的特征。农民民主意识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民主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对民主的理解比较模糊,农民参与管理的意识及民主监督意识不强等。农民民主意识提高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也有农村文化教育薄弱及对民主、法制知识宣传不到位的原因。这种状况如果不加以改变,势必影响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

新农村建设;农民;民主意识;原因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目标,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明确指出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党和国家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近6年来,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农民住房、交通条件有很大改善,但是新农村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农民民主参与意识不高,民主管理建设进展缓慢。这种状况不加以改变,势必影响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一、农民民主意识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民主意识主要是指为维护民主权利、保护合法利益而提出的自己当家作主、管理国家、集体和公共事务的思想观念。民主意识是民主的主观条件,其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民主发展的实际水平,对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1]128-130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农民,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型农民不仅仅是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较高的民主意识也是新型农民所必须具备的特征。农民民主意识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1.培养农民民主意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涉及到农村各个方面建设的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管理民主,即农民有平等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培养农民民主意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2]21-22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大多数农民对民主的理解比较狭窄和片面,甚至歪曲了对民主的认识,这种状况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只有培养农民民主意识,才能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方面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培养农民的民主意识对新农村建设的其他方面是一个有力的支持。

2.培养农民民主意识是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一代领导集体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是为了改变落后的农村生产状况、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制度,同时又是一种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参与社会管理事务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民主意识。从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上来看,必须加强农民民主意识的培养,不断提高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推动新农村建设快速、均衡地发展。

3.培养农民民主意识有利于发挥农民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指主体在与客体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能动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是在实践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人,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就是人的主体性,它是在实践中形成的。[3]185-188新农村是农民建设自己的家园,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然而大部分农民认为只要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就行了,他们基本上不参加村民大会,至于村委会选举、村务管理基本上从不过问,认为新农村能否建设好是上级政府和村干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认识,主要是农民缺乏民主意识,认识不到自己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二、当前农民民主意识的现状及其原因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农民的民主意识还较欠缺,主要表现在:

1.农民对民主的理解比较模糊。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demos”,意为人民。其内涵就是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制度。民主在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社会的权力,并在这一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意志和维护自己的利益。目前,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许多农民对民主的认识比较模糊。笔者曾对豫东农村地区的农民民主意识现状进行过专门调研。在调查中,当问及什么是民主时,几乎没有村民能准确说出它的含义,有的村民说民主就是我想干啥就干啥,别人无权干涉;有的村民说民主就是选举村干部等等。在访谈对象中能回答出民主就是参与村务管理的占极少数,主要是一些出生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青年农民。在被采访对象中绝大多数村民对民主的认识比较模糊,理解比较片面。

2.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有所增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广播、电视的普及以及进城务工所受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的原因,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和以前相比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农民参与管理的意识不强。农民本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但是大多数村民对村中事务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在笔者的随机调查中发现中老年农民群体中大多数没有参与村务管理的经历,少数虽参加过村民大会但几乎都是听众,只有极个别村民偶尔参与村中重大事务的协商,村务管理基本上都是村干部说了算。大多数村民认为,村务管理那是干部的事和自己无关。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参与管理的意识不强,这种现状与新农村建设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要求相差甚远。

4.农民的民主监督意识不强。在当前一些农村地区,有些基层农村干部一旦当选就为所欲为,公开侵犯村民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个别的甚至与农村的黑恶势力相结合对村民进行打压。近几年,媒体曝光的一些村干部腐败现象多与村干部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有关。农民的民主监督意识不强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不利因素。

农民民主意识提高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而农民的民主意识属于上层建筑,受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的影响,其民主意识淡薄且提高缓慢。美国学者李普塞特说过,一个国家越富有,它准许民主的可能性就越多。从亚里士多德到现在,人们一直认为,只有在富裕社会,即生活在现实贫困线上的公民相对较少的社会,才能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大批民众理智地参与政治,培养必要的自我约束,以避免盲从不负责任的煽动。[4]13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过30多年的发展,农村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农村经济在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但是,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文化、教育等还比较落后,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处于比较薄弱的地位,这种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民民主意识的提高。

2.封建观念严重存在。中国历史上统治者用封建礼教教化百姓,建立了严格的上下尊卑有序的封建等级制度。这种制度造成我国历代农民具有强烈的隶属观念、等级意识、依赖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很难产生民主意识。虽然新中国成立已60多年,但由于农村文化、教育等相对比较落后,再加上思想上的变革比较缓慢,所以封建等级观念在农村还有一定的影响,这也制约了农民民主意识的发展。另外,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群体本位占据了统治地位而个体无足轻重,作为个体的民主意识也被窒息在群体本位之中。封建社会重权威和精英统治,轻视普通民众参与,这种思想在相当一部分农民头脑中仍存在着。总之,封建传统观念对当代农民民主的提高还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3.农村教育水平落后。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农民实现政治参与的基础,也是农民形成民主意识的必要条件。在农村民主政治中,一些活动诸如选举、监督、决策等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条件。如果农民的受教育程度高,他们对村民自治,对村委会的选举以及对民主参与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就高,他们就能够借助于自身的文化知识来认识和理解相关的农村政策以及村民自治等相关的选举制度,其民主参与能力和民主意识就会增强;反之,如果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他们获得和掌握必要的民主参与能力就较差,就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和方式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正如列宁所说:“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就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5]419事实上,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一些地区还有一定数量的文盲存在。教育落后、文化素质不高制约了农民民主意识的发展。

三、提高农民民主意识的途径

1.发展农村经济。新农村建设总目标中,生产发展是核心。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富裕了,农民的民主意识才能得到切实提高。正如恩格斯所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6]776由此可见,民主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归根结底要由经济基础来决定。所以,培养农民的民主意识就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一是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的经济制度,也是民主意识产生的催化剂和物质保障。目前多数地方的农村市场发育还很不成熟,需要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走市场化道路。二是继续加大国家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还比较落后,新农村建设所需的硬件、软件都急需改善。三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农民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还较弱,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就会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2.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求生产发展而且要求管理民主,而教育是民主意识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很难参与民主。因此提高农民民主意识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一是要加大对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如改善办学条件,建立村级文化馆、图书馆,建立农村职业培训学校等等。二是各级政府应把农村义务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帮助一些贫困家庭的子女完成学业。三是鼓励和支持农民参加继续教育或知识、技能培训等。

3.完善农村民主机制。农村民主机制的缺失制约了农民民主意识的培养。当前,仍有不少村干部不是由村民大会选举产生而是由乡干部直接任命;村务决策、村务管理不征求村民的意见而是由少数村干部自己说了算;村民监督徒有形式。这违背了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必须完善和健全民主机制,只有民主机制健全了,才能培养农民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意识,才能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一是完善村民大会选举村民代表的制度。二是完善村民管理村务的渠道。三是完善村务公开、透明制度。四是完善村民对村干部的监督制度。

4.加大政治宣传力度。农民民主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在对民主、自由、法制等概念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据笔者调查,多数农民对民主、法制等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片面甚至错误。这种错误的认识不利于农民民主意识的培养。在调查中,当问到对民主等观念是如何认识的?有的村民说在电视上看到一点,有的说在开会时听到一点,还有的说是自己的理解等等。对民主理论这种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不进行系统、持久的教育、灌输,农民就不可能培养成良好的民主意识、民主习惯。笔者认为,培养农民的民主意识,一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对农民进行深入、持久的民主、法制观念教育。二是把民主、法制等知识印刷成小册子向农民广为散发。三是组织文艺宣传队下乡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农民宣传民主知识。

[1]李景军.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民民主意识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2):128-130.

[2]郭亚杰.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J].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21-22.

[3]李萍.主体性——“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J].社会科学家, 2007,(6):185-188.

[4]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张绍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列宁选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D42

A

1002-7408(2011)05-0060-02

何峰(1971-),男,河南商丘人,商丘师范学院思政部教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宇辉]

猜你喜欢
民主村民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24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村民喊我去“摘些咱家的菜”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8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