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服务政府”思想的当代意蕴

2011-12-24 17:38吕峰
理论导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服务型理论政府

吕峰

(天津师范大学行政学院,天津300387)

毛泽东“服务政府”思想的当代意蕴

吕峰

(天津师范大学行政学院,天津300387)

毛泽东“服务政府”思想是伴随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而逐步形成的创新性政治理论,其本质就是强调政府价值主体的人民性,在“服务政府”的政治前提、核心理念、制度保证、政府作风等方面构成了一系列系统论述,是中国当代“服务型政府”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先导,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

毛泽东;服务政府;政府体制;启示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建立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参与、平等竞争的公共服务体制,服务型政府建设已成为推动政府转型、完善政府治理、推进科学发展的助推器。然而,理论界围绕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渊源问题产生了诸多分歧与争论,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观点,有些学者将之与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联系在一起,从治理和善治的视角寻求理论渊源(“西方派”);有些学者从中国传统的“民本政治”来为服务型政府做论证(“传统派”);也有学者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那里寻求理论支持(“经典派”)。这其中,“西方派”与“传统派”涌现了诸多的研究成果,而从经典出发,从社会主义实际政治需要出发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薄弱,尤其是对毛泽东政府服务观的研究仍属理论空白点,这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服务型政府的现实实践都是不相称的。毛泽东的“服务政府”思想散见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方面,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提炼和归纳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这一理论的历史经验,也便于更好地为当前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指导与借鉴,值得总结与反思。

一、毛泽东对“服务政府”的理论建构

1.“服务政府”的理论进程。群众路线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原点”,也是毛泽东构建服务政府的历史和逻辑“起点”。毛泽东以群众路线为基础,构建了“服务政府”理念。在毛泽东的眼中,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1]857毛泽东一生始终保持着对这一问题的清醒认识。在回答黄炎培提出的共产党能否走出“历史的周期律”时,毛泽东满怀信心地指出:共产党人可以走出历史的周期律,原因在于“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充分说明,毛泽东的政府观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征,它以人民群众为根本宗旨。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总结了共产党人政府的内涵:“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1094-1095新中国成立后,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是毛泽东构建服务政府的重要工作,毛泽东始终把它作为一项重点任务。从“整风运动”到“三反五反”,都高度体现了毛泽东力图构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的愿望和努力。可见,毛泽东的“服务政府”思想始终以人民至上、群众利益至上为支点。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地使用“服务型政府”这一概念,但确实构建了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并把其运用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当中,并且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取得了巨大的政治效果,这对中国共产党构建起“服务型政府”发挥了巨大的理论先导作用。

2.“服务政府”的理论特征。毛泽东“服务政府”的思想内容广泛、内涵丰富、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是一座巨大的理论宝库。笔者认为,毛泽东服务政府的思想应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毛泽东“服务政府”的政治基础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核心政治特征。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民主本质上的突破与创新,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政府的本质区别。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明确了政府服务的对象、目的和重点,为“服务政府”构建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毛泽东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对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2]1475在这其中,毛泽东明确指出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就是政府依靠和服务的对象和重点。这种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第一次以“多数人的统治”取代了“少数人的统治”,使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可能。可以说,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表明了社会主义政府的阶级实质和阶级立场,为社会主义的新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奠定了政治前提。毛泽东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立服务政府的政治基础,是非常富有远见的,它为服务政府的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发展之路。

第二,毛泽东“服务政府”的物质保证是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公平与正义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以追求公平和正义为特征的毛泽东公平观为“服务政府”的建设提供了动力。毛泽东认为:公平、正义与社会主义是密不可分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日,就是公平正义实现之时。而通过革命手段,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消灭私有制,让劳动人民占有生产资料,就可以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建立巩固的物质和经济基础,从而实现共同富裕,政府为民服务的目的就能实现。毛泽东指出:“共产党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使农民群众富裕起来,穷的要富裕,所有的农民都要富裕。”[3]于是,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进行了“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学校、医院等公共产品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破天荒地深入到“一穷二白”的中国农村地区。当时,虽然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但社会发展差异较小,贫富分化的基尼系数较低,社会稳定、犯罪率低,较好地维护了社会主义的公平与公正。

第三,毛泽东“服务政府”的精髓与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构建服务政府的根本宗旨和最终归宿。早在革命胜利前夕的1944年,毛泽东就发表了《为人民服务》一文,成为其构建服务政府理论的先导。当有美国记者问毛泽东“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毛泽东回答说:“人民给的。如果不是人民给的,还有谁给呢?”[2]1128“依照毛泽东的政治逻辑,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是主人,那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自然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4]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心意为人民服务。”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写入党章,正式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一宗旨的确立明确了社会主义服务政府的根本性质,保证了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第四,毛泽东“服务政府”构建的关键环节是拒腐防变。中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的落后的农业国家,长期缺乏民主传统和公民观念。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阶级虽然在社会主义革命中被“彻底颠覆”,但是,“官本位”、“以吏为师”、视官员为“衣食父母”的旧政治观念依然存在,这些陈旧的政治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服务政府建设的一大思想障碍。政府人员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以公民为中心,为民做主、替民做主的事情使得官员的思考和公民的意愿之间经常发生错位,从而导致百姓对政府服务的不领情、不认可、不满意。是“做官当老爷”还是当好“人民的勤务员”,是摆在社会主义政府建设面前的头等大事,对此毛泽东有十分清醒的认识。毛泽东旗帜鲜明地反对官僚主义,他认为官僚主义是“特权思想和作风”,是“反人民的作风”。为此,毛泽东特别强调权力意味着责任,他说:“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一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2]1128毛泽东对人民民主专政政府的性质有过非常清楚的界定,他指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府,对于人民内部来说,不是专政或独裁的,而是民主的。这个政府是人民自己的政府。这个政府的工作人员对于人民必须是恭恭敬敬地听话的。”[2]1128

3.“服务政府”的理论意义。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毛泽东“服务政府”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从制度保证、执政方法、政府作风、群众参与等多个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毛泽东“服务政府”思想是毛泽东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特殊经验的总结,系统梳理和分析这一宝贵思想对于当前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可以说,毛泽东一生都在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服务,是人民勤务员的真正表率。政府的清正廉洁是衡量群众满意度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也是增强党和政府执政合法性的重要维度。从“整风运动”到“三反五反”,从严肃处理刘青山、张子善事件到发动群众起来监督政府、反对官僚主义;从对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的要求到自己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毛泽东力图构建起一个为了群众利益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型政府。

二、毛泽东“服务政府”思想的当代意蕴

对于毛泽东“服务政府”的重要思想,我们应当科学合理地吸收与借鉴,既不能把它简单地等同于古代的“民本”理念以及对传统观念的简单继承和发扬,也不能和国外新公共管理学派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划等号,混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政府职能的本质特征和阶级实质。因此,正确分析和解读毛泽东“服务政府”思想对于构建目前的“服务型政府”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意义。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第一,毛泽东“服务政府”思想为传统政治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如何处理“君”与“民”的关系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课题,中国历代统治者也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御民”、“牧民”之术。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封建统治者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固以及笼络民心的需要,常常提出一些“惠民”的举措。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的思想都表明古代的封建政府在保持“君本”的前提之下,愿意采取一定措施缓和阶级矛盾,从而形成了以民本服务君本的政府理念,这种重民、惠民、爱民的优秀传统是宝贵的资源,其中的精华部分也为毛泽东所吸收和借鉴。然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虽然是毛泽东“服务政府”思想的重要来源,但二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封建统治者只是把人民当工具、作手段,其君主专制的阶级实质是丝毫没有改变的,这与今天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政府体制有根本区别。只有深刻认识这一点,才能摆正人民群众的位置,把握服务政府的建设方向。毛泽东对待传统政治文化的科学态度和辩证方法是毛泽东理论成功的关键,也表明了毛泽东理论中始终不渝的民族特色和中国气派,这为我党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实现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

第二,毛泽东“服务政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建设指明了方向,表明了社会主义政府建设的政治立场和性质。近年来,随着西方政治理论在中国的介绍和传播,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政府理论逐渐占据了中国政治学研究与发展的重要阵地,一些西方政治学理念打着“价值中立”与“科学理性”的旗号与中国争夺理论制高点和话语权。这其中,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新公共管理学派提出了“政府治理”的理论尤为典型,他们提出了“以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的口号,要求各部门制定“顾客服务标准”,这就是著名的“重塑政府”运动。西方国家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归纳起来有三个特点:一是把企业的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增强政府的活力;二是把成本效益机制引入政府,树立成本核算意识,降低政府管理成本。三是把企业家理念引入政府,树立顾客意识,建立服务型政府。[5]他们的服务政府建设完全是在新自由主义价值观的主导下进行的,是在根本不触动资产阶级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一些技术性的修改和完善,其服务“资本”而不是服务“人民”的立场是丝毫不会改变的。毛泽东“服务政府”的思想根本区别于西方的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理念。因此,应当辩证对待政府建设中的“政治性”与“技术性”的关系,切勿抬高技术性、冲淡政治性;盲从技术性、虚化政治性;对于西方兜售的新政府理论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唯有如此,才能明确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涵和目标,才能认清西方的“弱化”、“分化”、“西化”等图谋,保持服务型政府的健康发展。

第三,毛泽东“服务政府”思想为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府体制提供了具体的路径和理论突破点,是当前的政府转型与政治文明构建的中心环节。社会转型期既是发展的“机遇期”,也是矛盾的“聚集期”。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加大、贫富差距的拉大和地区发展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给新时期的政府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公民社会的发展、权利意识和参与诉求的高涨、网络时代政治传播的迅捷与互动、国家与个人间利益的冲突与调整也考验着政府治理能力和执政水平。可以说,毛泽东对“服务政府”的相关论述抓住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牛鼻子”,明确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中心工作和关键环节,为党和政府的长期执政提供了组织保证和行政支持,也为其后历届政府建设和机构改革建立了思想基础,是指导我国政府解决当前社会转型期一系列社会问题,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理论资源,是中国特色政治理论的奠基石。毛泽东对“为人民服务”的强调、对“人民利益至上”的追求、对群众参与管理和监督的强调都深刻影响和规定着我国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三、毛泽东“服务政府”思想实践的当代反思

当然,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毛泽东“服务政府”思想中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与改进之处,毛泽东的“服务政府”也不能和现在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划等号。归纳起来看,毛泽东的“服务政府”思想在实践中还存在下列问题:

第一,从价值层面而言,服务政府的对象和性质具有鲜明的阶级特点和时代局限。毛泽东提出政府服务的对象是“人民”,而现代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对象是全体的“公民”。人民是一个和阶级敌人、专政对象相对立的政治概念,人民只是全体公民的一部分,那些因为政治斗争而被划为阶级敌人的地、富、反、右等群体不属于“人民”,也是享受不到政府服务的;而公民是享有合法权利的法律概念,除了违法犯罪被剥夺公民权的人之外都属公民范围。这种服务对象的差别反映了政治意识形态的烙印和阶级标准的划界。这表明,毛泽东的服务政府思想与公共服务之间尚存在一定距离,公共服务的无差别化与均等化的观念尚未形成。因此,这一时期的服务政府“是一种以强烈的阶级分化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的客观存在为前提的情况下进行的暂时的、较为脆弱的阶级合作策略和政治妥协手段”。[6]

第二从制度层面而言,服务政府的落实和实践还面临一系列的体制性障碍。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绝非政府的“单项运动”,而是政府与社会的“双向运动”,它既涉及中央政府,又涉及地方政府,既强调行政机关,也涉及立法、司法等机关;它既需要“大政府”,也需要“强政府”;既需要约束政府的权力,又需要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单靠中央自上而下的推进与政治上的号召与宣传只能取得些许成果。体制性障碍的存在,使得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行政问责制度不完善,政府的管理和运行多为“运动式”、“突击式”、“评比式”,缺少一种制度化、科学化的政府管理与运行体制。

第三从法律层面而言,服务政府还没有做到与法治政府、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的相衔接、相配套,政府运行还没有摆脱传统的“人治”状态。服务型政府的健康运行离不开问政于民(政府与公民社会的互动)、决政于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行政于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等环节。政府必须依靠法治手段,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鞭策与规制机制,使广大政府工作人员的外源性压力变成内生性动力,才能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这一系列问题暴露出服务政府的“瓶颈”因素,也是我们构建当今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应当着力避免的。

正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所指出的那样: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矛盾,关键在于强化政府在完善收入分配体制中的基本责任;解决公共产品缺失的矛盾,关键在于确立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解决公共治理建设滞后矛盾,关键在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可见,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成为政府改革的重头戏。我们通过回顾和总结毛泽东的服务政府思想,探讨服务型政府实践的历史得失,对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快推进当前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这其中,毛泽东进行了可贵的理论探索与政治实践并由此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服务政府”思想,它构成了中国特色政府理论的先导。可以说,毛泽东的“服务政府”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既体现了理论的原创性和深刻性,又适应了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性与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成果之一。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人民出版社,1977:13.

[4]祝全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府服务思想探析[N].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6).

[5][美]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吴爱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6]施雪华.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理论基础和建构条件[J].社会科学,2010,(2).

A84

A

1002-7408(2011)04-0070-03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课题“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发展观研究”(08XKS002)子项目成果。

吕峰(1975-),男,天津师范大学政行学院博士,内蒙古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责任编辑:闫生金]

猜你喜欢
服务型理论政府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