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医疗广告让谁脸红

2011-12-24 11:40:04郭敬波
检察风云 2011年4期
关键词:医疗广告潘长江广告业

文/郭敬波

明星医疗广告让谁脸红

文/郭敬波

新年伊始,电视荧屏上明星医疗广告仍很活跃,赵忠祥极富感召力的话语“早一天服用长城利脑心,就可以早一天和心脏病、中风偏瘫说再见”;香港明星曾志伟的形象反复穿插在十几分钟的“白马寺痛消贴”广告短片中。(1月13日《光明日报》)

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于2010年1月1日实施之际,诸多媒体都高调报道了此办法,并用“寿终正寝”这几个字来形容明星医疗广告的终结。而如今一年多过去了,荧屏上“星”光不断的医疗广告,让人说什么好呢?

赵本山有句比较经典的医疗广告很是调侃:“别看广告,看疗效!”而事实上,明星效应能明显提升广告效果,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蚁力神、眼保姆、藏秘排油、妇炎洁……当人们听到这一连串商品名称的时候, 首先想到的, 恐怕不是商品本身和疗效,而是曾经代言过它们的那些明星——赵本山、文清、郭德纲以及付笛声、任静夫妇……广告业靠着现代强大的媒体推手,造就了一个“眼球经济”时代。仅仅依靠吸引公众注意力,就可以获取经济收益,注意力显然已成为一种可以交易的商品。

作为个体资源,注意力是有限的,但是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它又是非常丰富的,并且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引发的经济效益却具有几何倍增的作用。所以,广告之中明星出卖的并不是明星自己,而是我们一双双关注的眼球。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在无孔不入的广告宣传攻势下,与眼球一起被“绑架”的,还有我们的思维方式。

广告业关于明星广告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匹配度”,就是明星与其所代言产品间的一致性程度,被认为是决定明星代言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消费者所感知到明星与产品匹配得越好,则其代言效果可能越佳,这被称为“一致性假设”。医疗学科是一门高深的自然科学,而明星也许只有在舞台上才有穿上白大褂装装样子的机会,医疗与明星,从“匹配性”来说,两者似乎相去甚远。而事实上,明星艺术形象有时候也容易给人一种误导,比如范伟因为成功扮演了《刘老根的故事》里的李宝库,而得了一个“药匣子”的绰号,于是范伟再次以李宝库的形象出现在屏幕,吆喝着:“腰腿痛,风湿病,请服万通筋骨片,一般人我不告诉他。”似乎听起来够专业。

当然,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广告创意,比如潘长江做的“比你高”鞋子广告。比鞋子高很多的潘长江手拿一只鞋子在电视上手舞足蹈,嘴里念念有词:“穿上‘比你高’,长得比我高!”潘长江至今也没有长高,估计也不会再长高了,许多人腰包里的钱倒是源源不断地流进了商家的账户。怪谁呢?崔永元早就提醒过大家了:“现在社会上第一你不能信广告,第二你不能信天气预报,第三你不能信娱乐报道。”你坚持要信,怪不得明星,只能怪你自己缺心眼儿。

在千夫所指中,明星医疗广告终于被禁。然而,让人意外的是明星医疗广告并没有像媒体报道的那样“寿终正寝”,而是“死而复生”重现荧屏。“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电影《闪闪的红星》里的那句经典台词,形容明星们的强势与观众的无奈,也许再合适不过了。

明星们缘何敢越法律的“雷池”?很明显,区区万元的罚款与动辄百万的广告费相比,如九牛一毛不足惜,“温柔”的处罚力度,如挠痒痒一样不足惧。仍然能拿到大把的银子,明显的脸不会红;某些管理部门时不时可以罚点款自肥,他们的脸不会红;电视媒体创收了广告费用,他们的脸不会红;虚假产品借明星们的金口玉言卖火了,商家的脸不会红。

该脸红倒是咱们老百姓,人家只是如广告一般随便说说,咱就又当真了,说咱缺心眼,服!■

图:季平 编辑:董晓菊 dxj502@163.com

猜你喜欢
医疗广告潘长江广告业
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印发《广告业统计调查制度》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英语文摘(2020年11期)2020-02-06 08:53:24
潘长江:“花甲小伙”逆生奇迹
华人时刊(2018年17期)2018-12-07 01:02:02
《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禁含治愈率等8项内容
创新时代(2015年8期)2015-09-16 04:07:47
广告业税收管理培训项目简介
道歉不会矮半截
刘桦搭潘长江9月《斗地主》
电影画刊(2015年8期)2015-05-30 11:34:33
网络虚假医疗广告监管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别把自己看矮
意林原创版(2012年4期)2012-07-06 09:14:53
6月违法中医医疗广告发布仍较严重
河北中医(2010年7期)2010-04-08 17: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