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萍 周志军 陈 蓉
关于建立流动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的思考
——以上海市奉贤区党建实践为例
●洪 萍 周志军 陈 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党员日益增多。如何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使其在居住地依然保持先进性,发挥主体作用,是党建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上海市奉贤区的党建实践为例,解析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机制、途径,并对影响党员作用发挥的几个方面进行梳理,重点关注当前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在党组织运作与活动中的有效衔接问题。
流动党员;居住地;作用;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流动越来越频繁,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流动党员也随之日益增多。流动党员在流动后,其生活境遇、思想观念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如何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使其在居住地依然保持先进性,发挥主体作用,是党建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成为党建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中,作为上海市十一五规划中重点要发展的新城,奉贤区发展态势吸引了文化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经济头脑、一技之长,能力较强、综合素质全面的流动党员。他们中有农村党员,有国企改革下岗党员,有大学生毕业未就业党员,有自主创业党员,有退休党员,还有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一些党员在流入后仍能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一如既往地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积极参加组织生活,以身作则,遵守党纪国法,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配合党和政府的工作,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他们不仅仅是奉贤经济、社会建设的主体,而且是政治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体,是构成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力量。但也有部分党员,离开家乡后,或丧失了党员的本质,或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或放松了对自己的教育,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党性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有的领到《流动党员活动证》后不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宁愿充当“口袋党员”、“隐身党员”,把自己置身于党组织之外;有的党员忽视自身修养,党员意识淡漠,在社会转型中逐渐蜕化变质。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党员,由于理想与现实生活不对称,对党组织不信任,不承认自己是党员。一些离退休党员认为党组织对其关怀少,不愿意再向党组织靠拢。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放任自流的流动党员日益增多。这些流动党员怎样管理,如何管理,全党还在探索阶段,没有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流动党员是新生事物,他们的大量涌入是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的必然结果。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学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党员主体作用,这些都是我们过去很不熟悉、缺乏经验的领域。在流动党员有较大发展并将继续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党的工作,切实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仅是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党通过这一群体更好地联系人民群众,尤其是发挥在流动人口中的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巩固党的政治基础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发挥作用途径,必须与形势发展相适应。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面对日益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发挥流动党员的先进性和示范带头作用,从组织上和制度上探索建立一套在居住地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奉贤区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在先进性教育中,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更是把保持流动党员先进性、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奉贤区金汇镇积极探索加强流动党员工作新举措、新方法,创出了一条新路,他们提出“先对党员讲服务,再要求党员尽义务”的工作思路,为来奉流动党员“建新家”、使来奉流动党员“恋新家”、将党内关怀机制广泛落实到来奉流动党员中,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完善组织,健全制度,为流动党员建起发挥作用的“新家”。金汇镇是来奉人员聚集较多的镇。为大力推进“和谐、平安、现代”金汇建设,该镇始终把流动党员的服务、教育和管理,发挥党员作用,作为建设和谐金汇的重大课题来抓,不断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工作网络,为来奉流动党员建立温馨的“新家”。
1.为流动党员安“新家”。镇党委依托镇党员服务中心这个工作平台,成立“齐缘小区(来奉人员集中居住地)来奉人员党支部”、“金汇镇来奉人员党支部”和“东星村来奉人员党支部”3个来奉流动党员党支部,同时在齐缘小区、居委会、村、职工300人以上的企业成立30个来奉流动党员服务站。构建了“党员服务中心-流动党员党支部-流动党员服务站”三级工作网络,形成全镇齐抓共管的局面。
2.为流动党员量身定做“家庭套餐”。为规范来奉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镇党委建立了七项来奉人员党支部(服务站)工作制度:台账制度,建立健全来奉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台账,对来奉流动党员流入时间、从事职业、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联系办法、参加组织活动、发挥作用等情况登记在册,做到“六个掌握”,推进来奉流动党员信息化管理服务。学习教育制度,向流动党员发放党报党刊,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学习,帮助流动党员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来奉流动党员学习常态化。培训制度,结合流动党员所在岗位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增强他们的改革创新意识。联系人制度,联系人一般由党支部委员担任,也可以由党支部指定责任心强、联系方便的党员担任,联系人做到每月走访联络来奉流动党员,并做好情况记录。沟通汇报制度,要求来奉流动党员每季度用信函或电话与联系人联络,交流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党支部(服务站)每季度印发“明白纸”,将党的政策规定、党组织重大活动情况等及时传递给党员。平等制度,让流动党员享受与本地党员同等的政治待遇,组织他们参加镇党委组织的党内主题实践活动,在党内表彰时适当增加来奉流动党员名额,真正使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做到离土离乡不离党组织。检查督促制度,把来奉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列入年度党建工作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为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党支部(服务站)每季度进行一次自查,镇党群办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镇党委每年进行一次检查总结。
(二)提供服务,开展活动,使流动党员恋上发挥作用的“新家”。1.完善保障流动党员权利、维护流动党员权益制度框架,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制度保障。针对流动党员情况难掌握,有的党员不愿亮身份等问题,镇党委为来奉流动党员提供八项免费服务:政策服务,为流动党员提供市、区、镇三级政府相关政策;学习服务,为流动党员提供学习材料;维权服务,为流动党员提供法律援助,维护流动党员权益;就业服务,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信息;健康体检,为流动党员提供免费体检;教育服务,为流动党员子女就学提供帮助;保障服务,为流动党员中的困难党员提供适当帮助;其他服务,举办各类活动,丰富流动党员业余生活。八项服务使来奉流动党员切实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纷纷亮出身份,主动到来奉人员党支部登记,自觉接受党支部的教育和管理。
2.组织指导流动党员及其党组织开展活动,特别是抓好服务党委中心任务、服务流动党员、服务群众主题活动。金汇镇根据来奉流动党员分布广、从事行业多、活动难组织、党员难参加的实际,创新活动载体,提高服务的有效性。一是注重培训,使来奉流动党员“脑”活起来。以来奉流动党员党支部为单位,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学习、专题讲座、观看电教片,对来奉流动党员进行党的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来奉流动党员综合素质。二是注重关爱,让来奉流动党员“心”暖起来。春节期间镇党委慰问贫困来奉流动党员;组织来奉党员和本地党员一起参加“迎奥运”文体活动。三是注重引导,让来奉流动党员“身”动起来。在来奉流动党员中开展了“我为第二故乡发展献一计”、“我为第二故乡添光彩”、“党员争能手”、“党员树标兵”等活动。
3.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协调工作,共同管好流动党员。流动党员党支部和服务站积极主动地与来奉流动党员保持联系,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主动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如,齐缘小区来奉人员党支部委员唐康健,为来奉流动党员子女的就学问题,多次和齐贤学校协调,解决了流动党员子女就学的困难。
(三)搭建平台,积极引导,让流动党员兴“新家”。1.从落实保障入手,努力为党员发挥作用创造物质条件。为保障来奉流动党支部工作正常开展,金汇镇设立了10万元流动党员活动专项基金,用于活动开展、党员慰问、沟通联系及开展活动。2.提供载体,努力发挥党员主体作用。金汇镇各流动党员党支部(服务站)努力搭建来奉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增强流动党员的党员意识,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积极引导他们融入金汇,为金汇发展建功立业。如,上海云龙运输服务有限公司来奉党员服务站组织来奉流动党员举办各种活动,举行党员创优争先流动红旗竞赛,发挥了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企业效益连年翻番。
如何使流动党员发挥作用,是当前党建工作的一个难点,党组织的运作与活动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处理协调好以下关系,才能保证党员作用发挥:
(一)关怀机制与党员的作用发挥。有的党组织只强调教育管理,忽视服务,导致党员缺乏归属感。党员也是普普通通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虽有政治优势,但有的也是党员队伍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和普通群众一样,同样需要组织给予亲人般的关怀。有的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党员不能参加从业地党组织的组织生活,与从业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很少。有的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成为“隐性党员”。还有的党员因受灾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情绪低落,对党组织有怨言,逐步疏远了党组织。如此,部分流动党员对居住地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居住地建设漠不关心,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他们非但不能发挥好的引导作用,反而会在群众中带来不良影响。
(二)管理办法与党员的作用发挥。有的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流动党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流动党员多数从业于个体私营企业,但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适应不了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且有的地方党组织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有的流动党员还处于预备考察期,流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流出后又不向党组织主动汇报思想,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以致于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此外,由于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外出党员都难以落实,致使外出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要求难以落实。
(三)接转关系制度与党员作用发挥。在党组织的管理活动中还有许多要突破的制度瓶颈。有的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流动后未转到其流入地党支部,到党组织接转组织关系的较少。其原因除了流出时间、地点不固定外,主要还有接转组织关系的程序较多,花费时间多。同时,由于居住地党组织只接转无正式工作的党员,导致有的党员因身份的限制无法把组织关系转入。
(四)党员身份确定与党员作用发挥。有的流动党员身份难以确定。他们中有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倒闭企业的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的流动党员只是其本人说自己是党员,没有有关的证明材料,党组织难以确定其身份;有的党员在私营企业务工或给个体老板打工,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参与党组织的活动或不愿暴露党员的身份,因而没有与当地党组织联系,成为“隐身党员”、“口袋党员”。
因此,如何健全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机制,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保障,值得我们思考并加以探索。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为达此目标,从实际出发,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手段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流动党员党组织的设置应当超越区域、所有制、行业等局限,形成组织健全、职责到位、工作有效的组织网络。坚持管理创新,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方法(比如流出地和流入地分别制定《流动党员活动证》的查验办法)。坚持服务为本,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如建立流动人口管理部门之间的情况通报制度,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流动情况。总之,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党的组织生活,哪里就有党员的坚强战斗力。
D267
A
1009-928X(2011)01-0053-03
作者洪萍系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党校副校长,周志军系中共奉贤区委组织部组织员,陈蓉系中共奉贤区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晏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