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玄庐的蜕变

2011-12-24 11:00吴德兴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1年1期

●吴德兴

沈玄庐的蜕变

●吴德兴

沈玄庐1920年6月加入中共上海发起组,是早期中共党员,曾发起和领导了浙江萧山衙前农民运动,受到中共负责人陈独秀的好评,还得到了国民党左派和孙中山的赏识。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斗争日趋激化时,沈玄庐蜕变成为国民党右派。

沈玄庐;中共早期党员;国民党右派;蜕变

浙江省萧山县衙前农民运动是中共最早领导的一次农民运动,这次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领导者是早期中共党员沈玄庐(后改名定一)。沈玄庐,1883年生于其父沈梅福建顺昌知县任所。沈梅曾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于闽、台等地做官,在衙前购置了大量土地、房产,是萧绍平原颇有名望的官僚地主。

沈玄庐在青年时代就初具民主革命思想。1901年,以庠生资历并捐资救赈出任云南广通知县,始有志政治、留意仕途,善标新立异,做时代弄潮儿。任上大力整顿学务,将县内关帝庙一律改为学舍,着实替民众办了几件好事。他因此崭露头角,受到上司的赏识,接连提升,先为武定知州,后任省会巡警总办。抓赌得罪上司,又因曾卖力维新、暗中资助过反清志士,被人告密,无奈丢掉乌纱,流亡日本留学。1905年,经同乡蔡元培介绍,在东京加入刚成立的同盟会。回国后,寓居上海,留意宪政,窥测风向。辛亥革命时,他因组织“公民急进党”,进行倒袁斗争,遭到通缉。再次流亡日本,又因反对日本强迫中国承认21条,而逃亡新加坡等地。袁世凯倒台后,他因反袁有功,回国后被选为浙江省第二届议会议长,又一次尝到了弄潮的甜头。此后,他寓居上海,与孙中山、胡汉民等交往,与戴季陶、李汉俊创办《星期评论》,鼓吹革命。1920年初,他支持杭州学生驱逐省长、教育厅长的学生运动。在当时青年学生和思想界中,红极一时。

沈玄庐因主编《星期评论》,与李汉俊结识,又与在日本时相识的陈独秀、陈望道多有交往。1920年6月,他加入陈独秀等成立的中共上海发起组,成为中共党员。沈玄庐早年住在衙前,对农村情况比较熟悉,接受了先进思想的影响后,对农民革命颇为重视。他在中共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共产党》上撰文提出:“中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无论在革命的预备时期和革命的行动时期,他们都是占重要位置的,设若他们有了阶级的觉悟,可以起来进行阶级斗争,我们的社会革命、共产主义都有了十分的可能了。”并特别强调:“中国机器工人不多,农民在国民中占最大多数,中国的社会革命,应该特别注意农民运动。”

1921年9月,沈玄庐回到衙前,出资兴办衙前农村小学,作为农民运动的宣传基地,约请杭州一师毕业的宣中华等革命者担任教师,联络贫苦农民。他一面与革命者研究《共产党宣言》,讨论社会问题;一面身穿农民服装,口操方言,到群众中演讲。还革自己的命,把收来的租还给贫苦农民,把房屋用来供农民子女上学;在青黄不接,粮商哄抬粮价杀青时,发动农民捣毁了其内弟在坎山开设的米店,所以很受农民的拥护。1921年9月27日,衙前农民在东岳庙召开大会,宣告党领导下的全国第一个农民团体——衙前农民协会正式成立。会上通过了《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衙前农民协会章程》,推举李成虎等6人为农协委员。衙前成立农民协会,迅速波及到周围的农村。1921年秋冬,附近80余村的农民,以衙前为榜样,先后建立起农民协会组织,开展声势浩大的抗捐减租斗争。这一年,萧山许多乡村农民交了6折的租。12月18日,正当各村农民代表在衙前召开减租大会时,绍兴官府派出一营军队包围东岳庙,打伤农协积极分子数人,随后又逮捕李成虎等人,用武力强行解散了农民协会。衙前农民运动虽然被封建势力暂时镇压下去,但在中共早期革命活动中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尝试,它揭开了党领导农民运动的第一页。沈玄庐因此不仅受到了中共负责人陈独秀的好评,还得到了国民党左派和孙中山的赏识。

1923年6月,孙中山指派沈玄庐和蒋介石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沈玄庐11月回国后,孙中山又授意叶楚伧介绍他加入国民党,并亲自点名让他参加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后又任国民党浙江省临时党部常委。沈玄庐本是革命的同路人,不是革命的开拓者。当他自以为投机革命成功,有了本钱之后,便目空一切,露出了本来面目。起初,他找借口表示不愿再作中共党员。当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斗争日趋激化时,沈玄庐遂起蜕变。他与国民党右派戴季陶,在同年7月5日于衙前召开的国民党浙江省临时党部执委会议上公开反共,一唱一和,叫嚷“共产主义不适合国情”,破坏国共合作。因此,被开除中共党籍。同年11月,沈玄庐参加了国民党右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的所谓“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即西山会议),不仅在会上发表反共言论,还参与了会议的宣言和决议的起草工作。他回浙后,更加肆无忌惮,按“西山会议”通过的《取消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之党籍》的决议,开除了临时省党部执委和候补执委中的共产党员的国民党党籍,并竭力排斥左派人士,另行筹组所谓“浙江省党部”。1926年3月,国民党右派在上海召开伪“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反共气焰更为嚣张,公然反对孙中山创导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沈玄庐是这次大会的宣言起草人。沈玄庐因分裂国民党的活动,在同年11月于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受到警告处分。然而,他仍然执迷不悟,坚持国民党右派立场。1927年8月,蒋介石被迫下野,宁汉合流,右派势力甚嚣尘上,成立了国民党特委会。沈玄庐凭着衙前农运资本,获得了国民党中央农运委员长的顶戴,并兼任浙江省清党委员会常委和浙江反省院长。1927年底蒋介石重新上台后,沈玄庐一面做检讨,投书蒋介石乞求宽恕,一面仍与戴季陶等保持密切联系,以图东山再起。蒋介石很快看出他的两面手法,把他当做杀鸡儆猴对象。1928年8月28日下午,沈玄庐在莫干山会晤戴季陶后经杭州乘车回萧山时,被蒋介石通过何应钦派的刺客枪杀。蒋介石既除了颇有野心的对手,又报了16年前的私怨。当年,陈其美指使蒋介石枪杀辛亥革命功臣陶成章,沈玄庐在1912年1月22日召开的徐锡麟、秋瑾、陶成章等五烈士追悼会上仗义执言,慷慨陈词“吾同胞当必代为雪仇”,一直刺痛着蒋介石。

革命高潮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沈玄庐从早期中共党员蜕变为国民党右派的过程,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应该说,沈玄庐在前期,当他与革命同路的时候,特别是在发动与组织我党领导下的第一次农民运动时,确实为人民做过一些好事;在后期,政治上思想上急剧右转,走向歧路,主要还是其自身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迷失。“毁誉寻常事,功过后人评。”沈玄庐作为与辛亥革命、中共成立和衙前农运都有关的人物,当我们在纪念我国近代史上这三件重大事件时,不妨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历史人物,以受到不可多得的教益。

K820

E

1009-928X(2011)01-0016-02

作者单位: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责任编辑:晏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