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加强社会管理的实践与启示

2011-12-24 10:31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1年12期
关键词:行动党党群新加坡

●宋 薇

执政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加强社会管理的实践与启示

●宋 薇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积极创新社会管理,通过牢固树立民本、法治的执政理念,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注重从党群管理向党群治理转型,着力健全基层社会组织网络,使得执政 党与社会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局面。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加强社会管理的实践经验,对中国共产党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夯实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社会管理;经验

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是政党政治的基本关系之一,决定着政党活动的成败。执政党通过一定的方式、手段和方法,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服务于自己的奋斗目标,巩固和扩大党的社会基础,争取民众对政党的认同和支持,从而在党与社会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自1959年执政以来,经过50多年的努力,使新加坡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先进和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行动党进行社会管理的经验,与社会之间形成的良性互动,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一、牢固树立民本、法治的执政理念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社会管理中,牢固树立民本、法治的执政理念,注重运用理念营造氛围激励和引导民众。

一是倡导民本理念,夯实社会的认同基础。以民为本、服务国家、促进人民福利、关怀草根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基本理念之一,这个理念体现在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政策上:经济政策力促全民就业,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和建立高质量的生活;社会政策确保和平稳定,种族和谐,居者有其屋;教育政策实行全民六年义务教育,选拔精英人才,使每个人能够发挥所长。如,为了实现“让每个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的目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人民行动党实施了“公共组屋”计划,目前,新加坡居民基本实现了“居者有其屋”。

二是倡导法治理念,建设“东方式”法制社会。人民行动党确立了依法治国的理念,倡导法律应是秩序的先锋,政府官员应是廉洁的楷模。人民行动党立足于国情进行修订、调整和改造,使新加坡成为一个高度法制化的国家。大到政治体系、经济管理,小到停车规则、公共卫生、人们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如“禁止乱丢垃圾”、“禁止乱过马路”等都有法律加以规定。立法之多、范围之广,世界罕见。同时,新加坡推行严刑竣罚,除了死刑和各种徒刑外,还保留了具有肉刑性质更能发挥威慑作用的鞭笞之刑,这些严厉刑罚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慑了犯罪的发生。任何人违反法律都要受到严厉的制裁,不允许有任何变通。由于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新加坡社会秩序井然。另外,人民行动党把廉政作为执政理念,以法治权,肃清贪污,建设廉洁高效政府,这是新加坡政府执行力的保证。[1]

三是倡导专业管理理念,强调发挥精英人才的建设性作用。新加坡具有强烈的人才意识,把人力资源当作最宝贵的资源加以开发,大力弘扬“高薪养廉、高薪聚才”理念,实现精英人才管理国家和社会生活。人民行动党把那些代表时代潮流、在青年中有影响力、实际工作中创新能力强的人作为新党员发展的首选对象,使政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同时,致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培训体系,实施全员培训、终生教育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终身学习社会风气的形成。

四是倡导全民预防和全民参与理念,强调在民众的广泛参与中优化社会管理。新加坡是以移民为主的多民族、多语言国家,开办有中文、英文等多种语言的国家电视频道,这些电视频道设有特定版块宣传突发事件应急方法、身体保健理念、事故安全预防理念和居民理财节约理念等。比如,注重在实践中强化预防理念,通过强有力的医保体制推动全民保健,以此来降低医药费开支,使民众从预防理念中得到实惠。同时,明确党和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引领和指导角色,庞大的民间团体是政府实现科学管理强有力的支撑,并鼓励民众参与政府的管理和决策。这些理念的宣传和落实为新加坡优化社会管理营造了良好的氛围。[2]

二、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不仅注重社会管理的实践探索,还注重把实践探索的经验制度化、法制化。一是用制度保障和支撑社会自治组织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让民众在社会自治组织内有序活动。例如,新加坡为规范民众公益活动,建立了义工活动制度,把义工活动从招募、培训到调处等都纳入民众自组织的范围内,这无疑增强了公民有序的社会参与。二是逐步建立起系统化运行机制。先后建立了义工关爱和奖励激励机制、民众社会参与机制、政府社会管理调处机制等。这些结构健全、具有自运行特征的运行机制为新加坡社会管理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党群联系制度的创新。1984年大选的不利战绩促发人民行动党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譬如,1985年3月政府反馈机构的建立、1987年2月国家议程的启动、1987年12月政策研究机构的成立,以及1988年2月6个咨询委员会的创设[3]。这些制度创新都反映出人民行动党政府欲将民意的搜集和反馈制度化。四是建立部长定期访问选区制度,这是对长期存在的议员访问选区制度的发展。议员访问选区制度更多是为了赢取选民支持,而部长定期访问选区制度则更注重听取基层民众对人民行动党和政府的意见,以改进政策。通过实施议员和部长访问选区制度及定期接见民众制度,加强社区管理,促进社区关系的融合,从而达到社会安定有序。

三、注重从党群管理向党群治理转型

以前,人民行动党的党群管理,更多地体现为党的领导和指引,以及群众的服从和执行,带有强烈的权威色彩和等级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行动党与群众关系的处理模式逐步变迁,强调党群治理,其核心思想是重新思考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的界限,并促进两者的相互依赖和良好合作。政党和群众通过合作和协商的方式,上下互动双向度地对党群事务进行处理,执政党在多元主体合作和协商过程中发挥其整合功能。深化和扩展双向民主,对公民个体及其价值观念的尊重,对公民自治社团的扶持,对市民公共领域的培育,以及通过制度加强与公民的联系等,都反映出这一趋势。一是人民行动党释放更多的社会空间给公民社会,使得公民参与政党政治的社会网络显著增加。党群治理主体的多中心和权力运作的双向度都意味着群众个体或群众社团要主动参与政治活动,公民变消极自由为积极自由,自主创设行动网络。而且,人民行动党愈强调政治结果的认同性,就愈会增加政党与群众沟通的网络。二是党群联结网络可以帮助党员和群众完成政治社会化。人民行动党的普通党员在民间社会团体中的服务年限和业绩是考核其能否成为干部党员的重要标准。而群众则在与人民行动党党员沟通和联系的过程中逐渐学习民主意识和政治沟通的技巧,逐步培育责任意识和自治精神。群众从被动参与的“旧合作主义”向“新合作主义”转变,后者意味着群众及其组织将在与人民行动党更为平等的平台上进行合作,共同参与社会公共服务。[4]三是有效沟通民情,注重反映人民利益,巩固人民行动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民众的利益诉求,一般是通过政党输送到公共权力系统中,从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新加坡政治之所以能够保持长期稳定,是因为政府与人民行动党竭尽听取民众的心声,然后再反映到政策上面。人民行动党提出了“五民策略”,即了解民情、参与民生、反映民意、争取民心、关怀民需。“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这个非赢利的社会福利机构,是人民行动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一条重要途径。四是健全和完善公共设施,扶助弱势群体。为给民众提供安全、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政府紧紧围绕民众的衣食住行用娱以及生老病死等全面需求规划市政建设,把政府租屋区的商业网点建设、文化娱乐场所建设、体育健身场所建设等民众多层次需求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加强社会管理的这些举措,真正把提供优质服务与开展人性管理有机统一起来。

四、着力健全基层社会组织网络

一是注重社会基层组织建设。社会基层组织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为赢得政权并应对社会结构变迁带来的挑战而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起来的一种半官方半独立的社会组织网络。当前,公民咨询委员会、民众俱乐部管理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三个重要的社会基层组织,在各个区域、各个领域和不同的层次上进行着有效的运作。新加坡的社会基层组织是造成人民行动党“无处不见,无处不在”的重要原因,它所产生的作用是超越政治范畴的。它不只是政府的政治工具,更是激发人民的公民意识和发扬社区自助和自力更生精神的重要力量。它在满足民众基本利益诉求的同时又发挥着促进种族融合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作用。二是健全社会管理组织,实现社会组织网络的全覆盖。为打造“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良好格局,新加坡积极培育民间组织,支持和鼓励这些组织独立自主地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实现政府社会管理部门与社会管理组织的关系互动和职能互补。一方面,在政府内部,新加坡设立了国家理事会,该组织成员均由各类专业人士组成,以及时满足不同个案的特殊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在社会民众自组织培育方面,新加坡着力培育两大组织:人民协会和志愿者服务与慈善中心。新加坡运用法律手段规定人民协会是政府与人民实现沟通的法定机关。该机构经常开展对话活动,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把社会管理职能延伸到了极细微的社会角落。志愿者服务和慈善中心除小部分公务人员外,工作人员均为义工。这一组织大大提高了民众的社会参与度,也优化了社会管理的多元组织载体。[5]三是推动社区建设,增强基层社会凝聚力。新加坡从国情出发,在社区建设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居民需求、保证居民生活质量,致力于建设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社区,使社区成为和谐社会基础。[6]四是人民行动党对社会控制的手段是把严格管理和疏导相结合。执政党的支部和国家其他的基层组织如居民委员会等本质上具有相同的作用,都是执政党或国家对全国进行控制或治理的基本的组织网络。执政党通过这些基层组织对社会进行控制和治理的方式是,通过把民众吸收到这些基层组织即政治体制中进行参与和管理,实现了有限的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在相当程度上消除了官僚制度与下层群众之间的隔阂。[7]

五、启示

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管理领域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历史把社会管理新课题摆在党和政府面前。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同时党也提出了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目标,这就要求执政党对社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把握方向、制定政策、基层带头服务等方面,顺应时代进步潮流和社会发展趋势,以法治、民主、科学的方式实现党的领导,夯实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积累了更新执政理念、健全与完善制度、从党群管理向党群治理转型、健全基层党组织、倾听民意为民服务等一系列社会管理经验,对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正确认识党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切实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和重视民生的执政理念,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借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社会管理理念,着力变革各级领导干部的传统政绩观,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同系领导干部的职责,都是极为重要的政绩标准。

(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加强顶层设计,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借鉴新加坡社会管理制度化建设的经验,编织社会管理“法网”,探索民众组织化诉求表达、权益保障、矛盾调处和利益协调的方式方法,研究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科学运行机制。

(三)建立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实现党的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有机互补,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推动社会服务。党的基层组织处于第一线,在利益的表达和利益协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组织充分发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宗旨和先进性的要求,也与社会管理的要求相吻合。

(四)关注互联网时代的政治生态,注重能力提升,促进公平治理,处理好党与各类社会组织的关系,把社区作为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要借鉴新加坡人性化管理方式,加快转变各级政府的社会职能,促进我国社会组织的成长。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提高处置社会问题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公平治理。

[1]张春阳,吕元礼.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2007(5).

[2][5]寇政文,朴林.新加坡社会管理经验及成果之借鉴[J].领导科学,2011(5).

[3]约翰·芬斯顿.东南亚政府与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90.

[4]高奇琦.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党群治理与社会资本[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2).

[6]姜力,邵雷,陈刚,等.新加坡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和启示[N].中国社会报,2007-09-11(3).

[7]李路曲.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是如何处理党群关系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6).

D33/37

A

1009-928X(2011)12-0052-03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

■特约编辑:鲁月棉

猜你喜欢
行动党党群新加坡
拱辰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家门口的“红色家园”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新形势下油田党群工作思路的探索和研究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群沟通机制有效运行的结构分析及启示
一党独大,仍要随需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