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新城
一部科学地分析苏共亡党的原因和教训的力作
——读李慎明主编的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
文 周新城
1991年8月24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共产党自行解散。过了四个月,12月25日,他又宣布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苏联解体。一个具有近90年光荣革命传统和辉煌历史的政党,一个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此消失了。这种亡党亡国的结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大的悲剧。
毛泽东说过,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能够科学地分析其原因和总结其教训,人们从中找到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从而避免重蹈覆辙,把社会主义搞得更好,这样,这件坏事就可以转化为好事。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们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失败的教训也是宝贵的财富,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地总结教训。
然而像苏共亡党、苏联解体这样复杂的历史性事件,科学地分析其原因、总结其教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从事件发生以来,20年时间过去了,国内外学者对此众说纷纭,几乎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看法。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是一件关系不同阶级根本利益的大事,不同阶级、不同政治派别当然看法不一样。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围绕斯大林问题,全世界有过一场大的争论,当时毛泽东就说过: “斯大林问题,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大问题,曾经引起了世界各国一切阶级的反响,至今还在议论纷纷。各个不同的阶级,代表各个不同阶级的政党或政治派别,意见不同。估计在本世纪内,这个问题不可能作出定论。” (引自吴冷西: 《十年论战》下册,第646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从一定意义上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同斯大林问题有着内在的联系,而且比斯大林问题影响更为深远,因而不同阶级、不同政治派别有不同看法是毫不奇怪的,它们之间的争论也许一个世纪也难以平息。这是由各自的立场决定的,很难获得统一的看法。二是因为这一事件非常复杂,影响事件的因素极多,既有历史的因素,又有现实的因素;既有国内的因素,又有国外的因素;既有政治的因素,又有经济的、民族的、社会的因素;既有党内的因素,又有党外的因素。谁都可以抓住某一方面的材料来做文章。这是苏共亡党、苏联解体这历史性事件至今没有统一看法的认识方面的原因。
综合地、全面地科学分析这一事件,不仅需要有正确的立场,还需要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运用正确的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现象到本质,从中引出带规律性的结论。粗略地观察一下,或者根据某些材料就作出结论,那是靠不住的。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年专门成立了“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研究”的课题组,组织了以李慎明为组长、陈之骅为副组长的一大批院内外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对这一课题潜心研究了十年时间。他们不仅阅读了大量原始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而且多次赴俄罗斯访问了相关人士,并同国外学者进行广泛的交流,可以说,能看到的材料都看了,需要访问的当事人也都访问了,掌握了丰富的资料。在详细占有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苏共亡党的原因和教训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其间,课题组于2006年还制作了八集教育参考片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作为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八集电视片在社会上甚至在国外引起强烈反响。中纪委、中央政法委专门发出通知,要求所属单位观看。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涅基别洛夫认为,课题组“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灭亡的原因及历史教训,得出了不少有勇气和警示性的结论”。在阶段性成果基础上,课题组又广泛听取意见,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研究,最终形成这本著作。可见,这是一本严肃的、比较成熟的学术性著作,在研究苏共亡党、苏联解体问题方面,是带有权威性的、值得我们认真阅读的力作。
在苏共亡党、苏联解体以后一段时间里,对于这一事件的价值判断很不一样,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西方国家的统治阶级及其学者几乎众口一词,都说是“好得很”,从此资本主义将一统天下,“历史到此终结”,他们弹冠相庆,欢庆心情溢于言表。国内一些人跟随他们后面,也在欢呼俄罗斯从此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走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正道,希望中国也步其后尘。这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必然得出的结论。《居安思危》一书明确指出,研究苏共亡党、苏联解体这样重大的原则问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立场,否则得不出科学的判断。从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来看,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本书从经济、社会、治安、道德、国际地位各个方面,列举大量材料,详细阐述了俄罗斯人民遭受的苦难,时间过去20年了,这类材料俯拾皆是,任何人(包括某些赞扬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学者)都无法否认。只是他们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只要推翻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议会民主,只要实行私有化,恢复资本主义私有制,只要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所谓的 “多元化”,那就是“进步”现象,就应该肯定,至于老百姓的苦难,那是无所谓的。这种无视人民的资产阶级价值观是应该批判的。本书还从全世界的角度来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指出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对东欧国家、对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甚至对发达国家的人民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使得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低潮,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这些负面影响不能低估。
谈到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原因,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苏共亡党、苏联解体这样一件历史性的事件,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居安思危》把所有影响这一事件的原因归纳为三类:“一是外因,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和对其军事威胁与争霸;二是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失误和弊端;三是自赫鲁晓夫始对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群众的脱离、背离乃至戈尔巴乔夫的最终背叛。”这就把由于复杂的多种因素使得难以把握的情景,理出了个头绪,变得简单清晰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三类因素,那一类是决定性的、根本的因素,换句话说,在苏共亡党、苏联解体这一矛盾综合体中,哪一个是主要矛盾?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对于一个复杂的事物,如果抓不住主要矛盾,就如堕烟海;抓住了主要矛盾,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在学术界,把第一类因素看作是决定性的因素的人不多,因为外因终究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据。争论的焦点是,后两类因素,哪一个是主要的、决定性的原因。就国内学者来说,不管对苏共亡党的原因有多少种说法,归结起来,就是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斯大林模式”的弊病、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误;另一种则认为垮台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领导集团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本书的基本观点是: “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斯大林模式’即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而在于从赫鲁晓夫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集团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书可以说就是围绕这一观点展开论证的。
《居安思危》花了很大篇幅科学地分析了“斯大林模式”的功过、得失。本书提出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即要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具体的体制、运行机制分开。“斯大林模式”体现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内容是正确的,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任何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必须坚持的,否定了这一方面的内容就是抛弃社会主义道路。某些否定“斯大林模式”、甚至提出“否定得越彻底越好”的人,正是想通过否定“斯大林模式”来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斯大林模式”体现的具体体制、运行机制的内容,则属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没有前鉴的条件下,苏联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探索,建立了一整套具体体制、运行机制。对于这种探索需要做具体分析,其中有的是正确的,其他国家可以学习;有的是根据苏联具体国情确定的,其他国家不能照搬;有的则是错误的,必须扬弃。更重要的是,随着条件的变化,具体体制、运行机制应该不断进行改革。在制度系统中,基本制度是第一位的、决定性的;具体体制、运行机制是第二位的,它是基本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斯大林模式”中的基本制度应该肯定,具体体制、运行机制则是有对有错,那么综合起来,还是应该说“三七开”:正确方面是主要的,错误方面是次要的。这就从根本上说清楚了从制度层面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的问题。既然“斯大林模式”的成绩是基本的,问题是第二位的,而且问题是出现在具体体制、运行层次上的,那么从逻辑上应该得出结论: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失误和弊端,只能说明改革的必要性,纠正失误、克服弊端,并不需要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为这些失误、弊端不可能成为必然导致亡党亡国结局的根本原因。本书还就攻击“斯大林模式”的两个最大的“理由”即农业集体化和肃反扩大化的问题,运用大量实际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澄清了事实真相。这些分析是有说服力的。
本书明确指出: “尽管苏联剧变原因种种,但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作为执政党的苏共本身的蜕化变质”,而苏共蜕化变质的关键是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书紧紧围绕这一主要观点,在几个最重要、最本质的问题上分别研究了苏共逐步演变的过程。首先是研究苏共的基本理论以及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工作指导方针的变化,说明苏共之所以亡党是其领导集团逐渐背离直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的结果;第二是研究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揭示了从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到指导思想多元化直至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占统治地位的过程;第三是研究苏共的性质和宗旨的变化过程,探讨它是如何从无产阶级先锋队演变成为社会民主主义式的“全民党”,如何从密切联系群众、得到人民衷心拥护的政党,逐步演变成为严重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丧失群众支持、最终被人民抛弃的政党的;第四是研究苏共的民主集中制、干部路线和监督机制的变化过程。这四个方面实际上涵盖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涵盖了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分析,全面地揭示了苏共亡党的过程。
本书强调:苏共垮台,并不是原来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苏共垮台,而是背叛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苏共的垮台,或者说是已经蜕变为社会民主党性质即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的垮台。正因为党已经变质了,已经不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了,我们就完全可以理解,当宣布苏共解散时,广大党员和劳动人民会如此无动于衷,漠然视之。
阅读全书,静下心来思考,我们就可以懂得邓小平下面这句话的意义:“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0页)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把党建设好,任何力量都打不垮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就可以抵御一切风浪;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那就必然彻底垮台。《居安思危》一书用大量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分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