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

2011-12-23 11:15李艳玲
中华魂 2011年6期
关键词:利益干部群众

文/李艳玲

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

文/李艳玲

前不久,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可以说,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提出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做好群众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

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善做群众工作、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形成了一系列群众工作的基本经验。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演变、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群众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城市,单位承担的社会职能逐步剥离,人们对单位的归属感和依赖感下降。同时,我国的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9年的46.6%,大批农民特别是2.4亿农民工流入城镇,需要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广大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青壮年农民多数外出打工,农村大都只有老幼妇孺,传统的群众工作方式遇到困难。另外,我国每年有600多万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成了“几不管”的社会人,有的甚至只出现在“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网络上。急剧的社会变动给群众工作带来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一些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难以适应迅速发生的变化,群众工作方式滞后,方法简单,针对性不强。有的干部不懂得在新的形势下怎样去做群众工作,也不明白如何与群众交流沟通,有的甚至不会与群众说话: “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说不到一起去。”很多场合,一些领导干部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最近几年,涉及领导干部与群众关系的不和谐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曝光于媒体。例如,2009年,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发出了那句著名的“雷人质问”:“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2010年,辽宁省庄河市大批群众在市政府大楼门口集体下跪,为反映村干部涉嫌腐败的问题,要求市长出面接待,但遭到拒绝;前些日子,河南淮阳一名女子跪到县委书记面前诉说“冤情”,县委书记却无动于衷,正襟危坐观看演出,该女子则被拖离现场。种种现象表明,群众工作已经成为一项急需加强和改进的工作。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仍将面临不少长期积累的社会问题,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新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妥善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首先,创新群众工作理念。创新群众工作理念是保证社会管理与时俱进的关键。时代在发展,群众工作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坚持与时俱进。我们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同人民意愿和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应该指出,社会管理方面的一些工作之所以得不到群众的理解支持,甚至引发矛盾冲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没有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服务群众。一些社会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习惯于以管人者自居,居高临下,服务意识淡薄;有的把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群众利益之上,与民争利,甚至乱收费、乱罚款;一些社会管理措施、办法不是考虑群众怎么便利,而是考虑自己管起来怎么省事,等等。比如,近年来,城管部门在执法中引发了一些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案件,主要就是因为一些城管部门执法简单粗暴,只讲管理不讲服务,只讲堵不讲疏。因此,各有关部门应全面梳理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努力向服务型管理转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权益受到保障,从而自觉接受管理、主动配合管理、积极参与管理。

其次,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我们必须结合新形势带来的新变化,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规律和方式方法。一是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在每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刻,我们党都是依靠调查研究、集中群众智慧来破解难题的。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今天,各级干部特别要到群众意见多、工作难以开展的地方去,与群众共同破解难题。只要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就会有所见、有所思、有所悟,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培养和增进爱民、亲民、为民的感情,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二是用好传统的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好说服教育工作,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注意在内容上贴近群众实际需要,在交流中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示范引导是解决思想问题的有效方法,党员干部身体力行,就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榜样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要关心群众各方面的利益和需求,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三是创新群众工作载体。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必须主动学习和运用新兴媒体开展群众工作,提高党的群众工作效率。各级领导干部要掌握、利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带头“上线”和“触网”,大力开展网络问政,尤其要深入研究网上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规律,主动占领网上思想舆论阵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第三,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来开展工作,把工夫下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立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特别是工农大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整体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很多实惠。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和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影响了老百姓的利益。近年发生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征地、拆迁、农民工工资拖欠、劳工权益受损等往往是主要起因,无不与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相关联,反映了利益分配的不公和失衡。2010年全国因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列群体性事件总量的首位。拆迁本来是为了城市发展,为什么会在一些地方引发紧张冲突?这里有干部作风简单粗暴、导致群众难以接受方面的原因,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利益。一些群众认为,自己的土地以每亩两三万的补偿征走了,变成国有土地招拍挂,一转手就是几百万,开发商一转眼多少亿进了腰包,老百姓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与不满情绪。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如果这方面的利益协调得不好,还会产生大量的社会矛盾。当前,我们 必须在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分配体制,构建有效的利益诉求和调解机制方面有所作为,理顺利益关系,实现分配公平,让社会各阶层真正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在利益均衡的基础上维护社会稳定。

第四,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的群众工作机制,使群众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有效开展群众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保证。一要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民主决策机制,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促使领导干部作决策、定政策时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二要创新和完善矛盾化解工作机制。完善矛盾化解工作机制,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点。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和诉求,耐心做好释疑解惑和矛盾排查工作,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坚持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节相结合,不断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为科学发展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三要建立畅通有效的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可以及时消除矛盾隐患,避免矛盾久拖不决,防止矛盾激化。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可以及时了解群众对社会管理创新的需求,及时发现社会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四要创新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干部使用提拔时群众公认程度的组织认可力度,对联系群众好、群众公认的干部,要优先提拔重用。✿

猜你喜欢
利益干部群众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I Love You, Dear China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利益与西瓜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