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群存
关键期·上升期·攻坚期
——海口市“十二五”开局是如何给力壮气和蓄势待发的
□本刊记者 王群存
“十二五”时期的海口,正处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键期、经济社会蓄势发展的上升期、创新和转型的攻坚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口市又是如何给力壮气和蓄势待发的?
翻看海口市“十二五”规划,人们很快能发现海口的城市发展布局已经做出调整,走出了过去“东强、西拓、南控、中强”的格局,为未来五年科学谋划城市空间布局,形成“东进、南优、西扩、北拓、中强”的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基础。
新旧发展思路之差别主要体现在“南控”变成“南优”,另外增加一个“北拓”。一字之差有何不同、意义何在?向北发展意味着什么?这在今年海口“两会”期间一时成为焦点。
曾经的“南控”,是指控制城市向南发展,保护海口市城区南部良好生态。但在城市的不断发展中,“南控”生态保护区域却面临着发展滞后的问题。打破“南控”,实现当地跨越式发展已迫在眉睫。
而调整后的“南优”,则是指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在城市南部适度开发优势产业,重点推进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长影海南世纪影城、观澜湖康体休闲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观光农业和体育休闲产业,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从“南控”到“南优”,是海口发展思路上的进步,也是水到渠成的变化。“控”是为了更好地“优”,就是在没有考虑好之前,不要随便去开发,要控制好。站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海口对城市南部的发展有了更好的考虑和安排,适时把“南优”写入“十二五”规划,体现了规划编制的前瞻性、预见性,这种变化是符合海口市整个城市发展规律的。
新增的“北拓”是指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发展邮轮、游艇、帆板等休闲产业,加快海上人工岛等项目建设,拓展城市空间,有序发展高端旅游地产,凸显海湾旅游休闲城市特色,展现北岸城市的秀美。这一次,海口将跳出单纯土地消耗型的开发,一改“接着既有海岸往外填”的做法,开发大型离岸式岛屿,采取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开发模式。
在海口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十大攻坚战有3项与“北拓”有特别关联。
一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积极实施人工岛开发项目。规划指出,要重点推进填海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东海岸人工岛开发,形成集时尚消费、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标志性海湾景观区域。二是构建便捷交通体系中,启动现代有轨电车工程(一期)。线路西起海口火车站、东至万绿园,沿滨海大道建设集交通和观光功能为一体的轨道体系。三是北岸游艇码头建设要加快实施,包括秀英港公共游艇码头和海口湾游艇码头。游艇码头和相配套的风情酒吧街、市民广场、游艇俱乐部、旅游度假酒店等将成为市民游客新的消费场所。
与此同时,海口市把向西发展作为城区空间拓展的先行方向,西海岸新区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主战场,由南片区、长流起步区、金沙湾旅游区、粤海大道片区等4个片区组成。
西海岸新区是海口实现结构跨越和功能提升的重要发展方向,南片区是该区的主体组成部分,承担了公共中心、商贸经济、创意产业、教育科研、生态居住等综合功能,是以办公、物流、教育、科研、文化娱乐为主的综合型片区。
南片区规划建设建筑新颖悦目、设施高效节能、环境生态优美、生活舒适健康的居住区,将成为整个海口乃至海南岛内生态人居示范区。
为增强省会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海口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区域交通枢纽、现代信息服务、智力支撑基础、商务服务集聚、医疗卫生保障、文化体育六大中心,以成为海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头”,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高水平的综合服务保障。
作为省会,海口毫无疑问已经是全岛的交通中心。随着东环高速铁路的开通和中线高速、西线高铁的开工建设,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从海口进出港,海口交通中心的地位将更加巩固。“十二五”期间,海口市将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枢纽点布局,加快美兰机场扩建、新海港等交通枢纽点建设,规划新建4个综合客运枢纽、10个农村客运站、5个对外货运枢纽站场,重点完成秀英港搬迁改造,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探索立体交通化改造,打通断头路和丁字路,在大型商业设施、新建住宅小区等合理配建停车场,有效化解停车难问题。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海口为中心、辐射全岛、畅通便捷的立体交通网。
2010年,海口市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94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全省物流、商务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十二五”期间,海口将对原有的商务区进行提升,比如现在的国贸区域,增强其总部服务功能。结合新片区开发,规划建设大英山商务区、长流商务区等新商务区,将大英山商务区打造为中央商务区。进一步发掘综合保税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商务服务功能,积极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落户海口,在海口市设立地区总部,以总部经济带动旅游、新型工业、航空、金融服务等产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会计、律师、经济鉴证、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中介服务企业。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打造世界一流的休闲度假天堂,必须大力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海口作为全省三甲医院最多、医疗水平和设施最高的城市,在这方面将承担更多的任务。据介绍,海口旅游服务保障中心将在今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主要提供康复、养生保健、体检等方面的服务,它的建成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海口旅游医疗保障能力。“十二五”期间,海口市还将提升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120急救中心、疾控中心等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将市中医院建设成三级甲等中医院。完善快速医疗急救体系,提高紧急救援能力。据悉,海口已经开展过空中急救演练,对岛内危重病人用直升机进行救援,全岛任何地方都可以在一个小时左右运到海口。
海口城市规划由中心组团、长流组团、江东组团三个组团组成。海口城市交通拥堵主要是因为目前海口市仍为传统的单中心城市,带状组团布局尚未形成,建设用地范围分布不均衡,高强度开发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和中心城区,而人们为了生产、生活、学习、就业等方便,都愿意生活在该区域,也就造成了现在中心组团的地价高、人口密集、车辆拥挤的现状。
为了完善城市副中心规模和强度,缓解中心组团交通压力,海口市从2006年、2007年开始就大力打造长流组团和江东组团,现在很多基础设施已经开始建设。今年,海口市“十二五”规划提出“中强”的概念,就是想通过服务能力的增强,把中心组团的人口逐步通过一些手段,吸引到江东和长流,形成一个城市的副中心的规模和强度。到那时,海口市的出行和整个大的城市骨干就会真正地拉开,中心组团的交通拥堵压力将得到比较大的缓解和改善。
2010年12月,海口市委、市政府成立“海口市城市道路交通协调联席会议”,决定从今年1月起,开展为期一年的以“建设国际旅游岛,安全畅通文明行”为主题的道路交通综合整治行动,提出争取一年内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防止主要路段、重点区域高峰拥堵向周边路段蔓延、拥堵时段继续扩大。为此,该市提出了五条治理措施。
一是抓紧把现有港口的滚装客运、散装货和集装箱货运功能转移到城外,加紧推进美兰机场二期、马村港二期、新海滚装客运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旅客零距离换乘工程,形成以海口为中心、连接岛外和省内的立体交通体系;二是投入300亿元用于加快路网建设;三是增加公交车辆和班次,增设公交场站,力争一年后海口市的公交分担率提高到20%;四是改进优化管理手段和方式,创新管理模式,配套完善交通管理的规章制度,努力形成一套管用有效的城市交通管理机制;五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活动,增强群众文明意识。
为尽快治理交通拥堵问题,海口市“两会”刚开完,北京市交管局的专家就被请到海口实地考察,力求从整个路网的规划、整个交通系统的情况上来把脉交通,就道路两侧开口封口、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分道行驶问题等缓解交通拥堵的具体措施等等问题进行研讨,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和意见。
当前,海口市正加快推进路网改造、完善公交系统等工作。计划在2011年年底贯通侨中路等5条“断头路”,改善路网交通现状;将对已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南沙路与海德路交叉路口等18个交叉路口进行拓宽渠化改造;在龙昆南路道客村、面前坡、海南师范大学、滨海大道秀英港等地修建4座人行天桥;加快公交车更新投放,投放200辆LNG公交车和40辆新能源公交车;2011年完成517辆出租汽车更新投放工作,解决市民乘车难问题。◎
(题图:美丽的海口滨海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