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经秀
审计部门是一个经济监督部门,在维护财经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有八万名审计干部,大部分在县级审计机关,县级审计机关的发展对审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县级审计机关审计工作无论在执法环境还是经费保障上,都有了明显改善,履职能力也大为增强,审计成果亦越来越引起领导重视和社会大众的关注。但限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县级审计机关在工作开展中仍然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及问题,严重影响了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现就当前县级审计机关在审计执法、基础建设、队伍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谈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当前县级审计机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一)审计决定执行难。现阶段县级审计机关普遍存在着审计处理落实难于完全到位,被审计单位屡查屡犯现象十分普遍的问题,审计权威大受影响,被审计单位往往以资金紧张等为由拖延审计决定的执行,而审计机关又不能采取扣缴、划转等强制性措施,大部分只能依赖有关部门配合来执行,这样就出现审计决定不是依法执行而是屡次与被审计单位搞协商,视被审计单位的接受程度来决定审计处罚的力度,审计执行难成为县级审计机关难以攻克的难题,如2010年我局下达审计决定应收缴财政资金181万元,已上缴175万元,到目前为止,尚有6万元审计收缴款未上缴到位。
(二)审计经费保障难。《审计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但在县一级由于财政困难,却难于完全落实到位。大多数地方政府难以保证审计工作正常的经费开支,致使机关业务经费主要靠审计收缴返还来维持,为抓收入保运转,“以罚代处”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审计执行的公信力。我县也有类似状况,财政预算只安排人员工资,审计业务经费、职工阳光津贴、招商、新农村建设等中心工作开支靠审计收缴返还来维持,审计经费较为紧张,制约了局机关业务培训、审计信息化建设等活动的开展,至今我局审计业务人员不能人手配备一台手提电脑,审计会商系统三级对接联调设备尚未安装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三)审计作用发挥难。地方审计机关是在当地党委政府直接领导下,业务受上级审计机关指导开展审计工作,实行“双重领导体制”。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机关的人员编制、负责人的任免调动及经费来源由地方政府决定,县级审计机关的独立性不强,使审计监督的职能大打折扣,有时为了地方政府、部门利益,审计机关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而对于部分垂直部门和中央直属企业单位而言,地方审计机关没有审计权限,中央及省级审计机关无暇顾及和授权的有限性,往往造成这些部门审计监督的缺位,导致出现审计盲区,如国有商业银行、供电、电信、国税等部门,多年来未进行审计,严重影响了审计领域的拓展,审计监督作用难以充分体现。
(四)审计质量保证难。目前,县委、县政府对审计工作非常重视,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交办的临时性任务日益增多,鉴于人手少、自身工作量多的实情,基层审计人员常年满负荷运转,疲于应付各项工作,有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审计不够深入,审计目标未完全落实,揭示一般性、表层性的问题较多,而揭示深层次问题较少,直接影响了审计成果的运用,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风险隐患加大。
(五)人少事多,矛盾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投入的不断加大,经济责任审计不断完善,审计项目日益增多,审计工作量不断加大。我县核定我局编制人数18人,在职职工人数23人,除去不上班主任科员6人、局领导班子4人及办公室工作人员及司机外,一线审计人员只有10人,而审计任务却日益繁重,2010年共完成审计项目303个,还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了清产核资、债权清理、小金库清理、财产清查等临时性工作任务10多项,抽调16人次参加市局组织的法院系统财务收支审计、赣州银行审计、市属重点工程项目审计及全市县(市)书记、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同时,还要配合完成县委、县政府安排的招商引资、城市拆迁、新农村建设、“三送”、信访、维稳等中心工作,审计人员身兼多职,面对日益繁重的审计任务显得力不从心。
(六)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复合型审计人才。一是年龄结构不够合理,队伍年龄偏大,老龄化问题已相当严重,没有形成合理的梯次,存在青黄不接的倾向,我局现有在职职工23人,平均年龄达45岁,其中41岁以上达18人;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县级审计机关中绝大多数审计人员所学专业是会计和审计专业,从事财务收支审计人员较多,而金融、计算机、工程预决算等专业人才很少,我局现有的11个审计业务人员全部为会计、审计专业,金融、工程预决算和计算机辅助审计人员极缺乏,致使我局计算机审计还处于空白状况,工程预决算审计主要依靠社会中介机构来完成。机关内部人才交流较少,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学习不够,缺乏长效、系统、专业性的知识培训和更新,缺乏“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
二、解决对策或措施
(一)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加大审计执法力度,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一是树立审计精品意识,提高审计质量。人人要有争创精品审计项目的意识,严格执行审计工作准则,规范审计程序,认真落实三级复核制度,推行审计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和审计回访等制度,以不断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确保审计质量不断提高;二是逐步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对于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通过党报、电视、网络等方式公开公告,提高审计的公信力;三是创新审计方式方法,通过运用“上审下”、“交叉审”等方式,实行地域回避,加大审计执法力度,提高审计质量;四是加强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到位,完善整改落实情况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审计的威慑力;五是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审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要转变观念,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树立“监督为重,服务为本”的理念,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规范财政财务收支行为,改变审计着重“查错纠弊”“以罚代处”而忽视审计整改的现象,积极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从而提高审计影响力。
(二)争取地方支持,保障经费供给。现行财政体制下审计机关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解决审计机关经费不足问题,建立相对固定的经费预算和拨付制度,使审计经费制度化、规范化、刚性化,创造条件加快信息化建设过程,积极实施“金审”工程,加快推进计算机审计应用,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上级审计机关也应加大对基层审计机关的支持力度,以保障审计工作的开展和独立性。
(三)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审计职能。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实行省以下审计机关垂直管理,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经费、项目计划安排、人力资源调配上实行全省上下联动,工作一盘棋考虑,整合省、市、县三级审计资源,打破专业、层级和地域界限,实现由“各自为战”向“多位一体、协同作战、发挥整体效能”转变,充分发挥省、市、县各级审计机关的优势,统筹整合审计资源,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功能”。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一是严把审计人员准入关,通过择优录取等方式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基层审计队伍来;二是建立审计人员学习、业务培训制度,对现有人员要普遍轮训,特别是计算机、金融、工程预决算、审计知识和AO系统操作培训,通过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比、岗位练兵、以老带新、抓好学历教育和业务职称考试的继续教育,激励审计干部走上专业型、知识型和复合型的成长道路,以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对审计干部队伍进行优化,增加审计编制,把地方优秀的财会人员和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审计队伍;三是加强审计队伍绩效管理,积极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比和审计能手竞赛活动,建立审计业绩激励机制,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严格考评和奖惩,形成以业绩论英雄的审计干部业绩评价机制,不断推动审计工作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信丰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