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态城绿地控制性规划研究与实践—以常州武进低碳小镇绿地控制性规划为例

2011-12-21 06:20洪波林波荣戴威HONGBoLINBorongDAIWei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1年3期
关键词:控制性滨水邻里

洪波 林波荣 戴威/ HONG Bo, LIN Borong, DAI Wei

前言

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正在严重威胁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气候变化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如何建设“低碳”城市、实现“低碳”生活,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在此背景下,为推进低碳示范区规划建设进程,江苏省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开展了常州低碳示范区启动区(武进低碳小镇)建设项目,此项目为探讨低碳生态城绿地控制性规划提供了良好契机。

目前国内在城市规划用地中,对用地性质为绿地的地块,缺乏相对应的控制标准,仅在《公园规划设计规范(CJJ48—92)》中针对公园绿地制定了有关硬质铺装、植被与设施的配置标准,而对于其他绿地缺少类似的规范控制和引导。对于城市总体层面绿地的控制,也仅限于用地边界、面积和绿量等几个方面(刘滨谊等,2006)。常州市武进低碳小镇绿地控制性规划保留传统城市规划指标的精华,适度提升传统城市规划的标准,力求反映“低碳”、“生态”建设新要求,提出通过“建构框架体系、择取核心指标、实施建设策略”3个环节,建立绿地控制引导体系、确定绿地控制性指标、提出绿地控制性建设策略,建构生态城指标体系,来保证对总体规划中低碳理念的推进、深化。

图1 低碳生态城绿地控制性规划模式

图2 规划区位分析

1 项目概况

本规划区(低碳示范区启动区)位于武进高新区,东至常泰高速公路(西绕城高速),南至武进大道,西至滆湖,北至阳湖路,规划面积约 3km2(图 2)。

规划区域地势平坦,耕地占72%,植被主要为集中在村落周边的四旁绿化和田间生产路道路绿化,农田林网景观突出。区域内水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8%,场地内的武运河为五级通航河道,主要水系棉仔浜贯穿整个规划区域。西侧相邻的滆湖水面广阔,水生物种丰富,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湿地生境,数量众多并以点状形式分布的坑塘大小、形状不等。区内水生植被丰富,如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莎草(Cyperus microiria)、浮萍(Lemna minor)等,充满天然、富足的乡土气息。

2 绿地控制引导体系的建立

2.1 规划控制引导原则

各地块根据在绿地控制性规划中所处的位置强调不同程度的“自然性”,确保所有项目的实施都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创造平衡的生态环境,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将低碳和生态理念体现于绿地控制性规划中。各开发阶段进行具体设计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生态性原则

合理搭配物种比例,利用高固碳、低维护的乡土树种,营造多样化的植被景观;为了保护和增加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确保任何建设都不会对基地生物种群造成视觉上或生态上的负面影响,创造一个真正的生态友好型低碳园区。

(2) 自然性原则

高度重视滨水开放空间自然性的营造,通过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方法净化现有水质;通过水岸和生态岛的整体性设计提升基地景观的质量;建筑风格应当与景观语言相互融合,使基地内开发的建筑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

(3) 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即灵活性,即在保证总体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提出分级控制原则,按照控制的级别适当调整绿地控制性规划实施的可改变程度,针对特殊情况灵活应对,同时这也是对后期设计者、管理者及使用者的尊重。

2.2 控制引导体系

根据总体目标和原则,构建以低碳为核心的绿地“分类控制—等级控制—指标控制”3个层次的控制引导框架。绿地分类控制是前提,通过分类确定绿地的基本构成。绿地等级控制是对分类控制的强化和演进,对场地内不同的绿地类型采取不同的级别控制,既保证各个地块控制指标的实现,同时又给了景观规划设计人员较大的发挥空间。指标控制是对等级控制的贯彻执行和技术保证。在等级控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绿地的控制要求,将控制指标分为控制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控制性指标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引导性指标则是建议性的(表1)。

3 绿地分类控制

低碳生态城绿地以人与自然共生和循环为建设目标和规划手法,在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固碳能力强的植物材料的选择应用和高固碳植物群落的构建,关注营建人、动物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地区环境。根据低碳生态城土地利用结构和地块所处区域,分为园区公共开放空间、低碳社区邻里空间、园区滨水开放空间三大部分(表1、3)。

3.1 园区公共开放空间

园区公共开放空间规划目标为通过休闲或娱乐空间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休闲的氛围。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规划应当根据不同地点的个性处理好与滆湖的视线关系。园区公共开放空间为碳汇公园和湿地公园。

3.2 低碳社区邻里空间

根据规划原则,在各开发社区都有最小面积的离住宅更近的邻里空间,从而创造一个与整个居住区开放空间配套的邻里氛围。利用低碳社区的绿化带把步行环路和滨水步道连系在一起,同时环路和滨水步道应当与具体低碳社区的设计融为一体。

3.3 园区滨水开放空间

园区滨水开放空间由总体规划中滨水区域预留的绿化片区和生

态岛组成,通过景观要素设计把居民与水联系起来。这些滨水区域应与水岸和生态岛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

表1 低碳生态城绿地控制引导体系

表2 公共开放空间绿地规划控制指标

4 绿地等级控制及控制指标

绿地等级控制指控制性规划具体在设计上的可改变程度。也是为了加强第3部分所确立的绿地分类。借鉴城市规划中控制性规划的概念和原则,结合低碳生态城绿地的功能和所处的位置,将其划分为一级控制、二级控制和三级控制3个强度等级,每一级控制指标包括控制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表1)。

表3 滨水区域绿地规划控制指标

4.1 一级控制

这是最高等级的控制措施,旨在尽可能严格地实施控制规范。这些绿地是总体规划中极为重要的区域,因此在设计上只能有很小的灵活性或者不允许任何修改。一级控制的绿地包括碳汇公园和湿地公园(表1)。它们的功能和作用各不相同而又互相补充,并依据整体控制性规划概念,体现低碳、生态的原则。同时两个开放空间景观风格上都应遵循自然、注重质朴。

两个开放空间的控制规范包括了规划意图、景观主要组成以及整体设计规范,其中所考虑因素包括:高固碳乡土植被的选择、仿自然植被群落的营造、软硬景观的分配、人流、视线走廊、小气候及生态铺地等(表2)。

4.2 二级控制

二级控制是指在保证指定规划概念原则完整性的同时,允许较小的变动。变动应当严格限制在功能或布置方面,而且必须保持总体协调性。二级控制的绿地包括滨水区域和邻里空间(表1)。

(1)滨水区域

滨水区域指从各地块指定的建筑红线一直延伸到水域边缘(图4)。规划考虑的因素包括:建筑后退区域(建筑到水岸的允许距离,由建筑与湖边的相对位置决定)、滨水步道后退区域(从指定的建筑红线到滨水步道的距离)、驳岸形式和滨水步行环路等(表3)。为了防止滨水区域地块开发强度过大,规划在30m、15m和10m的绿线控制范围内将实施一系列的空间控制措施以确保滨水空间上的连续性(表4)。

(2)邻里空间

邻里空间的设计着重在亲切环境中增强住户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具体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与绿地控制性规划的关系。每个邻里空间及其开发区域的位置应兼顾到其与滨水步道及居住区步行环路的联系(图5)。

为确保邻里空间的灵活性,规划侧重于图表中(表5)尺度质量控制,而没有强调其设计内容。考虑的因素包括:绿地率、邻里空间的总面积、最大邻里空间的最小面积和硬地率。

4.3 三级控制

三级控制适用于生态岛和水岸设计(表1)。为了体现不同生态岛和不同地块的水岸的设计“个性”,其规划控制比较自由,未来的开发商应当遵循设计规范的原则以确保其设计与总体规划一致、相符。

(1)生态岛

生态岛的设置与国际社区相呼应,成为滨水开放空间的延续和补充,为国际社区创造良好对岸的视觉景观。规划为营建多样性的生物生境,可人工堆砌一些地形。生态岛的驳岸处理以自然岸堤为主。种植多选用乡土植被,同时种植一些引鸟植物,如 池杉(Taxodium ascendens)、乌桕(Sapium sebiferum)、红枫(Acer palmatum)、枸骨(Ilex cornuta)、冬青(Ilex purpurea)、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等。

表4 滨水区域绿线控制指标

表5 邻里空间绿地规划控制指标

(2)水岸设计

结合园区丰富的水网和水岸处理的整体效应,水岸处理应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但总体的目标是创造不同程度的自然特色,通过自然水岸处理强化低碳小镇的生态措施。大量种植乡土湿生、水生植物,同时在水中自然散置一些石块,或靠近岸边放置些朽木,营造水生动物生境,为适应相应环境的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周建华等,2003)。

5 结语

低碳小镇绿地控制性规划的主旨是创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活环境,达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园区生态环境的平衡。常州武进低碳小镇绿地控制性规划为低碳生态城绿地控制性规划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1)在园区公共开放空间中,通过高固碳、低维护的乡土植被应用和乔木、灌木、草地搭配比例控制,提高公共绿地的碳汇能力;

(2)通过低碳社区邻里空间绿地指标的控制,营造环境友好型社区;

(3)重视对现状水系的利用,营造滨水开放空间,最大程度地保护规划区的自然湿地和营建仿自然的滨水植被群落(张毅川等,2005)。构建园区生态和可持续的绿地控制性规划体系,为今后生态城的绿地控制性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注释

① 限于篇幅,推荐的植物名录暂略。

②(1)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常州地处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带,建议常绿与落叶树比例为4:3。(2)乔木与灌木树种比例:乔木与灌木搭配能丰富园林景观的层次感,提高植物群体的生态效益,建议乔木与灌木树比例为1:1。(3)速生与慢生树种比例:速生树种生长迅速,绿化效果和生态效益能较快得以体现。慢生树生长速度慢,对园区未来景观起决定性的作用。建议速生树与慢生树比例为3:2。(4)地被与草坪植物比例:地被植物维护费用低、管理粗放。建议地被与草坪植物比例为2:1。

③ 挺水、浮水、沉水植物的比例:挺水植物景观效果好,生物量大,生态效益显著。浮水、沉水植物过多容易造成水体的生物污染。根据园区气候特点及周围水域调查情况,建议挺水、浮水、沉水植物的比例为3:1:1。

④ 地被与乔灌的比例:确保滨水步道与水滨之间视线的通透性的基础上,通过地被与乔灌的比例控制追求植被绿量的最大化。

[1] 刘滨谊等. 以人为本的景观绿地规划——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景观绿地控制性规划研究[J].规划师,2006(7).

[2] 崔心红. 建设湿地园林,改善城市环境——上海市湿地园林建设的探索[J].中国园林, 2002(6).

[3] 周建华等. 城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方法探析——以三峡库区忠县新城景观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2003(4).

[4] 张毅川等. 景观规划设计与城市动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J].规划师,2005,10(21).

猜你喜欢
控制性滨水邻里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综述
分析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