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生态脆性:国内外的观点与一种评估预控的出路

2011-12-21 02:17尚虎平李逸舒
中国科技论坛 2011年10期
关键词:脆性文献评估

尚虎平,李逸舒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我国西部生态脆性:国内外的观点与一种评估预控的出路

尚虎平,李逸舒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盈江地震、西南大旱等由西部生态脆性引发的生态危机有向全国蔓延之势,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外对中国西部生态脆性问题如何解决做了不少探索,对其观点进行综述性的梳理可以了解国内外本领域专家提出的各种解决措施,并找到可能被遗漏的“良药”。通过对检索到的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外普遍忽视了对西部生态进行评估性研究,这使得以政府为主的主体在应对中缺乏针对性,因此,建议从构建西部生态脆性评价数据库、开发科学的脆性评估准则、选取有代表性的证据数据等方面来寻找一种以评估来预防、控制生态脆性的出路。

西部;生态脆性;评估

1 引言

西部由生态脆性引发的各种灾害不断蔓延,并有扩大的趋势。从过去几年政府的应对措施来看,其效果仍然不甚理想。学界对于解决生态脆性的探索都在提供着各种有价值的解决方案。从我国西部生态脆性的恶化甚至蔓延的现实来看,目前学界还不能算对症下药,或者说,还没有能够将所有有效的“药”都开在“药方”之上。本文对国内、国外以“中国西部生态脆性”为研究主题的文献进行检索与回顾,以文献综述的方式从中找到可资借鉴的研究空隙,我们认为这些空隙可能就是那些可以解决西部生态脆性的被遗漏的“良药”。

2 研究设计

首先,本文国外数据库选择了SPRINGER,国内数据库选择了中国知网(CNKI)作为“专家库”来源。之所以用SPRINGER数据库是因为考虑到SCI、SSCI、EI数据库的学科倾向性过于明显,对于跨学科研究涉及较少,而SPRINGER既包括理学、工学,也包括人文学科、社会科学;既包括期刊文章,也包含书本章节,更有利于从多学科、跨学科的角度来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选择CNKI的原因与选择SPRINGER相同。

在确定了数据库之后,笔者2010年11月27日分别在SPRINGER和中国知网(CNKI)输入“China’s(Chinese)western ecology vulnerability和 “西部生态脆”(由于国内将vulnerability翻译成 “脆弱”、“脆性”,这样可以避免漏掉资料)进行了资料检索,在SPRINGER数据库检索到了145篇文献。为了保证数据新颖性,笔者2011年1月4日对最新数据进行了补充检索,又增加了24条文献,这样一共获得了169篇文献。按照搜索国外文献相同的逻辑,在中国知网(CNKI)一共检索到了124篇文献。

3 国外对我国西部生态脆性的研究

国际上对于生态脆性的研究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苏联提出的生态功能作用系数法(Scttovsky, 1954),在此之后,世界各地开始了缓慢的探索,至1981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81年,Timmerman提出了生态脆性(Ecology Vulnerability)的完整内涵:脆性之下的生态系统、群体或个体存在着内在的不稳定性;系统、群体或个体对外界的干扰和变化较为敏感;在外来干扰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威胁下,系统、群体或个体会遭受某种程度的损失或伤害,并且难以复原。在Timmerman的开创性研究之后,Bradshaw(1983)从生态重建的角度,Devall、Sessions(1985)从深生态学的角度,Larson(1994)从湿地快速评估的角度,Wackernagel、Rees(1996)从生态足迹的角度对生态脆性理论进行了发展、丰富和创新。1997年,Costanza等人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世界生态系统维护价值与自然资本》的论文,从生态资本计量的角度将生态脆性研究推上了新的台阶。之后,随着 Wackernagel (1999a;1999b)、Heggem(2000)、Hanson(2002)、Scherr(2003)、Jenkins(2004)等学者从不同视角的不断推动,生态脆性研究逐渐向多样化、深入化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国际上对于我国西部生态脆性的研究逐渐出现并丰富起来。从SPRINGER数据库的文献来看,这些以“China’s(Chinese)western ecology vulnerability”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可以归为6类:对生态脆性修复项目实施的评价、对生态破碎度的研究、生态植被的完整性、三峡项目对生态脆性的影响、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脆性的促动、对生态脆性宏观管理的梳理(见表1)。

4 国内对我国西部生态脆性的研究

国内研究主要基于四方面展开:对西部生态足迹的计量、政府应对生态脆性的各种生态补偿探索、在研究西部大开发中将生态脆性作为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的研究、对西部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初步探索(见表2)。

5 我国西部生态脆性的发生机理

生态脆性压力-状态-响应模型(RSR)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但随着世界各地生态复杂性的提升,PSR模型逐渐不能解决越来越多由生态脆性引发的生态危机。根据PSR模型,本文按照目前我国西部各类生态脆性从压力、状态到响应的一般过程发展出了一个新的生态脆性压力-状态响应的机理模式(见图1)。

在笔者构建的生态脆性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中,由地下水的超采、树木过度砍伐、人口密度激增、可耕地下降、森林覆盖面积减少等“问题”积累形成了生态“压力”。压力集聚之后便诱发了生态“脆性状态出现”,但缺乏脆性的确切信息。为了了解脆性状态的真实情况,需要对脆性状态进行评估,即设计出科学的评估准则、筛选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证据数据,进而实施评估。

按照我们构建的模型来看,生态脆性的解决必须关注四方面问题:第一,把握好生态问题从积累、形成压力到集聚的过程;第二,对脆性状态出现和程度的可能性的预判,并力争进行前馈式干预;第三,通过对脆性状态评估标准设计、评估指标筛选、证据数据选择,实施脆性状态评估,了解目前脆性的种类、强度、诱因;第四,依据评估的结果由政府为主,吸收其他主体参与对生态脆性进行危机管理、日常应对。其中最关键的是生态脆性评估环节,因为只有通过评估,社会、政府与其他干预主体才能了解脆性的具体状态、强度、诱因,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干预与危机管理(见图1),而评估之前的前馈式预防干预由于缺乏可靠性,干预具有盲目性,真正有效的干预还是在获得评估结果之后有针对性地反馈式干预。

表1 国外对我国西部生态脆性的研究概览

表2 国内研究情况一览表

图1 生态脆性压力-状态-响应机理

6 亟待加强的几种研究途径——一种评估预控的出路

与解决生态脆性的四个问题相适应,要解决我国西部生态脆性频发问题,就需要针对此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而从我们上文总结的国际、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对上述第一、第二、第四问题的研究较多。国外文献对生态破碎度、生态植被完整性、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脆性促动的研究,国内文献在研究西部大开发中将生态脆性作为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的研究均属于对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国外文献对三峡项目之于生态脆性影响的探索,国内文献对生态足迹的计量本质上属于对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国外文献对生态脆性修复项目实施的评价、对生态脆性宏观管理的探索,国内文献对政府应对生态脆性的各种生态补偿的探索属于对第四个问题的研究。国内对于西部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相关研究属于对第三个问题的探索,但应该看到这些研究还很初级,很多仅仅是平移了国外的指标体系过来稍作修改,并未实施评估;有的虽然实施了评估但却只针对某一个单项性、临时性的脆性而展开;所有的评价探索还缺少遵守科学的评价学所应具备的从评估标准设计、评估指标筛选、证据数据选择到实施评估的科学流程。

简而论之,从国内外已有研究与生态脆性压力-状态-响应的机理模型对照来看,目前的探索忽视了对我国西部生态脆性进行踏实的评估研究,这使得几乎所有研究不能触碰到西部生态脆性的内核,不能提供生态脆性的强度数据、变化趋势数据、类型学数据、诱因数据等等,使得脆性发生前的预防式应对、脆性发生过程中及时干预、脆性发生后反馈控制式干预均不能做到有的放矢。为了解决这些不足,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应重点加强对我国西部生态脆性评估的研究,通过提升评估研究的质量,实现用科学的评估结果来预防、控制西部生态脆性的目标,这实质上是一种评估预控的出路。具体而言,评估预控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构建西部生态脆性评价数据库。此类研究包括利用已有的涉及西部的 GIS、GPS、GOOGLEEARTH、EIS、环境统计年鉴数据,以及调查所得的西部各地人民对于生态的情感、态度数据构建出“西部生态脆性”数据库,并利用数据挖掘(DM)技术挖掘生态脆性评估指标,利用指标评估目前生态现状、利用关联关系挖掘生态脆性与贫困、过度砍伐、过度放牧、二氧化硫排放等的关系,为进一步响应、干预打下基础。

(2)研究科学的西部生态脆性评估准则。评估准则是评估的最终目标指向。评估准则方面的研究需要廓清我们对西部生态评估采用人类功利性目的优先的准则,还是自然至上的法则;是要采用可持续发展观点,还是采用“保障经济增长势头”的准则。实际上,评估准则问题是为评估结果加“+”和“-”号的问题。

(3)设计、筛选出西部生态脆性评估的科学指标体系。从评估学的角度来说,指标体系是破解组织管理黑箱的钥匙。尽管目前我国在这方面有了一些的探索,但这些探索还过于零散,应用领域过于狭窄,还没有能够设计、筛选出能够真正评估西部生态脆性的指标体系,这需要在进一步的探索中加大力度去解决这个问题。

(4)选取科学的、有代表性的证据数据。一般而论,任何指标体系都有无数个证据数据,但究竟哪一个数据的信度、效度更高,则需要进行科学的选取,这也是任何一种评估都面临的难题。从已有研究来看,目前还没有解决此类问题的文献,这是今后西部生态脆性评估研究中亟待加强的方面,否则开发出的脆性评估的指标就可能流于形式。

(5)探索有效实施评估的路径。有效实施评估的路径涉及评估周期的问题,也涉及评估地点的选择问题(特别是典型评估),还涉及对生态脆性变动发展性的评估问题(时间序列性的评估),这些问题都需要今后加强探索。

(6)评估实施中的生态危机管理。生态脆性评估不同于其他领域的评估,需要特别留意单个指标,比如土地沙化、地震预兆的极值和奇异值,因为它们可能预示着有突发生态脆性(生态危机)发生。此时的整体生态脆性评估与应对要让位于单项生态危机的及时应对,整体的评估可以暂时放在一边,特定地区,甚至全国都开展单向生态危机管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涉及的更少,甚至还没见诸报端杂志,是今后重点突破的领域。

(7)评估结果的应用。除了单项危机应对外,生态脆性评估的整体结果应用是一个更为常态化的问题。生态危机毕竟不是生活的常态,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是,西部生态脆性在无声无息的加剧,但从人的角度来说,可能短期内的感触并不深刻,这时候就需要整体生态脆性评估结果的帮助,指导人们如何应对常态化的脆性,比如可以根据评估结果显示的数值,对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浊化、过度放牧等进行应对,这是最容易被忽视,也是最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1]P.Timmerman.Vulnerability,Resilience and the Collapse of Society:A Review of Models and Possible Climatic Applications[R].Toronto: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Studies,1981.39-43.

[2]A.D.Bradshaw.The reconstruction of ecosystems[J].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1983,(20):1-7.

[3]B.Devall,G.Sessions.Deep Ecology:Living as if Nature Mattered[M].Salt Lake City:Peregrine Smith Books,1985.6-26.

[4]J.S.Larson.Rapid assessment of wetlands:history and application to management[A].W.J.Mitsch(ed.).Global Wetlands:Old World and New.Elsevier,1994.623-636

[5]M.Wachernagel,W.E.Rees.Our Ecological Footprint: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M].Gabriola Island,1996.6-16.

[6]R.Costanza 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Science,1997,(386):253-260.

[7]XM Wang,et al.Climate,desertification,and the rise and collapse of China’s historical dynasties[J].Human Ecology,2010,(38):157-172.

[8]Ta Li,et al.Fragmentation of China’s landscape by roads and urban areas[J].Landscape Ecology,2010,(25):839-853.

[9]J Xi,Hwang.Relocation stress,coping,and sense of control among resettlers resulting from China’s three Gorges Dam project[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10,December 8(Online FirstTM),DOI 10.1007/s11205-010-9758-5.

[10]Q Liu et al.Grass(Poaceae)richness patterns across China’s nature reserves[J].Plant Ecology,2009,(201):531-551.

[11]J Zhang et al.Carbon uptake and change i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Oasis-desert ecosystem in arid western China with mote sensing technique[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6,16(3):315-325.

[12]LM Dai,et al.China’s classification-based forest management:procedures,problems,and prospects[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9,(43):1162-1173.

[13]N.J.Enright,K.F.Cao.Plant ecology in China[J].Plant Ecology,2010,(209):181-187.

[14]刘凤朝.国家创新能力测评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5]欧阳志云.中国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6]董锁成,李雪,石广义等.宁蒙陕甘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构想[J].地理研究,2010,(2):204-213.

[17]O.P.Rud.朱扬勇,左子叶,张盅平等译.数据挖掘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2.

[18]M.Kantardzic.闪四清,陈茵,程雁译.数据挖掘——概念、模型、方法和算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3.

Ease the Ecological Vulnerabilities in China’s Western Areas:Foreign and Domestic Views and a Pre-control Way of Evaluation

Shang Huping,Li Yishu
(School of Management,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The earthquakes of Wenchuan,Yushu,Yingjiang and other ecology crisis caused by ecological vulnerabilities in China’s western areas have an evident trend to spread to the whole country.Unfortunately,no efficient measures are available to solve the problems.Foreign and domestic scholars have tried their best to seek some valuable ways to solve the ecology vulnerabilities in China’s western areas.Combing the findings of the scholars,we found that the ecology evaluation had been completely neglected,which caused the mis-countermeasures to ease the vulnerabilities.

China’s western area;ecology vulnerability;evalu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73100),中央高校基金项目(11LZUJBWZY077),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09YJC630126),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09KJB630002)。

2011-05-09

尚虎平(1974-),男,甘肃平凉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政府绩效评价。

F205

A

(责任编辑 迟凤玲)

猜你喜欢
脆性文献评估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一种零件制造过程工序脆性源评价方法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考虑初始损伤的脆性疲劳损伤模型及验证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基于能量耗散的页岩脆性特征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