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示范县(市)提升县域创新能力的建设经验与启示

2011-02-18 10:01毕亮亮
中国科技论坛 2011年10期
关键词:示范县科技进步县域

毕亮亮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38)

科技进步示范县(市)提升县域创新能力的建设经验与启示

毕亮亮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38)

截至2009年科学技术部共批准了140个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区),他们在以科技为先导、培育和提升县域创新能力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建设经验。本文在总结部分科技进步示范县(市)提升县域创新能力经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广和发挥科技进步示范县(市)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出了政策建议。

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

以县(市)为基础的县域是我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基本战略单位,依靠科技发展县域经济对于加速国家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1-2]。国家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在开展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工作的基础上,2003年起开展了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区)建设工作;截至2009年,科技部先后分三批遴选,共批准了140个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 (市、区)。调研发现,尽管我国各地区县域资源条件和发展水平差异化鲜明,但科技进步示范县(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因此,有必要对提升县域创新能力过程中较为典型和突出的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在对全国县市科技工作的整体宏观指导与统一部署的同时,重视并强调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经验推广和分类指导,更好地发挥“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对其他县(市)的示范带动作用,采取有针对性的县域科技扶持措施。

1 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提升的模式比较

依据科技进步示范县(市)的差异化经济、资源、开放程度和发展水平,目前入选县(市)的科技支撑引领经济建设体现出不同的发展侧重点:基于资源优势的农业产业化与传统产业高新化、中心城市带动产业梯次转移、特色产业集群主导、外向经济推动、资源开发主导、引进外部科研资源等。科技管理部门应重视根据不同县(市)的实际情况实施分类指导,强调县(市)建设的特色发展途径,从而因地制宜地找准县(市)科技工作切入点。

1.1 依托农业等可再生资源的产业化与高新化型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业与市场经济对接的最佳发展模式,是我国农村发展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农业生产为主及以传统产业制造为主的县域地区,其经济发展的出路主要在于农业的产业化和传统的产业高新化。这类地区的特点是:县域经济处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化的过渡阶段,围绕县域优势农业资源、依靠科技支撑和引领传统产业的高新化,成为这类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江苏省东台市位于江苏沿海,古以煮盐富甲天下,现今形成了以纺织、机械、化工、建材和食品为支柱产业的工业经济结构,并不断依靠科技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在科技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扶持高效农业与集约化设施农业建设,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带动全市高效农业规模加快扩张,组织实施省级农业科技项目、建立万亩连片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和千亩连片设施栽培基地,及市“百项”示范工程高效种植业基地、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施“技术创新试点工程”,开展优势农业的种质资源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和无公害技术等农业高技术的协作攻关,重点开发智能温室技术、无土栽培和基质栽培技术、环境自控技术等集约化农业技术与装备;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完善市、镇、村三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服务网络建设 (如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农民培训教育、帮扶服务对接等工程)。在传统产业高新化方面,按照“巩固轻工、建材,改造机械、纺织,提高丝绸、服装、化工、食品,突破新材料和生物工程技术”的思路,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适应性和战略性技改,联合外部大学研究院所共同开展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百项重点工程”。

1.2 围绕不可再生资源的产业配套服务型

自然资源是县(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一些县市依托独特的不可再生资源的禀赋优势,大力发展采掘业、加工业,初步建立了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体系。这类地区的特点是:县域经济围绕当地自然资源禀赋进行发展规划,通过对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获取经济效益。需要注意的是,这类地区的经济发展容易受到资源枯竭的威胁和国内外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其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思路、调整发展方向、不断寻求新的产业需求增长点。

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是中国最大铜矿基地和亚洲最大的铜产地,天然的资源禀赋使德兴市具备了经济结构非农化的先天优势。当地拥有多家省属企业,如江西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产业的两大核心企业(江铜集团、江西冶金集团)以及中国黄金集团、赣东北供电公司等。为了大力发展矿产资源,大力建设了花桥综合产业区(以黄金采、选、冶、加工为主导的“金、竹、电、游”产业小区)、香屯工业小区(以冶金、化工、建材企业为主的化工建材工业小区)、泗洲工业小区(以亚洲第一铜矿——德兴铜矿)三产多经企业为主的矿山服务型、配套型工业小区)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工业区。

1.3 具有较高市场化程度的专业分工协作型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是温州经济模式的发祥地,温州模式的特点是以家庭工业为基础的社会化生产,由供销员为发动骨干,以农村集镇为依托的新型产销基地,以专业化市场为纽带的市场调解运行机制,形成一批专业市场和小商品集散地。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家庭作坊、个体工业已在乐清市兴起;80年代出现了股份合作企业,截至1998年,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数占乐清市工业总数的70%,其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90%。目前,形成了以低压电器、电子、机械、仪表、服装、皮革、船舶修造、工艺美术等为主导行业的工业体系。与之相配套的是25个工业小区、3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以及在104国道乐清段两侧形成长达50多公里的“工业走廊”;拥有集团公司44家,其中13家为全国无区域集团,6家企业跨入了全国知名乡镇企业行列。此外,乐清市场网络健全,全市拥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贸易专业市场82个,较大规模的10个年总成交额30多亿元;下辖镇中的柳市低压电器、虹桥电子元器件专业市场,被称为“低压电器之都”和“电子元器件基地”[3]。

1.4 引进科研院所的体制创新型

大部分县(市)由于普遍缺乏科技资源,导致县域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提升具有明显的外部依赖性。一些县(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表现为“向外部大院大所的科研资源和高水平创新人才‘借力’和‘借智’”的特点;有的县(市)将引入外部科研院所等智力资源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核心,这些科研优势推动了当地和邻近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和科技水平。这类地区的特点是: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但却缺乏创新资源,无法从无到有发展高校、科研机构并进行人才培养,土地、劳动力等特色资源的优势也不明显;故采取建设科技园、孵化器等提供良好配套服务的措施,吸引外地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落户形成当地的“创新核”,利用这些高校的资源构建自身的研发和教育培训体系。

浙江省嘉兴市是该省唯一与上海接壤的城市,处于长三角的地理中心位置,与沪杭苏等城市均在一小时车程内;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嘉绍通道等重大交通工程的规划与建设,嘉兴接受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的资源、人力、技术和产业辐射更为便利。近年来,苦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匮乏(嘉兴市自有的知识资源以实践和应用为主要教学目的的嘉兴学院及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主),嘉兴市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和便利的交通,以“引进大院名校”作为增强当地创新实力的基本发展策略,先后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城、上海集成电路孵化器、北京中关村等单位开展了大量合作(如依托清华,充分利用其人才、科研、成果资源,联建创新机构,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科院嘉兴中心重点在IT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等领域开展成果转化、应用性工程研究和项目产业化,成为中科院与地方合作的重要基地;依托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的人才、信息、技术、科研成果等资源,通过建设信息交流平台等实现把先进的国际技术和地方的产业发展相结合);吸引外部高校、科研机构、海归学者们等智力资源落户,同时引进大院名校的前期研究成果,增进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与本地企业的融合,形成科技创新和研发的集聚效应及对外辐射效应,这种对智力资源的引进与应用,成为其加强城市创新能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能力的优势所在。当地政府认识到,在吸引外部创新资源的同时,必须引导其与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相匹配,并帮助当地科技型企业通过依附于大院高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技术交易的中介平台得以成长和发展,将嘉兴培育为技术内生发源地和研发成果转换的高地。

1.5 利用区位优势吸引外部资源型

(1)营造优良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和技术。

外向型经济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外向型经济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贸易、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经济交流活动;狭义的外向型经济是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活动。以吸引外资和技术为途径的外向型经济,是一个地区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所建立的经济运行体系。其中,外向型企业出口创汇的主导产品一般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即充分发挥县市人力资源丰富、土地资源相对廉价等要素禀赋的特点,进一步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小城镇有序转移,带动小城镇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外向型经济已占据主导地位。这类地区的特点是:地区所处的区位具有某种意义上的优势,形成以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主要目的创新系统。系统中政府、中介机构以为中小企业服务为核心,内部创新资源都为了创建良好的区域环境而努力,良好的区域环境形成更大吸引力,从而带来更多的技资投入;大量的外来投资企业需要相关的配套产业,众多生产企业需要原材料供应、某些工艺的外包以及一些物流服务,而外包又使得外来投资的大企业中的技术和人才得以扩散,增加了技术创新的机会。

江苏省昆山市是上海经济圈中重要的新兴工业城市,目前已成为国际资本技术的高密度地区之一,也是外商投资产出的高回报地区之一。昆山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多数企业为生产型企业,主要为中国市场或国际市场提供物质产品。由于外来投资多且投资行业不同,在昆山地区产业分布体较为多样化,没有明显的横向或纵向集聚的特点,这就要求区域内具备良好的基础建设条件、便利的交通及良好的生活环境、完备的劳动力市场、良好的治安环境以及便利的投资政策。昆山吸引外资的重要载体包括: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出口加工区、昆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昆山科技创业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省级昆山高科技工业园、中科集团昆山高科技产业园、昆山国际商务中心、昆山软件园和华扬科学工业园,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精密机械行业已发展成为昆山的优势行业和领先行业,生产着诸多世界名牌产品。昆山还利用与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相接壤的便利条件,积极吸收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管理经验。昆山当地政府在创造区域投资环境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职能从管理转变为服务,为外来投资提供了周到及时的服务。这种以投资者为重、随时随地准备为投资者服务的态度,形成了昆山地区的竞争环境优势。

(2)发挥劳动要素比较优势承接邻近大城市的产业转移。

再次,信贷风险内部审计是强化职业道德建设、防范道德风险的有力保障。由于农村环境复杂,各种利益交互,各种势力纵横,各种利益共同体都在谋求自身利益。在逐利的道路上,这些群体由于自有资金不足而受阻。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地下高利贷市场资金利率较高,这些人纷纷将期许的眼光投向新设立的村镇银行。而村镇银部分客户信贷人员由于受到不当利益驱使和利诱,就会突破道德防线,将罪恶之手伸出去收黑钱。进行信贷风险审计,及早发现和处置道德风险,就成为村镇银行防范道德风险的重要保障手段。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正在向周边县(市)区域快速扩展,中心城市对周边县(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周边县(市)创新建设也依托于中心城市的资金、人才、信息与基础设施,部署自身的发展工作,服务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使得二者形成良性互动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当前,我国不少大中城市周围县(市)充分利用紧邻区域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中心城市都市圈,利用产业梯次转移、配套中心城市的上游产业等方式,积极推进着一体化发展。这类地区的特点是:产业专业化程度低,基于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产业链)和支撑性组织尚不完善;大学、公共研究机构等知识创新资源和知识转移机构相对缺乏,教育培训机构只能满足低水平的职业培训需求,知识生成与扩散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区内企业规模较小,科研投入强度、创新活动数量和对外部知识的吸收能力均低于周边地区平均水平,创新网络亟待完善。

江苏省泰州市是处于长三角核心区(指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等16个城市)相对外围的城市,该市的科技创新资源相对缺乏,但具有临近南京、苏州、无锡等相对发达城市的地缘优势以及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泰州市根据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利用率先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开展创新活动,不断接受中心城市的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辐射,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融资平台等创业环境建设。近年来,以打造“中国医药第一城”为核心,大力投入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如引入中科院泰州蛋白质工程研究院、美资企业伯克利生物技术公司、泰州(复旦)健康科学研究院等多家研发机构,提升了当地产业层次。

2 科技进步示范县(市)提升县域创新能力的启示

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在提升县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呈现出了差异化、多样性的创新能力提升模式。与此同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共性经验,如基于自身资源优势,运用科技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入外部科技资源;以当地中小企业为核心,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科技部门在整合科技资源中的自身能力建设等,为其他县市开展县域创新能力的建设工作带来一定启示。

2.1 基于自身资源优势,运用科技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

我国绝大多数县域经济目前还处在工业化的前期阶段,每个县(市)的经济基础、资源条件与区位优势各不相同,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应有所侧重,从最有利于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入手。研究表明,县域经济发展可依据“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培育特色”的原则对支柱产业进行发展规划和定位,并采取传统产业高新化和新型工业化“两化并举”的手段调整和优化县域经济结构。

“依托农业等可再生资源的产业化与高新化型地区”的县(市)应运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产业化,通过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化生产方式,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扩大产业规模、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业转化的比重和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对优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新兴产业及其技术成果的导入、本地化开发、示范、推广、产业化经营等手段,形成竞争优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培育当地经济特色时,还应筛选出部分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开发,用高新技术改造和引领传统产业发展,延伸当地传统产业的产业链的同时引进、开发新的优势产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支柱型优质名牌产品[4]。

“围绕不可再生资源的产业配套服务型地区”的县(市)要注意进行深层次、高强度、综合性地科学开发,拉长资源开发链条,促进产业升级和新产业培育,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及品牌优势,并带动相关的配套产业发展;同时,要组织学习和引进效益高、污染小的深加工技术,解决好人才和技术的支撑问题,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2.2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入外部科技资源

县(市)普遍缺乏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技资源,县域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提升具有明显的外部依赖性,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过程,表现为通过向外部大院大所的科研资源和高水平创新人才 “借力”和“借智”。因此,实现县域经济迅速潜入当地乃至全国和世界的生产链、价值链和创新链,需要主动采取“技术引进、集成创新、合作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的方式。

“具有较高市场化程度的专业分工协作型地区”的县(市)应着力抓好产业集群中传统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集约化和专业化,重视技术服务中心、工业设计中心、试验测试中心等凸显专业市场特色的技术平台的建设,支持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围绕特色经济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开展各种方式的交流、沟通、互动活动和服务;鼓励并支持创业型、创新型的中小企业的自出创新能力建设,并通过县(市)科技工作能力的提高,提升当地的技术竞争力。

“发挥劳动要素比较优势承接邻近大城市的产业转移”的县(市)应发挥区位优势以及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低的比较优势,适应当地特点和满足产业转移的需要,紧紧抓住临近大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资金技术扩散转移的契机;通过大力推进制度创新以改善创新环境,学习和吸取发达地区经验和知识,吸引发达地区的资源为我所用,促进知识和技术的流动、传播和运用,逐步形成能够支撑与发达地区产业体系对接的地方创新体系。因此,这类地区的县(市)科技工作需注重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组织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资源向本地区的辐射和转移,从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2.3 以当地中小企业为核心,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多、比例大,对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增长的意义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大企业,所以,以中小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进行创新能力的培育,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着力点。

“引进科研院所的体制创新型地区”的县(市)需要基于现有资源条件和相对优势产业,配合邻近发达地区的产业及人力资本发展需求,有选择地进行外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引进。

2.4 加强基层科技部门在整合科技资源中的自身能力建设

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是一个地方政府主导的过程,而科技管理部门在整合当地科技资源、引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科学地确定本地特色产业和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传统产业的高新化改造、新技术成果导入和本地化开发推广,新兴产业的引进、产学研项目的对接和研发平台的建设、产业共性技术的科研攻关等工作和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等工作格外重要。

“营造优良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和技术”的县(市)需要营造优良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服务好外来投资、引导外来投资当地化、提升劳动力层次、实现向本地企业的技术优势转化并带动产业升级和再次创新。同时,着重支持资本、技术引进,以及引导、组织人才、资本、技术的结合互动,搞好引进技术和装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升自主的技术含量,发展自主工业。当地政府对金融服务机构、高素质劳动力的培训、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进行积极的推动,实现外来投资的技术本地化,从而实现自主创新的工业化道路[5]。

3 推广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经验的政策建议

基于对我国较为典型和突出的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归纳,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对全国县(市)科技工作的整体宏观指导与统一部署的同时,采取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作的扶持和推动。

3.1 加大科技计划向基层倾斜力度,及时总结并积极推广科技进步示范县(市)的建设经验

县(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以及部门之间的资源在县级层面的整合与集成,因此,应继续加大对科技进步示范县(市)相关工作和计划的扶持和实施力度,并适当增加示范县(市)的数量,将其覆盖的范围像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欠发达地区延伸。与此同时,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应认真分析“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实施以来取得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国家和地方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县域特色产业创新的机制等,及时总结有关经验并积极进行推广,为全国的县域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此外,加强富民强县项目等科技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统筹协调,如富民强县项目申报必须以通过科技进步考核为前提——科技进步考核不通过的县(市)不能作为科技项目示范点等,都是进一步提升县(市)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3.2 建立县(市)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对不同类型县域进行分类指导与扶持

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和经济特点具有鲜明的差异性,因此,有必要在对全国县(市)科技工作的整体宏观指导与统一部署的同时,认真总结“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经验,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实行分类化的先进经验推广,切实发挥科技进步示范县(市)的辐射带动功能,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县域科技发展开展指导和扶持。进一步明确提升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首先需要根据目前科技进步示范县市的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和进一步规范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考虑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总量评价与水平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科技资源和科技投入、创新绩效和科技水平、科技领导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指标体系的设置,为县(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明确方向。

3.3 搭建县(市)经验交流与培训平台,探索科技兴县的工作方法

县(市)科技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人才作用的发挥。因此,要以提高县(市)科技管理人员的竞争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目标,加强对县域科技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培训网络,提高培训工作的覆盖面和效果。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县(市)科技工作的经验交流活动,鼓励临近县(市)的科技管理部门之间搭建沟通与协作的有效平台。此外,开展临近县(市)科技特派员间的流动、学习与协作工作,支持科技特派员围绕县域特色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共性技术,领办、创办、协办跨县(市)的经济实体和专业合作组织,推进拥有共性产业和面临共性技术问题的县(市),通过以强带弱实现联合发展。

[1]尹昌斌.实施科技富民强县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J].中国农村科技,2007,(11):52-55.

[2]尹昌斌,邱建军,林涛,周颖.我国创新型县市建设模式与途径[J].中国科技论坛,2007,(3):67-70.

[3]林涛,李子彪,胡宝民等.县域特色产业创新过程特征研究——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市)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9,(1):168-174.

[4]罗其友,唐曲,尹昌斌等.我国新型农村工业化战略问题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7):241-245.

[5]毕亮亮.利用外部科技资源提升县市创新能力[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1):37-41.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of Promoting Innovative Capacity of National S&T Progress Demonstration County(City)in China

Bi Lianglia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Beijing 100038,China)

After the National S&T Progress Demonstration County(City)was carried out in 2003,140 counties(cities)have been approved as Demonstration County,which provides good experience in upgrade the innovative capacity with the guidance of S&T.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innovation model and experience from typical Demonstration County,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play an exemplary role of these counties.

S&T Progress Demonstration County(City);innovative capacity

国家科技部“县市科技进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项目。

2011-04-26

毕亮亮(1981-),女,北京人,管理学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创新、公共管理。

G322

A

(责任编辑 迟凤玲)

猜你喜欢
示范县科技进步县域
清徐县成功创建2020年度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山西省3地上榜“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中国建材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示范县样板路“四好”的浙江样本
示范县 谈创建——2017年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亮点纪实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